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平
“爸、妈,儿子回来啦,儿不孝,请二老原谅吧!”
“小敏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嚎啕大哭了起来……
事情还得从三十年前的一天说起,我们村的何华,结婚都快两年了,因为手头上紧,一直不敢要孩子。
一天,何华去赶集,刚进镇,就听到垃圾箱旁的一个纸箱里好像有动静。
“啊,这不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男孩吗?”何华喊了起来,“谁这么心狠那,既然生出来了,就应该把他养大,这也太不负责任了!”
这孩子,连哭声都没有,何华赶紧脱下外套把孩子包了起来,抱着孩子就往家赶。
这时,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打在脸上凉丝丝的。
“老孙,快开门!我捡到了一个小男孩!”
门一打开,何华就直奔卧室,把孩子边往床上放边喊:“老孙,快到刘芳家要点奶粉来,她家有!”
孙海拔腿就往村东头的刘芳家跑去。
何华把孩子放在被窝里,这时孩子比刚才的情形好了些,但还是哭不出声来。何华把她安顿好后,来到厨房,插上了平时舍不得用的热得快烧起开水来。
“老何,奶粉回来了喽!”
何华挖了两匙奶粉放到了瓷缸里,还加了一些红糖,又倒了一大碗开水放在一边凉一凉,再倒进瓷缸里,舀了一匙,撮着嘴试了试温度后灌进了奶瓶。接着把奶嘴塞到了孩子的嘴里。
孩子 “咕、咕、咕”地吸着奶水,小肚子慢慢地鼓起来了,脸色也渐渐地红润了起来,小手一画、一画,小脚一蹬、一蹬,好像是在自由泳,可爱极了。
看到这一幕,何华开心地笑了:“老孙,我看这小子太聪敏可爱了,就叫小敏吧!”
从此,何华夫妇把小敏当宝贝养着,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毕竟小时候体质太差了,害得何华夫妇俩三天两头到医院跑。好在何华夫妇的精心呵护,小敏还是一天天长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强壮了起来,一年之后就会满地跑了。
何华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小敏,心里一直矛盾着:自己想生一个孩子的计划也
一拖再拖,年龄也越来越大,收入却没有增加。如果再生一个,肯定是养不好的,到了该下决定的时候了:“索性就一门心思把小敏养大算了。”
当何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孙海时,孙海一拍大腿:“好,你有这个想法太好
了,正合我意!”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小敏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暑假的一天下午,小敏路过镇上的茶馆店时,听到有人在议论什么,他走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议论的内容与自己有关:“有什么稀奇的?小敏是何华赶集时捡来的,与我们村没有多大关系,再有出息也是‘野鸡’”。
在我们村里,“野鸡”是对外来户的别称,在村里是没有话语权的,连小孩都会“野鸡、野鸡”的嗤笑你。
小敏知道自己竟是一只“野鸡”时,鼻子都气歪了。才初中毕业,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在村里怎么呆下去啊?
想到这里,小敏就急急忙忙往家赶,一进门就问:“爸妈,我是‘野鸡’,是你们捡来的?”
“瞎说,你就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怎么是‘野鸡’呢?”
“爸、妈,你就不要再骗我了,我已经被你们骗了十六年了,在这个村上甚至整个镇子里的人都知道我是‘野鸡’了,你让我今后怎么做人啊?”
何华只好从头至尾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了,最后补了一句:“我们也想等你成家立业后再告诉你的!”
“还成家立业呢,像我这样的‘野鸡’,在这个村上能成家立业吗?分明是你们私心在作怪,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理你们了!”
小敏说完这些话后,把门一摔,头也不会地向门外跑去,任凭何华夫妇俩怎么喊,就是不回头,等何华追出门去时,小敏已不见了踪影。
何华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天呐,您帮帮忙吧,替我劝劝儿子吧!我好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怎么说跑就跑了呢?难道他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为了找儿子,何华夫妇作了分工,孙海守家,何华出门寻子。这一寻就是十五年,何华的眼泪都流干了,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最后夫妇俩发誓:找不着,就等吧,总有一天,小敏会良心发现的。
一个月前,接到了镇拆迁办的通知,说是要在这里建避暑山庄,何华夫妇说什么也不肯搬迁,说什么:只要帮我们把儿子找回来,房子马上就可以拆,钱你们看着给就行!”
就这样何华夫妇成了特殊的“钉子户”,最后董事长不得不亲自登门拜访了。这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儿子,想不到你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啊!”
“爸、妈,正是不孝儿小敏!我本来想等这期工程结束后就把找你们的事情放到议事日程上来,想不到你们还住在这两间破房子里,当年都是我不懂事,无情无义地抛弃了你们,这次听工作组说起‘钉子户’的事,这刚好唤起了我的记忆,觉得这两间‘钉子房’似曾相识。真是太感谢你们的一再坚持,否则我还真找不到家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生母没有养母大,血未必浓于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