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畅的头像

何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8
分享

睇 牛

防城港海边方言对放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粤语"睇牛",另一种是廉州话"看牛"。我们村讲粤语,来此定居两百来年了。我睇牛历经过三个时期,生产队、生产组和承包责任制单干。每个时期睇牛的趣味大同小异,讲一下也无妨吧。

睇牛仔重在一个"有伴",玩得来的伴比睇牛本身重要多了。牛也一样,有个伴一起吃草的生活是有滋有味的。生产队的好处,在孩子们看来无疑就是集中睇牛,没有之一了。后来队分成组,伴少了,到承包责任制单干时,算是化整为零。三个时期睇牛的滋味,于转瞬即逝的童年里尝了个遍,也是人生难得之事。

先说生产队吧。牛被优先让给有半劳力的家庭认领,即是家有老人或孩子的。老人是指有些劳力的老人,孩子是指七八岁仍冇读书的孩子。这样保证该家庭年底能拿到基本工分,减轻交钱抵工分换口粮压力,那时来钱可不容易呢。认领不完的,交由各家各户轮着睇。这样一来,前者较为人本,后者较为公平,两者兼顾到了,大家都高兴没意见。

按照惯例,睇牛人每天早上把牛从栏里牵出,到指定的尿(方音同"虽")塘,把牛赶入塘去,许是牛有了习性,或是塘里有些积水的缘故,只见得它打了个激灵,尿就飙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睇牛人眼疾手快的把事先备好的粪勺子伸过去,对准啰,公牛的水龙在肚脐下,母牛水门在屁股尾巴下半掖着呢,勺子接满随即倒进旁边的粪池,跟着再接,得快手快脚,否则糟蹋了牛尿,多好的肥料啊。等牛解完了手,算是睇牛人在一天里完成了第一桩大事情。

办完这第一桩事,后续便因季节或因牛而异了。冬季农闲,牛被牵到禾杆棚吃料,太阳出来暖和了,再一起放到山坡上去。如是农忙,牛拉完了屎尿,跟着就下地了,拉犁的拉犁,耙地的耙地,各司其职。个别牛挺聪明,像是悟出此中关联,有意无意的憋着屎尿冇肯屙,像是想拖延时间怠工的样子。一旁等着犁地的大人,早就没了耐心,大声斥责道:"给我牛绳子!"挥鞭上路,牛只能屈从,赶着赶着忍不住边走边拉,顾不上形象了。唉,早知如此,何必刚才呢。

其实牛们此时已不再惦记那个温暖的禾杆棚窝了,那只小山一样的禾杆棚,早让它们在漫长的冬天里一口一口的扯出来食了个精光了。

孩子们最不想在农忙季睇牛,但每年春秋两期却要分别放一周农忙假,放假的意图不言自明,就是让当学生的不要脱离生产劳动,那么,睇牛算是最好的实习岗位了。不巧的是,暑假刚开始偏偏就是双抢季,双抢后又得赶种番薯了。这不,前人把农事都集中安排在暑期里,故意而为之的吧,看来孩子们不想干也得帮衬了。

农忙时节,牛们被生产队长安排得很精准,让人怀疑他是专修过统筹方法的,否则何以做到如此的冇浪费一牛一卒呢?睇牛人呢,得跟进队里的统筹安排,到对应"服务区"去,要求人主动去将就牛,而非牛来将就人。

睇牛仔需要落单一段时间了,颇感寂寞,便主动去找其它"散兵勇"究竟被穿插到哪了,好组成临时别动队,去开辟新的"根据地"呀。这种情况往往有意外之喜,在新的"根据地"里,也能玩出难以忘怀的花样来。睇牛仔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精神,我看一点也不为过吧。

牛闲的日子,把牛凑在一处集中放牧的地方并不多,譬如湴(音同办,指烂泥)壅田,南丫,黄茅岭,日华坳,山鸡岭,高石头,大车岭,马鞍岭,山车坳,启念坳,松柏角,大坡尾……能摆开牛阵势的,就这些吧,看上去不少哩,其实多是连在一起的环村地名罢了。有时一天下来需要换两三个场地,才能满足牛们食草的需求呢。

