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小西今年四岁,由于这孩子身心发育都比较超前,两岁半时提前半年就上了幼儿园。从去年下半年中班时就开始识数、认字了,昨天晚上回来,说老师给留了背诵古诗的作业。老伴从幼儿园接回孙女后,进屋就告诉我教孙女背《中秋》。
接受任务后,我就在大脑里搜索适宜儿童学的古诗词——像什么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等等,但这《中秋》是哪首诗,作者是谁?却无从忆起。看幼儿园老师发过来的微信,才知道是唐朝司马图的《中秋》。
诗曰: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我这个大学中文系,竟然没见过、也不知道有这首诗,心中免不了有些赧然。于是紧忙查百度,一边学习理解什么意思,一边心里默念。老伴见我迟迟没动,就催我快些教孩子,我解释说正在先背,老伴生气地说:谁让你背了,是让你教孩子背!可我知道,这教学生,得自己先学习理解了,并记住背熟才能教。我是语文教师出身,这些我有体会。
教起来才知道,这首诗不仅生疏,内容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也偏深,特别是其中有的字词还不好分辨,比如第三句的“此夜若无月”中的“夜、若、月”三字读音差不多一样,很难听清。小孙女本来口齿伶俐,到这里也学不明白了。教了N多遍也没学会,自己低着头,眼泪都流了下来,和我说,爷爷。咱不学了吧!奶奶看着心疼,接着继续教,但还是不能流利背出。后来把门关上,我在门外小声提示,才算勉强背下来,录成视频交了作业。
由孙女小西这首学古诗,让我想起了她哥哥小北第一次学写作文的情景:
小北上学前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幼儿园布置了写作文的作业,记得第一次作文的要求是:观察小动物,把它写下来,100字左右。经过思考,孩子想写当天观察到的一只大黄蜂想从玻璃窗上飞出去的内容。
回家后,我就开始帮小北写,但由于孩子太小,小手连笔都拿不住,很多字不会写需要用拼音代替,不到100字我和宝宝写了近两个小时,累得我口干舌燥,孩子也累得够呛。第二天还是这样,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后来我就每天都教孩子一首短小的古诗,再说明这古诗的中心意思,也就凑够这100字了。虽然有些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但实在是写得太难了,也就只好这样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古诗越背越多,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们爷俩就开始这样的背诵下去了。上学前除了常见的经典古诗词以及《历史朝代》、《全国地名》、《四季节气》等,还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长篇经典也都能背下来了,记得背《三字经》时,我和小北头一天睡觉前背,第二天早晨骑自行车上幼儿园的路上我考孩子。574句,1722字的《三字经》,已能全文背诵,家里现在还有宝宝全文背诵的视频呢。
上学后,课本及校本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甚至像难度很深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小北也基本上都能全文背诵。虽然现在孩子小,还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先把它记下来,储存在脑袋里,长大用着时它们就会自动地“跳”出来。最近,他爸妈根据他积累的基础和有较好的背诵能力,还想给他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呢。
小北不仅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各科的学习也都很棒,从上学到现在的五年级上学期,各学科成绩都始终名列前茅,还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兴趣广泛,特长突出,钢琴早过十级,其他的美术、朗诵、编程、篮球等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实,孩子学习的启蒙、起步不易,持学更难;我家这样,别人也不会轻松。说到底都是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都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2021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