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广学
正月初六上午,晴好的天气,我给一家亲戚拜年,回来的路上,骑车往南拐进了一条村庄水泥小路。微风轻拂,行道树轻轻摇曳枝叶,树叶的悉悉声、小鸟清脆地欢唱声,十分地动听,我心情极为舒畅,寻找着春天的气息。穿过铁路桥洞,沿着弯曲小路一直前行,走到了小路的尽头。
一个面积不大的土台子呈现眼前,四周野树野竹野草葳蕤生长,南边有一块油菜地,嫩绿绿的油菜苗张开笑脸,向春天诉说着喜悦。靠东边有一处房子废墟,地上零零落落的一些碎黑瓦片,泥土中隐隐露出一两处土坯墙地基,一个青砖垒的老式烟囱和灶台破损不堪,白石灰粉涮的烟囱外壁已斑斑驳驳,烟囱断塌的仅有一人多高了,烟囱连着灶台,看着就像随时要倒塌的样子。土台子上曾经住过不止一户人家,新农村建没日新月异,老住户们早搬到更美好的居住环境中去了。
土台子三面水田围着,一面临着一个小池塘,小池塘水清凌凌凉悠悠的,捧一口品尝,甜滋滋的。夏天的时候,塘里盛开着一朵朵笑意盈盈的荷花,那翠绿的叶子和鲜红的荷花互相映照,分外美丽爽眼,清香醉人,夕阳照耀下的荷塘更加迷人,我常常于傍晚骑车来此消遣散心。但此时,塘内残荷稀稀拉拉,枯败不堪,倔强的荷梗指向天空,不向命运低头,它知道挺过了严冬,就会迎来春天,就会重生,待到夏之时又会是一个灿烂的舞台。
土台子就如一个小孤岛,塘埂是水泥铺成的,不宽,一个小车仅能通行,塘埂小路是土台子与外界的唯一通道,远离村庄,极为荒凉,大概平时很少有人来。水田里全是稻茬子,田水是刚融化不久的雪水,水田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旋耕机的亲吻。没一会儿,来了几个挖荠菜的女子,地上鲜嫩的荠菜一个个地被“请”进了筐里,将成为舌尖上的一道美味,她们嘻嘻哈哈,笑声不断,快乐荡漾在灿烂的春天里。土台子边上有砍倒的细长枝条,散乱摆放,枝皮泛着黑青色,砍了没多长时间,这些枝条晒干了是当作栅栏围菜地用的,烧锅做饭是用不上了,庄子里人们做饭早用上了液化气和电。
庄子又要空了,过了年,从初五初六开始,打工人和学生们陆陆续续离开老庄子,有的踏上了去外地之路,有的去了县城或镇上,他们走在春天逐梦的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就如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饱受严冬的摧残,仍顽强地走向春暖花开。剩下一些留守老人独守空房,偶尔还会做个地锅饭,袅袅炊烟在房子上空飘荡,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乡愁,炊烟是乡愁乡情乡音的符号。
经过一冬寒风雨雪蹂躏,树枝光秃秃的,走过土台子东边下面的一块稻田,就是一条小溪流,两边一片片枯黄的芦苇在春风中舞蹈,摇曳着诗意,尽展一抹抹美丽,迎接春天的来临。溪水清澈见底,淙淙流淌不知疲倦。
春日暖阳,晒得身上暖和和的,低头看,身边有了青色,荠菜、野蒿苗和猫爪草等咄咄逼人彰显活力,杨柳枝上芽包开始发芽……一切生命开始绽放,春风锐不可当,轻轻抚过每一寸土地,亲切又温暖,让人们充满梦想与希望!
冰雪消融,远山如黛,碧空如洗。田埂、河湾上那些高大的白杨树上枝枝叉叉托举着一个个鸟窝,就如春天里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一只喜鹊喳喳欢叫,不一会儿引来一声声和鸣,这是春天里的欢歌声,悦耳动听,此起彼伏,大合唱在春风中荡漾,悠悠绵长,活力四射,令我仰慕与震撼!
走进一个千亩桃园,见三个穿汉服的姑娘在打卡拍照,她们的美姿被定格在春天里。我站在山坡之上,放眼尽览园内风光,桃树们被剪了繁枝,树皮泛红,芽苞待开,春风吹拂,只为等待一场春夜喜雨深情地邂逅,润物细无声,芽苞将陆续绽放,开成繁花一片,绚丽壮观!
这个早春,我仿佛听到了大地的呼吸,感受到了万物的脉动,一切是那么地美好与新鲜,温馨又感人!此时,我心如潮涌,我要为春天写一首小诗:我想/在寒冬里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温暖/于是/我把希望寄托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当树梢上绽放一粒粒绿芽时/我看到了春天在微笑……
(15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