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水一般平缓和些许寂寞。“时光如梭”大概是我们年少时经常出现在日记或作文的“强说愁”,人到中年,才发现他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慨和回味。
1993年,我大学毕业两年了,在湖南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93年5月中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发来的电报,寥寥数语令人欣喜:“速来院参加五月二十一日研究生面试”。
也许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了解电报为何物,在93年电话尚不普及,更奢谈网络和移动电话,电报就是最快捷的联系手段了。从我报名查询得到的信息就是这个研究院在北京房山,联系人是董YH,电话是93578XX。
来不及和系主任请假,满怀激情的我,就兴匆匆地上路了。经过约5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旅行后,排过长长的买票队伍,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那个时候不是不去买卧铺,实在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压根儿就不知道火车上还有睡觉的座位!
29个小时的行程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火车旅程。人很多,也很热情,和我坐一起那人告诉我,他是通辽市广播电台的记者。在了解到我出行的目的后,对我非常热情。现在想想也是,93年全国才招4.2万名研究生,那时上大学在农村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何况这个毛头小伙子还要到北京上研究生呢。
到达北京是晚上八点多,那个时候还没有北京西站呢。下火车前,记者让我跟他一起去苹果园找旅馆,说坐地铁过去就很方便,而且那里住宿很便宜,明天去房山也很方便。
我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记者对我有这么热情,当然坚定跟他走了。第一次坐地铁,比刘姥姥进大观园还要稀奇,幸好有记者带着我,否则我可能比刘姥姥闹出的笑话还多。
旅馆住下来后,记者帮我找了张北京地图,不过我们实在没有在上面找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房山”在地图上倒是很清楚的。他告诉我,估计是:先到衙门口附近的火车站,坐火车到丰台,那里有到房山的火车,到房山后一问就应该知道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第二天早七点,感谢完记者并和他辞行后就自己坐地铁去了(至今后悔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和他的姓名,也很庆幸我碰到了好人。更很庆幸那个年代山西的黑煤窑可能还不存在)。衙门口地铁出来后,找人问哪里可以坐火车去房山?
北京人很热情,有个老人甚至陪我走了一段路。不过那个小站实在太远,又没有车,我花了大约二个小时才看到一个小小的站台。很兴奋的一问,呵呵,这里没有到丰台的客车,只是一个小的货运站,不过工人师傅非常热情,让我上了一辆货车到丰台。
体会了北京的大以后,大约11点我到了丰台站。小小的售票处远不能和长沙比,感觉首都也不过如此啊。不过等我看清列车时刻表后,非常失望,到房山的列车要下午六点才有。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研究院的电话。赶紧找了个公用电话亭,给93578XX打过去。很庆幸接电话的就是董YY老师。董老师听完我的述说后,告诉我如何从这里去公主坟,然后从公主坟到军事博物馆,到那里有原子能院的班车。
我赶紧问了问附近的人,下午3点多,几经倒车终于到了公主坟,见到了很气派的城乡大楼。那个时候的我没有现在这样的学者精神,先研究再思考,到底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毛头小伙子,办事就是很直接。
感觉嘴就是一条路,不懂赶紧问啊。加上北京人又很热情。一问,说公主坟距离军博很近,但没有听说过原子能院班车,也不知道有这么个单位,地图上也没有啊!要去房山,可能还是去莲花池长途汽车站稳妥。再说莲花池也不远,走路就半小时。看看口袋里的经济实力,再看看天上的太阳,还早呢,年轻人就走走得了。
一路走一路问,大约4点多一点,眼前一亮,一辆车前玻璃上写着“房山”的客车就停在路边,我赶紧跑过去,欣喜的快步登上车,长长的舒了口气。
车发动后,售票员让我买票,我说去原子能院,她告诉我说,
“这车去房山,不到那里”。我当时就蒙了,来不及想别的,赶紧问,
“那、那、那,哪里有车去啊?”
她告诉我说,“去坐到河北的车”,我说我不到河北,原子能院在北京呢!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的糟糕!都给父母朋友说了要去北京上研究生,到头来,那个研究院竟然在河北,还不在石家庄!
不过既然来了总是要去看看的,果然路边有辆车,车前玻璃边一块硬纸板上写着“河北”两个大字。上车后汲取了教训,先拿出那个电报,很仔细的给售票员看,“这车是否到原子能院?”
她很肯定地告诉我:“到的,到401!”
我怕她搞错了,赶紧给她说,“我是去原子能院,不是去401”。
她语气坚定得告诉我“401就是原子能院,原子能院就是401”。
大概6点半左右,车在一个黑呼呼的小桥边停下来。路面上到处都是黑色的煤灰,说这里就是“401”了,抛下我后,客车扬起一阵黑色的烟尘,决尘而去。等我再仔细确认这里就是原子能院后再问到了招待所,心终是放下来了,也很感慨和兴奋。
尽管第二天就要面试,但那天晚上应该是我的一个非常美好而安逸的“黑甜乡”了。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感慨和回味,个人的人生,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一个小小的片段。
但当我们把这个人生展开来时,我们能看到这一个又一个的片段。那一天也仅仅是我人生历程里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段。但正是这些异彩纷呈的人生片段,让我们平凡的人生也因此有了些波澜荡漾的色彩,让我们平实的生活深深得烙上了时代班驳的印记。
往事,其实并不寂寞!
写于 2010年1月 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