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微信读书听有声读物,这样既可以解放眼睛,又可以解放双手,除了在外面跑步和散步的时候可以听,在家干家务活甚至吃饭和洗澡的时候都可以随意收听不受影响。
无意中发现了高晓松的《晓时代》,讲述的是自从他出生的1969年到2019年这个50年期间,每年发生的比较重大和重要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年一个章节共五十集。从历史到人文,从政治到经济,从科技到艺术,从文坛到体坛,从国内到国外,从家庭到社会,几乎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宏大中又有琐碎,粗犷中又不失细腻。
因为差不多是同龄人,虽然家庭成长环境有所区别,但是毕竟处在一个共同的时代,大环境还是一样的,所以好些地方都有着感同身受的触动。
这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阶段,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历经沧海桑田跌宕起伏的半个世纪,随着讲读的推进,时而被他的睿智启发着陷入深深的思考,时而被他的风趣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被他的深情感动得泪流满面。
因为是有声读物,有太多次,他中途会有个停顿,在思考和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词语或者在推敲一个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然后等他再说出来我发现和我在心中给出的答案是完全一致的时候,那份快乐和幸福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共鸣和共情了。
我平时的阅读习惯还算比较杂,不太谦虚地说不能算是一个孤陋寡闻愚昧无知的人,可是通过他对这个五十年来国内外大小事件的梳理和讲读,我发现原来我知道的是那么少,很多东西即使知道也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而已,更多的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晓时代》这本有声读物,我发现高晓松老师原来不仅是相当有才华,还既有趣味又有情怀,而且特别真实,客观,接地气。
我之前对高晓松老师其实有着很大的偏见,以前每次老公在家听他的节目《晓松奇谈》和《晓说》的时候我都让他戴上耳机,因为我不愿意他的声音出现在我的家里。
这份偏见完全是出于我对他的不了解,记得几年前有一次老公在家看《晓松奇谈》,我瞄了一眼,其实那次我什么内容也没听清楚,只是看到他坐在那儿似笑非笑装模作样地在摇一把扇子,当时就觉得这人好装,然后就对他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既不想看到这个人同时也不愿听到他的声音,此后每次老公看他节目的时候我都逼迫他带上耳机,现在我觉得我不仅对不起高晓松老师,同时也愧对老公。
所有的偏见往往来源于无知,不知道是哪位名人曾经说过的这句话,现在看来说的就是我无疑了,居然感性到仅仅因为对方一个动作一个画面就给人贴上这么一个负面的标签,这真是一件既无知又愚蠢的事情。
如今我被高晓松老师成功圈粉,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所有的偏见都是来源于无知这就是一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