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出行,为了防止高速拥堵,也为了避免疲劳驾驶,选择了高铁,车上和车下亲眼目睹了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在对待孩子的养育和管教方式上的不同,觉得有点意思也很有感触。
上车以后,坐在我后面的一家三口就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对小夫妻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因为在假期里,车厢里还有好几个大小不等的小孩,其他孩子上来要不就忙着打闹,要不忙着吃零食,还有稍大一点的直接拿过大人的手机玩游戏看视频。
这两口子把孩子安顿好坐下来以后,从随身行李里面拿出两本儿童读物,先是妈妈给孩子朗读,大约一刻钟以后,见孩子有点坐不住了,给孩子喝了一点水,吃了一点小零食,换了一本书,同时朗读者也换成了爸爸,车厢很吵闹,一点不安静,但是那一家三口仿佛置身事外丝毫不受影响,两口子的普通话都不是特别标准,但是明显都带着融入故事情节的那份情绪和情感在朗读和表达,非常认真和投入,孩子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中途还不时提问。
其实孩子还很小,可能父母和她这样一次两次的朗读讲故事几乎不会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但是这样的阅读模式显然在他们家早就形成了长期的一种习惯,假以时日,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对孩子的影响那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我的座位就在他们前面一排,我一直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在听故事的同时让自己身心都沉浸在他们一家所散发出来的那份温和美好的气场里面,直到半个多小时以后,孩子说累了想睡会,朗读才告一段落。
一个多小时以后我提前下车了,诺大的出站广场放眼望去全是人,喧闹吵杂,可是我的脑子里还一直萦绕着那一男一女不太标准却无比生动的朗读声。突然身边有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大声说妈妈我要上厕所,一旁的妈妈也大声回应到,大的还是小的?女孩答小便,于是这位做妈妈的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直接退下了孩子的外裤,让她就地蹲下解决了这件事。看得我目瞪口呆,小姑娘已经五六岁了,应该是上幼儿园的年纪了,做家长的在快下车的时候完全应该提醒她去下洗手间,即使事发突然,也是可以在出站广场附近找到洗手间的,实在不行,那总该找个墙角之类的稍微隐蔽的地点来解决这事。当时我想制止的,但是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再说我也不敢,怕被骂多管闲事。
回家以后几个球友晚上约了一场球,在球馆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一起过来了,妈妈自己换好衣服鞋子以后,从球包里拿出一袋零食,一瓶饮料和一部手机,并打开了不知道是游戏界面还是动画视频,于是小姑娘就在饮料零食加手机的陪伴下,度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整晚时光。我很想提醒这位妈妈,喜欢打球是好事,既锻炼了身体又娱乐了心情,但是比起对孩子童年的陪伴,这事就没那么重要了,很快孩子就长大了,到时候他对童年的回忆就是喧闹的球场和一头汗水的妈妈,再加饮料零食和手机,而不是你的陪伴和教导。
对比这三个孩子的妈妈,我突然想到一句常常被家长们说起的那句话; 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我在认真地思考,到底哪条线为孩子的起跑线?这次出行亲眼所见的几件小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你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的素质,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品性,你的一切言行举止才是真真切切地摆在孩子面前的那条起跑线。以上三位妈妈,不用比较高下立见。
不是说我们结了婚有了孩子,自然而然我们就都会做父母,作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父母,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来把那条线尽我们的最大能力往前推进,我们需要和孩子完成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