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12
分享

一代女皇——武则天

富国顺


中国古代有多位女皇帝,像的大家熟知的汉朝吕后吕雉,唐朝武则天和清朝慈禧太后等,但真正称为皇帝、名实俱符、公众普遍承认的只有一位,那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照”后改为“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武则天从小聪明过人,自幼跟随母亲杨氏"明诗习礼"、"阅史披图"而思如潮涌,真可谓满腹经纶。她当了皇帝之后,创造了十九个新字,颁布于天下推广使用,并称之为"则天新字"。这十九个字其中就有"曌"字,是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其实,这些字并不是她自己创造的。而是别人为她造出的。那么,这"曌"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唐朝时,有位朝臣叫宗秦客,是山西蒲州人,和武则天是亲戚,从小就和武家有来往,他知道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武照"。在武则天还是皇后时,他与许多朝臣一样,非常佩服武则天的治国才能,经常出入宫中劝说武则天当皇帝。当时,武则天当皇帝受到一些朝臣的极力反对,因而阻力很大,说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武则天想当皇帝是乱伦之事,是阴阳不合,是乾坤颠倒,更有甚者骂作"母鸡啼鸣,家败人亡"。

为了给武则天当皇帝制造舆论,驳倒那些反对派的言论,宗秦客就造了这个"曌"字,来到后宫,献给了武则天。他给武则天讲了这个字除了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层表示阴阳一体的含义,很符合她女人当皇帝的心境,又和她的名字"照"字同音。

这时,武则天正是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一听宗秦客所说的意思心中十分高兴,马上就采纳了宗秦客的意见,把自己的名字由"武照"改为"武曌"。

1000多年前,武则天,一个统治中国50年的女人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被埋葬在距陕西西安80公里的梁山上。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而且在千年的时间里原封未动,这在中国历代帝陵中都是最特殊的一个。

而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猜想的空间。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达百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首雕刻了8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上有《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

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宋金(960-1234)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1135年女真文字刻《大金皇帝都统经略记》保存比较完整(旁有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巍巍无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说得形象一点,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吧。

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不仅留下了“曌”和“无字碑”这些令人深思话题,也创造了许多历史功绩。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当然。武则天在位期间,特别是晚年逐渐豪奢专断,也出现了颇多弊政。

                                             2019年3月1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