那末,睇牛仔凑起来有了伴想干什么呢?这一言难尽了吧,列举一下看看:掩眼收(捉迷藏),摸盲鸡(蒙眼抓人),崩仗(猜打对方成员),打狗,打跛,转陀螺,单腿斗鸡,做子(玩石子),打扑克,下老虎棋,揽腰跤(摔跤),翻跟斗,比武,游水,打水仗,办酒仔(过家家),老鹰抓小鸡,跳绳,打玻璃球,哔哔炮,火柴枪,弹弓叉,芭蕉枪,滚铁环……挖田鸡,捉鹧鸪,赶米鸡,掏鸟蛋,溜鹩哥,喷涡摸鱼,钓鱼,窑红薯,烤海螺,煨木薯,摘野果,偷甘蔗……烧荆棘丛,熏老鼠,戏蟾蜍,打花蛇,钓沙鸡,摇钱虫……大凡有人想出来了,都可以响应玩上一阵子。如冬季碰上大冷天,手脚放不开,就去捡柴火集中起来烤火取暖,顺便玩一下"火上跳",也很刺激。

玩入迷的情况时常发生,牛不知何时失了踪也是有的,惊醒过来后发现牛们从湴壅田跑到南丫尾了,甚至有的翻过南丫坳去到别的村子了。幸好是冬天,地里没庄稼,私家菜地围栏好,否则可麻烦了。

队里那头好斗的公牛是轮着睇的,轮到哪家哪家的孩子是既愉悦又焦虑,愉悦是轮上服务队里的牛大王了,多荣幸啊,焦虑的是这牛大王好斗不好管,麻烦着呢。某日就碰上邻村的牛阵子跟我们交叉了,很快就听见非同小可的喊声:"死啰,牛打跤了……"原来是王者相遇,要见高下了。这是自然赋予它们对自身尊位的注脚,虽历经驯化岁月而不改本色啊。看吧,斗士高高扬起了头颅,双角仿若利叉出寨,惊心动魄,义无反顾,死不回头。双方主人毫无他法,只好让它们决斗了。

碰上力量悬殊,高下立见,如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得马上回家去赶来大人,想方设法脱离它们,要不两败俱伤,要出牛命的。有了此惊魂,小主人便多了个心眼,主动规避王者领地交叉,才可相安无事。当然,不排除顽皮的大孩子恶作剧,专门制造王者遭遇战,再睹斗士赴死的豪迈。

犁牛时点到了,远远便听到大人的信号声传来,睇牛仔心领神会,迅速备好自己的牛以待用。有头名叫"细冲鬼"的,是从细冲生产队兑来的,鬼精的很,听到大人吆喝声,便溜进深田去躲避,赖在田中央让人拿不着。睇牛仔去呼它,它不理,犁牛人来要它,它疯跑,总是不让你上手。为了省时间,犁牛人只好另选它牛了。"细冲鬼"屡屡得手,更加自以为是了。有时年纪小的孩子靠近它,它便耍性子,让人好生敬畏于它。

可是,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睇牛仔便留着长长的绳子让它整天拖着吃草,以便到了犁牛时悄悄走到它身后逮着交差。拖绳子的时间长了,"细冲鬼"成了冇鼻子的牛精了,大伙便管它叫"抹鼻牛"。为了掌控抹鼻牛"细冲鬼",只好在它的嘴皮子上再穿个孔挂个铜圈,哈,冇有牛鼻子就抓牛唇子,还是人胜一筹啊。可怜那嘴皮子上的神经好像冇敏感,让它牛气冲天得与日俱甚了。

有回它又故技重演,远远见人来就躲开了,留着牛绳子也逮不着它。几个睇牛仔和犁牛人一合计,决定把它教训一顿。它不是爱跑进深田里躲吗,大家将计就计,故意让它跑进去,然后四面围住,分别让人从不同方向装着要逮住它的样子,它就不停的从这方跑到那方,又从那方跑到这方,十几个来回跑下来,气喘吁吁了。许是意识到被人作弄了吧,它试着跑出深田,可我们偏不让,继续佯装要逮住它,最后是力竭就范。犁牛人不解气,把它狠狠来了个"加时犁",搞得牛乏人也困。此后,"细冲鬼"像有所改变了,又像没有改变,飘忽不定,终归是本性难移。到分组归到我们组时,把它兑给牛贩子绝了后患,不知所终了。

