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要强且非常节俭的人,母亲的节俭也许源于她的要强。
母亲因为要强 ,所以, 我们家很早就买了缝纫机。蜜蜂牌的 ,上海产的,名牌!花了二百七十元,爸爸一个月工资是三十八元,妈妈一个月工资是二十八月。可以想象,这个缝纫机是母亲怎样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母亲结婚时的那个年代 ,结婚流行要三大件: 手表,自行车 ,缝纫机 。可是, 由于奶奶家贫寒 ,母亲一件都没有要到 ,周围和母亲相识的姑娘们结婚都要了这三大件。母亲心里也是向往的,所以 ,结婚以后的母亲就省吃节用,买了三大件, 其中就有这部蜜蜂牌缝纫机。
母亲要买就要买最好的,那个缝纫机也的确对得起名牌的称号,实至名归, 为我们全家付出了几十年。直到现在,它还摆在母亲的的家里。
几次搬家 ,母亲都没舍得扔掉,这台缝纫机, 倾注了母亲太多的感情和心血。
母亲买回缝纫机的时候, 激动的一晚上没睡着,她把缝纫机擦了又擦,看了又看 。心爱的端详抚摸, 无异于我们现在买一台豪车的感受。
缝纫机买回来了 ,可是母亲发现自己根本不会用。
母亲的表姐结婚的时候就和婆家要上了缝纫机,而且专门找缝纫师傅学习了四十天!母亲知道后就去她的表姐家学习使用缝纫机。
母亲用几张白麻纸当布料学习使用和裁剪衣服 ,还在一张纸上做了笔记 ,只一下午的功夫, 母亲就学会了。
回家后的母亲开始学习使用缝纫机,那个年月 ,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衣服。 商店一般只卖布料 ,所以 ,母亲的缝纫机不仅满足的是母亲的虚荣心,更多的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节俭的母亲需要这台缝纫机为家里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一家老小的穿衣问题。
我记得母亲坐在堂屋一进门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窗户,非常亮堂,母亲就坐在那里,踩着缝纫机的踏板 ,从春到夏,不论寒暑,她弯着身子,“塔塔塔”的踩着缝纫机 ,为一家大小做新衣服,改补旧衣服,还要兼管姥姥一家人缝纫衣服。
爸爸有一次要出差,可是, 爸爸唯一的一件中山装已经很旧了,母亲怕爸爸出去让人小瞧,妈妈说“远敬衣衫近敬人”,第一次见面的人多少还是看穿衣打扮才会敬重你。就连夜把那件旧的中山装翻新 ,把里子翻在了外面。第二父亲出差的时候, 穿上了母亲亲手翻新的“新”衣服了。
听说大舅结婚的时候,母亲用平车把缝纫机搬回姥姥家 ,住了几天,每天踩着缝纫机做好了大舅结婚需要的衣服,被褥。
我记事起 母亲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做饭和缝补衣服。我玩完回来 ,母亲蹬缝纫机的身影如同一个剪影印在窗户玻璃上,我看见就心安了。母亲在家, 就瞬间感到了温暖和踏实。
母亲把线低头仔细地穿进缝纫机针的针眼里,脚踩着缝纫机,手不时的转一下缝纫机上的转盘,缝纫机台上的布随着母亲有节奏的踩踏,速度很快的划过台面 ,密密的针脚就在布的边缘形成一排整齐的线。衣服做好了以后,母亲弯腰用嘴把线咬断, 她会兴奋的拿起缝纫机上的衣服, 抖一抖说:“看,又做好一件,好看吗?”
我的眼里会放光 ,一件衣服的成品奇迹般地在母亲手上完成了。
特别是给我做衣服 ,我就会守在缝纫机边 ,一边带着兴奋的心情看, 一边不时问一句好了吗?母亲会说,快好了, 快好了。
等我第二天醒来, 新衣服真的就好了 ,它放在我的枕头边,我拿起来爱恋地在身上比划,着急的试穿,兴奋的跑出去炫耀。
母亲是心灵手巧的。她只跟我的表姨姨学了一下午,就没有母亲不会做的衣服了, 母亲看一眼别人的衣服, 就会给我们做出来。
我记事起 ,母亲给我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一件背带红裙子。
那年,我要上一年级了, 秋季开学的时候,我就穿了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件红裙子。我自信的走在人群里,分外耀眼。
母亲是看见剧团的女孩子表演穿着那种有带子的红裙子 ,母亲觉得好看 ,就买了红色的布,用缝纫机给我也做了一件。我穿着就被很多人围观了, 问我是不是剧团的演员? 不然怎么会有背带红裙子!我说不是,这是我妈妈给我做的,人们就都开始竖起大拇指了 ,说你妈妈真是厉害,心灵手巧!
