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看邻舍花养的很美,心忽而想起曾养的一盆米兰,伤感就漫溢起来。
这是几十年前的老事了。那时还在乡下教书。一天,校门口来了一位卖花者,花儿挤挤拥拥被装成塔形用担子挑来蹲在地上。所卖之花品种颇多,像铁树、橡皮树、茶花、杜鹃、榕树、米兰等,一堆人围着花担品评优劣,而我却独钟米兰。——这是我渴望已久想养的能闻花香的花。
见有人谈洽,花主一边絮絮的说米兰开花如何香花期如何长,一边很麻利的从花塔中取出两株米兰:一株葱翠盈绿,似妙龄少女清纯可人,且在那怒茁的枝叶间已长出了好几串挺着谷米粒般大小的花苞;一株叶敛枝耷,郁郁似抱病之妇,缺乏生命的活力,也未见花苞。花价自然很参差。我毫不犹豫的购下了那盆张扬着生命活力的“少女”,也不管别人买什么花,乐颠的自顾栽植宝贝了,似乎那悠悠的馨香已沁鼻而来。
然而,一周下来,未见其长,日见其衰,我诧异了。难道是照料不周?难道是土肥问题?难道是花盆问题?难道……我一一否定,我的精心胜过以往栽植的任何一种花草!我的浇水和施肥殷勤的有点婆婆妈妈!那难道是这地方光照不足?“万物生长靠太阳”,对,是阳光不足。于是,我每天如练身体一样不断的把它在阳台上搬来挪去追逐阳光。但我还是错了,那顶上的叶片日渐在打皱、在干死,而且不断向下延伸,至于我用手一掰,似有脆亮的断裂声。一狠心,决定给它做“手术”,把干死的枝叶统统剪去,又剪去了一些将要死的,我的猜想是根部不能向上供应那么多水分,所以上面的就枯干了。
我再次的精心呵护,等待它生命的萌动。——渴望“手术”后出现一个奇迹。
然而我还是错了,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它却愈来愈衰微,未发生生命勃发的症候,枝干明显显出因失水而发枯的迹象。我的米兰真的要死了?!我恼怒的盯着,无言可诉又无可奈何。对,再给它动一次“大手术”。我重新把它连根拔起,准备移栽,却发现根部湿汪汪的,一拽已烂了。哦!我突然明白了——因过多的爱怜把水浇多了,过多的水又不能很快从花盆底部的透气孔渗出,聚在盆里把根儿泡死了,死了根的花木还怎么活呀!我后悔自己的过于勤快了。——害死米兰的原来是我自己,是我的过分溺爱!我在全身心的爱中充当了杀手。多么可怕的理由!
米兰花真的死了。这让我深深的反思!生出满腔的愧疚和气恼。我知道,植物和人一样,生命过程中遭遇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却值得深思咀嚼。我的这盆米兰,是在我的过盛的“爱”下干枯,我就是杀手。唉,可惜了一盆好花!
又一天,无意的走走,发现同楼的老师一盆米兰花正旺旺的长,一问,才知是那天我没瞧上的那株。他也栽在盆里只偶尔浇点水,这点淡淡的及时恰当的关心却使米兰活了下来,见天见长见旺。
于是我想,一株俊美的米兰花因人为过多的水肥之爱而使根部慢慢烂蚀,因“富贵”枯萎而死,让人嗟伤;而其貌不扬看似卑贱的那株,没有获得多少爱的甚至遭受了很多“白眼和虐待”的却顽强的活了下来,真让人思忖!是呀,爱与被爱就在于把握其中的度,过多的爱就是一种剥夺,扼杀了生命的自我张力;而感觉不到爱也是一种伤害,它淡漠和贱视了生命的存在。唯有既让受爱者感到爱之温暖又不至于灼伤,才会结出爱的甜果。
养花如此,育人呢,不也是这个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