村里人流传这样的俗话:正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马,三月冷死昏嚣乸。冬天的牛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特别是老牛,本身就摇摇欲坠了,赶出去放时,如碰上下雨或摔倒就更麻烦。有头叫"拐脚"的,我懂事时它就很老了,想通过牛客兑换易手也行不通了。某年开春时节,天气还冷得很,端水给它它不喝,它非要自己走出去喝水,回途中不小心踩空倒下,再也起不来了。后来它的皮高高挂在生产队粮仓的墙上好久好久,我感觉它像一个巨型的"大"字,印在了脑海里。

生产队分成组后,存在时间并不长,睇牛伴自然是组内人了。农闲时,仍是可以组成大军团一起放牧的,人一起惯了,牛也惯了,何况它们也不知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个组的农资哩。

抓阄分牛时,那头公牛大王分到我们组了,我们一直叫它"沙股头"。不久后组里让"细冲鬼"去兑回一头个子矮小的牛,因个子矮小,管它叫"粽仔",据说是一头中年牛了。相牛父辈们很在行,操个短竹棍往嘴角一杠,牛嘴张开了,看牙齿发黑的颗粒数就能读出牛龄了。

"粽仔"虽力气不大,犁不了深田,但它听话,冇有"反轭"行为,犁田耙地比"细冲鬼"顺多了。但它贪吃,喜欢溜去偷庄稼,组里一群牛,睇牛仔主要是记得防备好它的馋嘴就行了。

"沙股头"请人来阉了,可惜阉牛佬技术不佳,把好端端的"沙股头"阉成个"杂生公"了。据说这样会让它衰老得更快,影响它的寿命的。两年后,从牛客手中"换手"了,兑了一头带着小牛仔的牛乸,也是"抹鼻牛",叫它"牛牸乸"。"牛牸乸"长相很难看,嘴筒鼓大,鼻子开裂,裂开的肉仍连着鼻子周周,吃草时一动一动的,裂开的伤口也没愈合,时常招惹着苍蝇,让人看着难受,怎么也喜爱不起来。许是就这丑陋的长相,才得带着小牛犊一起来兑得如日中天的"沙股头"吧。牛客们的算盘和耕地人的想法冇同,牛客要的是当笔交易赚了钱,耕地人要的是未来的可持续。

"牛牸乸"不好看,性情又有点暴躁,也有点欺负小孩子的脾性,但毕竟是为牛母的,善良是底色,暴躁而不过分,警告它一下或人小心一点就无大碍了。它奶大带来的牛女儿后,又产了一个牛女儿,真是喜上添喜。这给接下来组分到户埋下了一个好的伏笔:有牛可分了。

果然很快就"分单干"了,我们家人口多,分得这头充满希望的丑陋的"牛牸乸"。"牛牸乸"来我们家后,带着刚出生不久的牛犊。父亲作出了承诺:如果"牛牸乸"还能够生仔,生出来算是某叔家的。这情况体现了农家人朴素无华的互助共生、持续发展的好传承。

"牛牸乸"与我们家相处的缘分很长,我跟它熟悉,后面的妹妹跟它更熟悉。因为"单干"后,家家户户的睇牛人大多是牵着牛去找好草食,很少再把牛放浪在山坡上受苦挨饿了。睇牛仔与牛已是相依为命了。

讲一个体验,不过冇有牵牛食草经历的也许冇办法体会,牵着牛走田埂食草时,牛食到那些青翠欲滴的嫩草,速度出奇的快,声音出奇的脆,能听见咽草声和津液流淌声,让人听了忍不住跟着吞口水了。我,就是这样的馋孩子了。

牵牛食草跟放浪式食草比较,于牛而言,好处不言而喻;于人来说,持续时间长了是苦闷而无聊的。但是,"单干"后的各家各户,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苦闷而无聊"的睇牛模式。

这是人人为生产、人人为口粮的时代,睇牛仔的前后比照图片。我不想评论它,但我可以回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