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付光前的头像

付光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1
分享

尘封的记忆

 年底了,我想写一写身边的军烈属和退伍老兵。他们散落在四村八厍,一些尘封的记忆必须抢救性地挖掘,时光在一天天老去,不容等待。用一颗虔诚的心,去聆听去记录他们曾经的荣光与过往。

故事一,老兵朱国正

 1955年4月,朱国正从扬州高邮应征入伍来到南京军区东海舰队服役。大熔炉的磨炼,他由一名孤儿,逐渐成长为一舰之长。1963年4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建设”回到了老家。确巧,朱国正和笔者是同乡同村。

 朱国正在舰艇服役时有一段高光的荣耀。他娓娓地道来,我静静地倾听。1959年8月,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李德生到东海舰队2152艇上去视察。那天风浪很大,舰艇到了岛屿后靠不了岸。此时,在里下河草荡里长大的他勇敢地站出来,跳入海中游到岸上把缆绳固定好。十几分钟后,他系好缆桩舰艇顺利靠岸。许世友一行刚上岸,朱国正突然晕倒在了缆桩旁。由于海浪的撞击,他的头部碰到了石块,颅脑损伤。

 时间就是生命。司令员许世友立即指挥抢救,并调来了直升飞机送老朱到宁波市海军总医院进行救治。在宁波抢救了十五天后,仍然不见好转,后转诊到上海414海军医院,又治疗了一个多月,终于痊愈。朱国正因此立功嘉奖,这件刻骨铭心的故事,他经常讲给后人们听。

九十一岁的老人,从一个木箱里取出退伍证,上面清晰写着“朱国正,男,四二七零部队二一五二艇,职务,艇长”。看后,我肃然起敬。

故事二,军嫂刘三妹

 1930年3月,刘三妹出生在上海市闸北区,祖籍是江苏高邮。1953年夏天,刘三妹与江苏高邮的吴怀芝结婚,两人是姨兄妹早年订的娃娃亲。此时,吴怀芝是现役军人,在浙江宁波服役。当部队首长知道这回事,一位上海姑娘要嫁给部队里一名战士时,着手在军营里为他们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那晚,当一袭白色连衣裙、秀发飘飘的上海姑娘出现在军营里时,战士们兴高采烈,围着刘三妹左一声、右一声喊着“嫂子,嫂子”。食堂加餐增添了几道菜,小礼堂灯火通明、彩带飘舞。谈起此事,刘三妹仍记忆犹新。她说那晚可热闹啦,婚礼由陈毅为我亲自主持,并宣读了证婚词,几百名官兵见证了这场旷世婚礼。第二天,这则消息刊登在部队报纸。

 如今,刘三妹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享受军烈属待遇,民政部门每年都去看望她。

故事三,烈士女儿庙桃英

 冬至的第二天,我在诊疗中见到一张烈士遗属优待证,上面标注“烈士之女”,我留了一个心眼,记下了她的家庭住址,于前天周末走访了烈士的女儿庙桃英。

 桃英的父亲庙德龙,出生于1928年5月份。1946年3月份,桃英的父亲与母亲结婚。同年8月份,庙德龙应征入伍,加入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二旅,部队驻扎在江苏盐城一带。

 1947年8月6日,华东野战军一部在江苏盐城、东台地区进行了城市攻坚战。这是华中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首夺中心城市的战役。1947年9月10日,“盐南阻击战”在盐城南部地区进行,敌人由南通向北进入东台,对我军实施报复性“扫荡”,我军严阵以待,打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1947年9月15日,庙德龙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年仅19岁。那年,庙德龙的女儿桃英刚刚出生。没有来得及看上女儿一眼、抱过女儿一次,已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七十八岁庙桃英用颤抖的双手,捧出父亲的烈士证,泪眼婆娑。烈士证上注有“庙德龙,三营六班,副班长,盐城阻击战”,最后一栏是“庙桃英,烈士女儿,三垛镇柘垛村”。得到允许,我拍照留存。过了好一会,桃英才缓解情绪。她告诉我,母亲于十年前也不幸去世,现在每月她能领到国家抚恤金八百五十元,年底能收到民政部门的慰问大礼包。

故事四,烈士母亲秦兰香

 傍晚,夕阳已挂上树梢,一抹晚霞映红了河水,几只麻鸭在嬉戏觅食。这时,89岁的烈士老母亲秦兰香串门回家了,她的媳妇春红与老太太耳语了几句。老太太明白了笔者的来意,转身到床前的橱柜里寻找着什么东西。不一会,老太太颤抖的双手捧出一个铁盒。毫不夸张,这一幕比电影镜头里还要感人。只见老太打开铁盒,取出一个红布包,一层又一层慢慢地打开着。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不停地闪烁着泪花。老太太拿出一枚军功章,是中央军委颁发给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将士;还有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还有烈士直系亲属供养证。老太太激动地对我说:国家没有忘记我,我现在身体蛮好的还想多活几年,春敏儿是我永远的骄傲。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是一场反侵略、反称霸的正义战争。我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奉中央军委命令,被迫奋起还击。1979年3月10日上午十时许,六班班长徐春敏在坚守542高地的战斗中,带领全班的战士们英勇战斗,先后打退了越军的四次反扑,牢牢地守住阵地,死死地拖住越军338师的主力,为掩护我军大部队从谅山顺利撤回,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时,班长徐春敏已经身负重伤,卫生员程五需跑过来给他包扎时,他吃力地推开卫生员程五需的手,说:“我不行了,不要给我包扎,节省一个急救包给更需要的战友。”十分钟后,徐春敏倒在了卫生员的怀里,英勇牺牲,血与火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1岁。

结束语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幸福来之不易,英雄历代铭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岁末将至,惟愿全天下的军烈属和退役军人,健康、平安、快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