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7
分享

公司经理

         

 公司经理姓金,人送外号——金大喇叭。从字面上理解,此人应该是说话声音高。说对了,除此之外还非常善讲。此人就是我原来所在公司——辽河油田油建一公司的老总——金华经理。

我是198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辽河油田油建一公司技工学校工作的,记忆中是两三年后,金就到我所在的单位任行政一把手了,那时还不叫公司,叫辽河油田油建指挥部,领导也不叫经理而叫总指挥。据说金是从辽河油田局里宣传部长岗位上调任油建做行政一把手的,这大概也是金大喇叭外号的依据之一吧。

当时辽河油田是著名的国家石油企业,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时,曾鼓励辽河油田“争当油老三”,意即是随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之后第三大油田。从此油老三就成了辽河油田10多万职工的奋斗目标了。

那时在辽河油田下属几十个二级单位的一把领导中,最有名望的,一是油建的金大喇叭,另一个是供应处的一把手赵大熊,我们全油田的职工都知道。

金经理不仅是大企业宣传部长出身,而且说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身高有1.8米多,且身材稍瘦而挺拔,稍冷的季节习惯披着一长款的风衣或大衣,不冷的季节或西装革履或精致的衬衫、T恤,头型也始终保持着整洁和一丝不乱。儒雅中透着干练,完全是一副现代企业中高层领导的风度和作派。

我本是一名职工学校普通的语文教师(之前是技工学校),根本没机会接触像经理这样的上级大领导。可1990年我被油建组织部选中调到了公司机关工作,才有了后来和经理接触的机会。

通过参加公司党委常委会和党政领导班子会议,我了解到公司领导层会议中的一些情况:一般的程序都是先由分管领导汇报,然后大家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和决议,有争议的问题由经理、书记拍板。而每次经理在最后总结讲话中总能做出针对副职领导的发言中存在的理念较肤浅,观点不够明确或缺乏依据、解决问题没有具体方法等问题,统揽全局、高屋建瓴,一语中的、方法具体可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阐述或安排,从而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同。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金经理调任油建一公司经理的20多年中,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冬战严寒、夏都酷暑,形成了“艰苦奋斗、久战不衰、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经济效益连年提升、职工生活不断改善,并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最高奖项——鲁班奖,成为辽河油田知名的的二级企业单位。

我所在的企业组织部门是和领导接触最多的部门,调整、配备、提任干部、发展党员,都得需要组织部门在党委常委会上汇报,我感觉我的每次汇报,书记、经理和其他领导都比较满意。

更为重要的是,上世纪90年代,正是企业里党委和行政谁说了算的争吵时期,一会儿是党委领导,一会儿是经理(厂长)负责制,莫衷一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国家在探讨,企业自身也在研究,我们作为党委组织部门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一次公司经理和党委书记组织召开研讨会,让我发言,我把自己在刊物上看到的一些地区和企业里的先进经验、提法,结合公司的实际,提出了“大党建”、“大政工”的概念。主要意思是,企业里的生产、经营也是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党的自身建设和企业里生产经营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来部署和安排。没想到此提法得到了经理和书记的充分肯定。不久这一提法,他们在局里召开的研讨会上提出后,同样得到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由此创造了辽河油田“大党建”、“大政工”的工作经验。

此后不长时间,党委的赵书记就找我谈话。我在组织部干了不满三年后,就从一般干部提任为公司职工子弟中学的书记了(科级干部),其实我内心真的很感激经理对我的认可和任用的。

我离开公司机关以后不久,经理就年龄到届退休了。后来听说经理退休后自己在南方开了什么建筑公司,再后来又听说经理有病去世了。现在我时常回忆起在机关组织部工作那三年的情景,经理的外观形象、工作作风和独具慧眼的识人水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怀念他。

                   2020年7月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