搜索
《大邑文学》的头像

《大邑文学》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3/17
分享

《大邑文学》作品选:映月河 【散文】

北纬30度的神奇雪山

  映月河


一千多年前,著名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在成都草堂推窗看到西边天际间巍峨雄壮的雪山胜景感叹不已,便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绝唱。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祖国西部的国际大都市成都,要高标准建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形态,重现天府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旷世盛景,充分表明西岭雪山在成都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北纬30度线上神奇的西岭雪山,是成都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上,不仅横贯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了五大宗教、生活着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充满着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画面,而且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无与伦比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度整个地带名山大川广布、人文荟萃,可谓“高山藏幽谷,深海隐玄机”。在这一地带,无数被岁月掩埋的沧桑之变,鲜为人知的奇景谜团无疑众多,一直挑战着人们的思维和想象。

北纬30度线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它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横跨浙江、安徽、四川、西藏等九个省区,并且跨越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从东向西一路走来,横贯整个中国大陆腹地。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间巍然屹立的成都西岭雪山,则是这条“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上的一座圣洁而神奇的雪山。西岭雪山与傲视群峰的珠穆朗玛、气势磅礴的长江三峡、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风景奇绝的黄山、苍茫神秘的神农架……这些大自然无穷神奇的景观、壮丽的风景、神秘的难解之谜一样,深深吸引了海内外亿万游客和众多探险者。

从世界地质属性来看,北纬30度线上地处邛崃山脉与龙门山脉交会融合的西岭雪山,是典型的世界三大地质构造带之一。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板块向东南推移,与扬子板块的冲撞作用产生巨大的能量,在这里形成了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和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也是邛崃山脉最东缘的山系,东临四川盆地,凸显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四川四面是山,川西高原更是山山相连。从青藏高原的“万山之祖、万神之乡”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贡嘎山伸入四川境内,形成重要的三大分支,即岷山、邛崃山和大雪山。自西向东的中华龙脉在成都平原西部缓缓孕育成龙门山脉,自东北向西南纵览,远古的《山海经》密码在这里解开,构成生机无限的经络山体,因而西岭雪山便是经络山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西岭雪山西面远处海拔7000多米的贡嘎山为“蜀山之王”,近处海拔6000多米的四姑娘山为“蜀山之后”,那么在平原上看到的西岭雪山犹如一尊王子头上的金冠,因此这座海拔5000多米的“成都第一峰”,可以称作为“蜀山王子”了。

成都至拉萨的川藏航线,是从海拔400多米的成都平原向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拾级而上的飞行穿越过程,从双流机场起飞约10分钟便能俯视那雄伟的西岭雪山胜景。从西岭雪山、四姑娘山、贡嘎山一路看去,千山万水簇拥着三座壮美圣洁的雪山,彼此遥相呼应,直冲云霄,横空贯日,蔚为壮观。

如果说两千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的话,那么,正是西岭雪山的存在,并与龙门山、秦岭一道合力阻挡了来自青藏高原、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才有了成都平原四季温润的亚热带内陆季风气候,这是大自然赐予蜀人特有的福分。

西岭雪山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变得更加坚强刚毅、巍峨壮丽。它见证了成都平原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它更以那宽阔的胸怀,一直护佑着沃野千里、云蒸霞蔚的成都平原,便有了诗仙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美誉。“仙佛同源”“蜀之望县”的大邑,同样离不开西岭雪山的呵护。

   《山海经》是中国最富神话色彩的第一部古典地理著作,与蜀地关系甚为密切、着笔众多。四川尽管处于西部内陆,但是在《山海经》中,蜀中的山脉归纳在“中山经”,而在《海内经》中与巴蜀相关的内容最为丰富。可见,以蜀地为中心的视野来翻看中国山脉地图,就会发现邛崃山、龙门山与中国山脉的主干一脉相承,从传统风水地理学的观点看,只有蜀中的山脉和中国龙脉连绵成经典的

格局。

邛崃山脉与龙门山脉交会融合的西岭雪山是独具一格,在成都平原西沿构筑成了一幅立体的景观画屏,之所以为这里的众多百姓如此关注,是因为它以一山之躯抗衡了来自青藏高原的重重压力,时时刻刻保护着平原。雪山下的人们,自古以来守着山川田野不变的生活节奏,在天府祥境中娴雅从容、乐在其中,山间灵秀的人神之间,把佛教道教寺院道观的心灵诉求,共存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享山乐水。而且,羌族以一族之力奉献蜀汉交融的血脉,蜀人以一地之魂升华为道行天下的文化之根。因而,西岭雪山不仅仅是一座山、一道风景,还有那生生不息的厚重的文化底蕴。

从中国山岳文化来看,西岭雪山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古蜀王杜宇将帝位禅让给了善于治水的丞相鳖灵,自己则归隐西山——西岭雪山,化为杜鹃、啼血哀鸣……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的活动、夏周时为古蜀地,可谓历史悠久。三地五县的三角地势,古时称“西夷”,汉、藏、羌三个民族融合成历史上的䢺人并形成䢺国。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因而这一地区又为向外扩张的羌人所占领,羌人最终又融入大统一的汉民族。䢺人虽是汉民族,但存留下诸多羌民族的文化元素。这里便有了三国大将军赵云率兵驻守大邑县城,防御剽悍强壮的羌人掠夺富庶的川西平原,如今城北静惠山上那烽火台与望羌台犹存……在中国近代史上,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经过这里,经历了惨烈的战斗,横山岗战场遗迹犹存,作为革命老区的西岭雪山,又增添了红色文化元素。

