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入了扬马两个月倒计时强化训练阶段,和大多跑步爱好者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跑步的时候从不使用任何跑步软件,甚至通常都不带手机上路,所以对配速,心率,步频等这些专业指标一概不在意,更不纠结,只是单纯地专注于感受和享受,感受自己强健有力的心跳和时而平稳时而急促的呼吸,享受轻拂我面庞的微风,感受朝阳的蓬勃和晚霞的绚烂,感受和享受虽说一把年纪了却还是活力满满瘦而不弱的身体,感受发生在跑道上的有趣的人和事。所以我一直说在长跑这个运动项目上,我不是一个技术型选手,而是一个情怀型的。
在跑道上更为常做的一件事是构思我的下一篇文章,从素材到架构再到观点,常常人还在跑道上而思绪已经飘得很远了。因此我通常对倒底跑了多少里程,速度是多少,并没有很准确和清晰的概念。入住的小区运动条件很不错,围绕中心花园一圈是一条长五百米宽一米的塑胶跑道,跑道的东侧紧挨着小区幼儿园。
下午四点多在楼下跑道刷圈,正好赶上幼儿园放学,跑第一圈的时候遇见两个年轻的男女(我想当然地以为是一家子)带着两个穿着同样衣服背着同款书包的差不多大的孩子出了幼儿园大门,我以为是双胞胎,还回头多看了一眼。跑第二圈又看到两个同款衣服和书包的孩子在跑道上玩耍,我心想我们小区这风水了得啊,双胞胎这么多,同样给他们贡献了回头率......等我跑到第三圈再次路过幼儿园大门的时候,看到一大群家长各自领着一个全部都是穿着同款衣服背着同款书包的孩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宝宝们穿的是幼儿园的园服。后来每每想起这事总觉得自己是否有点提前进入老年痴呆的节奏。
告别了那么一大群双胞胎和多胞胎继续前行,突然前面一对争执中的祖孙两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事情的起因是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捡起了路边一个废弃的空饮料瓶,老太太大声呵斥孩子: “好好走你的路,捡这个脏东西干什么呢?”孩子说:“这不知道是谁喝完了饮料随手扔地上了还是无意中掉下来的,我把它捡起来放到前面垃圾桶里去。”奶奶听了很不高兴地说:“这关你什么事嘛,又不是你扔的,快放下咱们回家吃饭了,别把手弄脏了。”孩子没有听奶奶的话,而是加快脚步一路小跑到了不远处的垃圾桶,并且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前认真辨认和思考了一下扔了进去。
这一幕让我很是感慨,老人家也许年事已高,对她的素质和意识我们不必过于苛求,但是孩子的表现太需要鼓励和赞赏了。
说到素质想到我自己,跑道最东侧和幼儿园交接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梅花园子,一共种有六珠梅花,当下正是梅花绽放的季节,每次经过小梅园我都是特地放慢脚步贪婪地多嗅一嗅那沁人心脾的芳香。
大约是十圈以后,觉得有点累不想跑了,路过小梅园的时候我停了下来,心想趁没人看到,摘下两个枝头带回家插在花瓶里吧,这样在家就可以赏花了,但是很快我又否定了自己这么自私又没有素质的念头,我和自己商量既然这么喜欢,那就再跑一圈吧,下一圈再路过小花园的时候不是又可以赏一回了嘛。
接下来的几圈每一次路过园子我想伸出手去摘树枝的同时我又会以更大更快的步伐迈开腿继续向前,用再多跑一圈的方式奖励和控制自己不去采摘梅花树枝,就这样一边是自私又贪婪地想摘下几个树枝带回家结束跑步,一边是自律又倔强地通过一次次地增加刷圈来赏花,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念头活生生地分裂和撕扯着我的身体和灵魂,最终导致原先10圈五公里的训练计划硬是被加量到了整整20圈十公里。
回到家累得瘫倒在沙发上用足浴桶做足底按摩的时候,我陷入了对自己深深的怀疑和难以琢磨之中,我这个人到底是太理性了还是太感性了呢,到底是素质太高了呢还是只是太神经质了?思考了许久也没有找到答案。我就是这么一个集理性和感性以及知性和野性于一身的高度分裂的矛盾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