还记得母亲给我做的喇叭裤。八几年流行喇叭裤 ,母亲买了蓝色的布料 ,用缝纫机给我做了一件喇叭裤,在裤脚还封了两个三角形的布条,上面还缀了两颗白色的扣子,我放暑假穿着去姥姥家,又引起村里人的围观 ,都说这就是城里人流行的喇叭裤吗?在哪买的,我自豪的说是我妈妈亲手做的,他们就又夸我的母亲心灵手巧,咋就看一眼就会做 。
母亲总是紧跟时代的潮流。母亲见到电视上大城市的孩子的书包是双肩包, 不是我们挎的一根带的小书包 ,母亲就又动手给我做了一个。 她用黑色的人字昵布头,给我做了一个双肩背包,我背着去上学 ,又引起围观 。大家都说这就是城市流行的书包吗?这个合理 ,不然小孩子的肩膀都歪了。我背着背包, 穿着母亲给我做的小碎花裙,行走在街上,总是自信满满。为自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自己有个心灵手巧能紧跟时代潮流母亲。
母亲更多的时候是用缝纫机给我们修改旧衣服 。母亲穿完的衣服把里子翻在外面,改小给姐姐穿,姐姐的改小给我穿。要不就是把我们烂了的衣服母亲给修补一番 ,就变成一件好看的“新”衣服了。
我记得我有一条裤子,摔了一跤,膝盖弄破了,母亲买了两只布做的小红花,给我一个膝盖处封了一朵,然后就变成一条新裤子了。我欣喜的弯腰抚摸着那两朵小红花,觉得母亲就像魔法师,一条不能穿的裤子一下就变成好看的新裤子了。
母亲做衣服变戏法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把姐姐的白衬衫给我改小了 ,领口处封一朵黑色的蝴蝶花,就变成了青春靓丽的学生装了。姐姐的旧衣服改小后 ,在袖口上缀三颗小白扣子, 就是一件可爱的童装。
母亲在缝纫机上给我们变换着生活的色彩,再苦的生活有了母亲的付出,都如戏法般的变得美好。
母亲的缝纫机不止给我们做衣服 ,给姥姥做鞋帮鞋底,做鞋里的衬垫。母亲弯腰踩着缝纫机,白色的衬垫在母亲变戏法般的手里快速转圈,一圈一圈的针脚密密的整齐的转了一圈又一圈,白色的衬垫就做好了。
家里各种家电的衣服也是母亲用缝纫机做的,电视套子 ,洗衣机罩子,电风扇罩子都是母亲亲手踩着缝纫机做的 ,姐姐给画好样子,母亲用缝纫机缝好,然后又一针一线的刺绣上姐姐画好的图案。我记得我家电视机罩子上绣的是是两只美丽的梅花鹿,洗衣机罩子上是一朵鲜艳盛开的干枝梅,电风扇套子则是一个切开的西瓜 ,红壤子黑瓜子,夏天看着就想吃一口。
沙发套子也是母亲自己做 ,蓝色的厚布做成,姐姐结婚的床笠也是母亲做的。
母亲踩着缝纫机岁岁年年, 从年轻挺拔的腰身做到弯腰驼背, 从不用戴眼镜,做到她戴着老花镜踩缝纫机。做了几十年 ,就那一台“蜜蜂牌”缝纫机 ,它如蜜蜂一般“嗡嗡嗡嗡嗡嗡”陪着母亲从年轻走向晚年。
它是真的名牌 ,很少坏,即使坏了,也是母亲自己修理。那个蜜蜂牌的缝纫机陪了母亲几十年, 是我们家的大功臣,给我们节约了很多钱,而且带给我们很多欢乐。
母亲就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踩着缝纫机,走过岁月的河,那台缝纫机见证了母亲的辛劳, 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从中山装做到西服 ,从粗布衣做到化纤布料。
我先生和我结婚以后 ,裤子还是母亲给做,不管流行什么样式 ,母亲都会做 ,比买的还要好看,我先生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的满意接纳,是证明母亲的做衣服功底的确了得。
我女儿小时候的泡泡小裙子也是母亲做的。后来母亲渐渐不做了。一是因为老了,二是因为不需要了。现在买衣服太方便了。母亲便有些许的落寞, 它收藏了她的缝纫机,放在了卧室里,日日擦拭。
母亲踩着她的缝纫机 ,如同一只辛劳的蜜蜂, 从年轻走到老年, 印证了时光如梭, 岁月无情。
那台缝纫机上的白色的贴片已经磨得薄的快要烂掉, 母亲擦拭的时候会说得小心一点了 ,不然真会烂掉了, 它可是我们家的功臣,你看它给我们做了多少衣服 ,连铁的贴片都会磨的这么薄了,真让人心疼。
可是 ,母亲何曾心疼过自己的手?
搬过几次家,母亲的老物件一件也舍不得丢。在我们的反对下,母亲不得不丢弃了很多老物件,却留下了这台缝纫机。还有两个大红柜。这些老物件不仅记录着母亲曾经的奋斗史, 还记录着母亲曾走在时代的前列,它们是历史的见证, 凝聚着母亲为家奉献的精神。
梦里每次梦回老屋的时候,我就会梦见堂屋门口玻璃上印出的母亲踩缝纫机的剪影 ,下午安静的院落传出母亲缝纫机的“塔塔”声。我在梦里也会感到心安,母亲在,家就是有动感的温馨。
母亲现在已经是快八十岁的高龄了,独居的她拒绝添置新家具,她的缝纫机陪着她 ,就如同她蹬缝纫机的剪影陪着我一样 ,母亲有缝纫机就心安, 那是陪她战斗一生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