从地域古蜀文明看,西岭雪山怀抱中的鹤鸣仙山奠定了中国道教文化的根底,成为道教文化的源头。鹤鸣山和雾中山,是山脉相通、仙佛同源的两座名山。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的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以奉老子李耳为教主的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对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因而,这里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朝圣地。佛教圣地雾中光明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南丝绸之路”上的一座佛教圣地,那曾经规模宏大的普照寺、后改名为开化寺禅院,仅晚于洛阳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六年,曾有“和尚千千万”之说,印证了久远年代香火旺盛的景况。正是因为有了仙佛同源的两座名山,才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传统文化的主体。仙山福地,吉祥之所,贯穿了两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变迁都产生着巨大影响。

中国神话有两个源头,一是昆仑山,二是蓬莱山,两山共同的特点就是山海环绕,可望而不可即。昆仑山的四季云海当然也算作“海”,与蓬莱山一样常有山海景观。昆仑山的仙山瑶池是中国神话的核心,是对生命长寿的无限希冀和追求,同时昆仑山又是联系天地的中介,通过山上的三道天门可直达天庭。邛崃山、龙门山虽然远隔昆仑山千山万水,但却是连接昆仑山的直接途径,龙门山从南至北分别有邛崃天台山、大邑西岭雪山、崇州鸡冠山、都江堰青城山、彭州九峰山……群山绵延、层峦叠嶂的天然画屏,矗立在成都平原西北面。由于神话源头昆仑山山脉的地缘影响,加之道教仙山的起源和早期佛教的传入,形成了蜀人崇仙信佛的特色文化,因而西岭雪山地区有许许多多神话传说。

西岭雪山有其巍峨壮观、风景如画、世人熟知的一面,也有其北纬30度线上神秘莫测的一面。至今,仍有大飞水水源之谜、九龙池之谜、黑水河大峡谷之谜、阴阳界之谜、大雪塘之谜等“十大未解之谜”,给雪山增添了许多奥妙奇幻的色彩……近些年,震惊中外的汶川特大地震与芦山大地震,震中一个在紧靠西岭雪山北面的映秀、一个在相邻西岭雪山南面的芦山,均只有四五十里地。然而,受南北夹击之下的西岭雪山地区,虽说不上安然无恙,却没有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那样大的灾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雪山有神灵,神灵佑雪山!”

西岭雪山,距214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成都仅100公里左右,总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可谓锦绣一方,物华天宝,是大邑人的骄傲、更是“天府之国”的骄傲。

这里,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国家大熊猫公园核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1个世界级、4个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景区内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矗立天际,终年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

这里,从川西坝子的海拔400多米腾跃式上升至5000多米,立体气温带形成了“春赏杜鹃夏滑草,秋观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显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生物气候垂直变化特点。云海日出、森林佛光、日照金山等高山气象景观,与茫茫的原始林海、数不尽的奇花异草、罕见的珍禽异兽、终年不断的激流飞瀑,组成了一道道壮观旖旎、神秘奇特的高山自然风景。

这里,拥有纬度最低、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高山滑雪场,可与世界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媲美。古朴原始的自然风光旅游与现代游乐项目交相辉映,彰显了无限的魅力。

这里,几乎全被原始森林覆盖,植物种类多达五六千种,其中有珍稀树种红豆杉、香果树、珙桐和原始桂花等,可谓“天然植物园”;有野生动物三四百种,其中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贵动物几十种,是天然“动物王国”;地质构造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中国红”花岗石储量巨大、硫铁矿矿藏丰富,且有稀有金属钼矿,是典型的“富矿区”和“天然地质博物馆”。

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力量造就的西岭雪山,不仅是川西坝子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它孕育的黑水河、䢺江河、斜江河成为大邑的母亲河,滋养了一方良田沃土,哺育了一方人民。今天的䢺江河在继岷江、文井江之后,又荣幸成为成都市的第三水源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绿色森林、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阐释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规律的人们,始终与自然和谐相处。“蜀”字的解读,就是把野生的大蚕虫放在房子里进行人工驯养,最后变成了一种吃桑树叶而吐丝的小蚕虫,这便是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起源,也表明了人是从森林走来才进入文明社会的漫长历程。所以,对于大邑乃至成都平原来说,西岭雪山真的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中,保护好、利用好西岭雪山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建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美好的家园。

北纬30度线上的邛崃山与龙门山交汇融合的西岭雪山,地质之奇,景观之美,自然之灵,生态之珍,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结合,滋养着中华版图中的文化沃土,诠释着自然与生命人文的含义。

作者简介:杨刚祥,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正式出版有散文集《道源寻脉》《西岭雪山的传说》,报告文学集《时代印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