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的北土城公园中部,小月河两旁,是大片茂密的树林。桃花和杏花,早已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黄白色、浅红色的桃花和白晃晃的杏花挂满了枝头争奇斗艳。河的北岸有一大片西府海棠,春分刚过,树叶吐出嫩叶,在枝叶的顶端,有一些红艳花蕾。待海棠花开,西府海棠花色艳丽,但却会是艳而无香。张爱玲在 《红楼梦魇》 中说:“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
西府海棠林边,是一座暗红色的小木桥,弧形桥拱架在小月河两岸,有游人在桥上观赏拍照。这个无香海棠花边的小桥景致,让人无法不想起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短诗中蕴含着诗人卞之琳苦念张充和的单相思故事。1933年,在诗坛已经小有名气的卞之琳,从北京大学毕业。在沈从文家第一次见到了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张充和的才华深深吸引了诗人,他开始频繁写信给张充和。此时卞之琳生怕张充和知道他的爱恋,受到惊吓而疏远他,只好隐藏着,因此这些信写的都是日常琐事。这首《断章》就是写于1935年10月,是乎就是心中有情、眼中有意,但却若隐若现。仿佛这西府海棠,有艳丽的颜色,对春天的热烈朝气,但却深藏于花心,隐藏起香气,甚至舍弃了香气。
1936年,卞之琳为母奔丧,后专程前往苏州探望张充和,张充和礼节性的陪他游览风景名胜。卞之琳后自怜地说“多疑使我缺乏自信,文弱使我抑制冲动。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只是开花不会结果”,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倍感痛苦,仿佛这初春未开花的西府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948年张充和在北京大学和德裔美国人傅汉斯结婚,婚后与丈夫远赴美国定居。卞之琳十四年的苦恋也如同唐寅在《海棠美人图》所说:“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直到1955年10月卞之琳才与青林结婚。
1953年,卞之琳在苏州,碰巧住在张充和的旧居。他在张充和留下的空书桌抽屉里,偶然发现了几张诗稿,睹物思人,不禁百感交集。1980年,卞之琳到美国做学术访问,将诗稿物归原主。此时的卞之琳和张充和已经有三十三年未曾见面,卞之琳见到张充和的心情,是否是“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呢?
1986年卞之琳在北京静静坐在台下,观看张充和与张元和的《游园惊梦》演出,回望如“游园惊梦”般的苦恋,未等散场,悄然离去,从此俩人未再见面。
诗人卞之琳对于张充和用情至深的单恋故事中,他的内心失落,无法言传的伤感,仿佛这西府海棠花,花蕾明媚、花朵艳丽;但也卑微含蓄、深藏于心,没有任何香气释出。
张爱玲所恨“海棠无香”,大概也是慨叹花好却没有月圆。这心中春色三分、最后也不过归于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罢了,这大概就是不与人知的苦恋感伤与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