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住在农村,每逢佳节我都要回去。记得有一次,听父母讲,我老家对面山坡上的松树林已有公司承包。我当时没有在意,认为父母是道听途说。之前,在我老家山下方,大片大片的坡地被承包种植花椒,同时在我们镇还开建了花椒加工厂,几年后,我们镇被誉为“花椒之乡”。
去年春节,我回老家,当我亲眼看见一条新挖的公路在松树林间蜿蜒而上通达山巅,我确信了父母的说法。
再细看,公路上有货车碾压的痕迹。我内心突然充满欣喜,便追随着公路往山上狂奔。我知道我为什么欣喜,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狂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对于路,那是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为了走出大山,我的父辈祖辈们不知流淌了多少汗水。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下,我们村我们组的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用锄头、钢钎、铁錾子、铁锤、炸药、小推车,在几处悬崖峭壁上续接修通了从大山脚下修上来的公路。
记得当时我在读高中,周末回家我扛着铁锤曾去修建过公路。我的父母以及全组的男女老少,都轮番上阵,不辞辛劳。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句话,必须在我们这代人把公路接上、贯通。
土泥巴公路走了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铺上了水泥路。水泥路一通,还真是一通百通:
宽带网络来了!信号塔来了!天然气来了!
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承包商来了!
在外务工赚钱的村民开始回来修建“小洋房”了!
短短几年间,山村焕新颜,这个古老的半山腰村落——大屋脊,散发出了中国新农村的新气息。
如今,在我老家老屋旁,水泥公路有四条,实现了四通八达。
近一两年,回家过年,我发现,差不多家家有出行摩托和轿车。居然在公地坝修建起了一座可供村民游玩的观光亭,还配套了运动健身器材和长木椅。每到闲暇时,长木椅上坐满了老人,相互说笑。我按捺不住这种喜乐,便同长辈们说,如果能跳坝坝舞就更好玩了。如果真能实现,这个半山腰村落,就有了都市的味道。
数条公路绕山间,不再是梦;木房土屋变小别墅小洋楼,不再是梦;村民出行有摩托有轿车,不再是梦;家家户户通宽带网络通天然气,也不再是梦……
新开建的公路绕上了云端!我站在云里,放眼这座大山,感觉大山也非常开心和激动。试想,自从盘古开天辟地,这座大山就没有大路通往外界,只有到了新时代啊,才连通外界,才大开眼界。
据说,在这座大山上,正在种植一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树木。上个月,跟父亲通电话,他告诉我,树木种上了,他去种了几天,还得到了一小笔工钱。
听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来,我的老家近几年乡村振兴初见成效。如果再进一步深化细化,多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新农村,多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那么,新农村老农民,比如像我的父母堂叔堂伯将会过得更加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