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已八十一岁,独守老家。
2020年国庆中秋幸好双节同天,长假头天,一大早我便赶车,高速畅达,十一时许到了老家。
迎接我的是故乡的桂香!老远闻到了香气,就一下子醉到了我的灵魂深处。母亲驼着背,在大门口正徘徊张望。
“妈,儿子回来了。”紧走几步,我大声的喊着。
母亲定了定神,揉了揉眼,嘴嗫嚅着,半会才说,回来了好,我都在村口等了一早上……分明看到母亲老眼里浑浊的泪,心头一热,不知是感动激动还是难过,我的眼也潮起——曾经多么美好的家——而今物是人非……急忙打住不争气的眼,把它派上环顾庭院的任务。
院中,秋官还未上刑的树们依然绿翠翠的,挺拔着精神,几枚早熟的叶子叹息着离开生长的家,悄悄的和地上的同伴碰触一下,扑地而眠。而扑鼻的桂香却向滔滔的洪水拥卷而来,向我的鼻里,嘴里,耳朵里,衣领里,甚至鞋窠里窜,我被桂香包裹着!浮游在香的海里贪婪的嗅着!一会望望我的丹桂,一会看看我的银桂,一会又注目我的四季桂,它们在这个举国同庆普天同贺的喜日子里,适节令而开,怒放竞茁,散发着郁郁清香,弥漫着整个院子。中秋回家真好,我要好好闻闻桂香!情绪在桂香的撺掇下朗朗开祥。群香荟萃,月挂中天,我想象着晚间赏月的美好。
母亲已招呼我吃饭。又拿出月饼、桔子、苹果、核桃、石榴之类,又从厨房案下拿出软柿……
庆幸母亲的身体还硬朗,还我和哥姐们一个安妥的心。顺手拿过一个月饼,甜香就溢漫着口唇。母亲说,慢慢吃,别噎着。我笑笑,她老人家最懂我吃东西的狼相,于是慢慢的呷着撮吃。
西边院墙根的柿树,不依不饶的报告着秋天的成熟,似乎有意和丹桂比色泽,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涨红了脸。有的红透了,不经意间,“啪”的一声摔下来,给场面开个红泥会。鸟雀们三三两两的不时光顾,啄着软柿,愉快的讨论着食物。——贪吃的家伙是不懂得闻香赏桂的,只惦念着嘴巴子。
那山墙旁的桔树,葱茏着枝叶,竟顽强的挂着几个橘子,不黄,绿生生的,和对面院墙根的桂树对着,一个捧香一个献果,默默相守。这南国的果子,稳稳的爱上了我的老家,陪着桂树共繁荣。
伫立在钟爱的丹桂树下,深深的呼,深深的吸,深深的凝视,看它在枝上一簇一簇的绽放米粒般大的花蕊,红红的,包裹着枝,烘衬着叶,吐播着香……望着它,我惭愧自己言辞的短,内疚自己不能谱曲,恼恨自己不是诗人……无法把它的美它的香它的四季碧绿它的木质的实硬众多的优点道出……只有拙劣的描摹!转身又深深地嗅着银桂的馥郁,看着四季桂的花粒——你说得清你呼吸着谁的香呢?它们相距不远,交颈拉手的,而香气着实洇罩了整个院落。
想当初栽丹桂时,苗只尺半来高,还是儿子五岁上学前班的班主任徐老师,经不住顽劣小儿中秋时去她家院子玩看这树开花这么好闻不耻索要,徐老师便在自家院中大桂树上压接,历时两个伏天,压枝而成并赠送,期间费了不少照顾的心思和劳累,真是恩念!一晃已二十余载,但徐老师当初的貌样清晰记忆,每次中秋赏桂就想起,宛如昨天的梦!祝愿徐老师健康长寿!银桂呢,是八九年刚毕业分配在某中心小学的同事余老师折爱所获。那时桂花树极少,得一棵很不容易,余老师亦是爱树之人,仁心厚德,敦沐宽爱,一次周末我随他去家里转游,才识得桂花树并不断念叨,他见我极喜桂花,就割爱赠与——把自己用了几年时间培育的一棵一米多高的桂树给了我——至今已三十余载,竟不知余老师现在如何?!身体可好?愿上天垂爱这个仁和之人,祈颂长寿绵远!四季桂呢,是二千年中秋之际,在县城一家子人闲逛,偶然从外地卖花木小贩手中买的。它们现在都长的茁壮茂盛:丹桂最雄,正开泼繁繁一树火红的花,树冠圆硕,高大挺拔,即将撵上我的二层楼沿;银桂次之,却也有两人身高,卓卓而立,茂茂竞上,开满密实的乳黄色花;四季桂长势虽茂但个头偏矮,被身旁的丹桂和枇杷挟持着,因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势”,难于高大。看见桂树,就像看见了徐老师余老师那曾经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当然那个外地小贩模样是无从记起了,不过他给我留下的四季桂也挺不错,月月都绽蕊吐香,即便冷冷的冬日,也开放几朵乳白的花,一丝香气悠悠如丝……
关于树们的记忆其实是关于一个人的记忆!我始终钟爱着桂树,其实是念念不忘我的故人们。看着桂树,忽然想起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古人这美好的诗句,也是为了表达道不尽的念想呀!哦,思念!犹如这年年你来还是不来它都在这里吐香的桂树,年复一年的站在那里,年复一年的把香覆笼着老家,在故乡的房舍间飘荡……哦,思念!如桂香一样纠缠我的每一个呼吸的毛孔,“不应有恨”,在这个“天涯共此时”的中秋之夜,还是轻吟一句“千里共婵娟”吧!
故乡闻桂香,祈祷人安康!深深地凝视……深深地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