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追寻先人
文|佘记其
今夜,风雨来得迅猛而热烈,让人感到仓促和慌乱。
这样的天气,要是没什么事,人们都不愿出门,早早地上床休息了。
而我却不——
因为我喜欢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我总是睡意全无,思想不由自主的轰鸣起来。
在这样的夜晚,可以倾听窗外世界的天簌之音,将满屋的孤寂一点一滴地抛向窗外,让里里外外的氛围喧闹起来,然后坐在桌前发呆,或在电脑上敲下一些文字和标点符号。
这种情形在我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踉踉跄跄,已记不清是何时开始的。
记得上小学时,我到处找一些作文书来看,摘抄大量的作文开头和结尾,还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和语句,然后分门别类张贴或钉在墙上,有事没事就读上几句,时间一长,就背诵下来了。
以后,这种做法就形成了习惯,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后来上中学,那时我拼命地找一些书籍和报刊阅读,有时碰到一本好书,真是高兴得不行,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找名著阅读,古今中外,到处找寻。那时家里很穷,可是身上只要一有零钱,也要凑着买本书看。
在大量的嚼读中,我感到岁月深处的先人,他们那种绝伦的思想和感情,就像那不灭的星座永远地闪烁在人类的思想天空。渐渐地,潜伏在我心中的某种细胞活跃起来了。那时的血是多么炽热,那时的夜晚是多么静谧,那时的思索又是多么使人心力交瘁、枯肠寸断啊。我佩服一些著作等身的作家,他们写起来汹涌澎湃,洋洋洒洒。可是我不行,那时总感到害怕,把自已的思想、自已的感情,自已的见识兜出去,那不是闹着玩。
再后来,要说的就太多了,个人的摸爬滚打、寅长卯短就不讲了。借用我恩师曾经鼓励我的一句话用于文末:人生是一张白纸,虽然条件有好坏,起点有高低,只要热爱生命,拥抱生活,总能找到应有的位置,就会焕发自已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