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平
今天下午,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马上要过年了,黄老师怕雪越下越大,就赶紧驾驶着一辆黑色电动老年代步车,带着老伴,一起去镇上办年货了。
回来走到一段大陡坡的盘山公路时,任凭黄老师怎么使劲,电门怎么加大,方向盘怎么打,夫人如何使劲推,轮子只在原地打滑,就是不向上走。随着时间的推移,电量越来越少了,黄老师急得夫妻俩满头大汗,黄夫人只好在路边找了两块小石头垫住两个后轮,等待好心人来帮忙。
一辆红色大众路过,“吱”地一下,在黄老师的车旁停了下来,只见一位政府官员模样的人摇下车窗,头伸出窗外,亲切地问道:“黄老师,什么情况啊?”
“哦,是李所长啊!这个坡太陡,我这个代步车恐怕动力不够大!”
李所长,姓李名伟平,以前是黄老师的得意门生,现在是镇财政所所长。
“黄老师,等会儿拦几个路人帮您推一下吧。我有急事,就不下车了。”说完递给黄老师一根中华牌香烟,随后一踩油门,扬长而去了。
“唉,这就是当年我最得意的学生啊,我在他身上可花了不少心血啊!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冷漠呢?”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停了一会儿,黄老师把年货都卸到了公路旁,又把车打着了,努力向上冲,可是冲了几次,车轮还是在原地直打滑,没有半点进展。
天色越来越暗了,雪也越飘越大了,一辆辆车从身边一闪而过,黄老师拦了好几次车,都没有成功。急得老俩口直跺脚。
这时,一辆草绿色越野车停在了黄老师的身旁,车窗里探出了一个脑袋:“黄老师,天快黑了,赶紧找几个老乡来帮帮忙吧,我呢得赶紧去拉货,帮不上您的忙了。喏,这两包烟就发给来帮您推车的老乡抽吧!”说完,丢下了两包中华牌香烟,一加油门,“呼” 地一下消失在黄老师的视野里了。
这个开绿色越野车的人也是黄老师以前的学生,叫张银华,当年是个中等生,当年黄老师想把他拉到优等生的行列,在他身上也花了不少心血,可是他一有进步就骄傲自满,说什么:“其实做优等生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不,我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不就能做到了吗?”
可想而知,这种学习态度,能有多大进步呢?但黄老师没有放弃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敲打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老师的一再督促下,张银华最后终于考上了一个技校,学的是酒店管理,现在是一个酒楼的老板,每年的收入至少也有三位数。
看着绿色越野车远处的车影,黄老师感叹道:“当年也算没白教,还知道丢下两包香烟,让我请人帮忙呢!”
于是黄老师和老伴只好站在路边,自言自语道:“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啊!”
西北风“呼呼”声音越来越大了,雪花一片、一片打在黄老师和夫人的脸上,冻得两人直打哆嗦。路上的车也越来越少了,偶尔一辆车路过,也只是一闪而过,好像根本没有看到路边黄老师和夫人求助的目光,也许他们想早一点回家与亲人团聚吧。
“吱——”一辆黑色大奔停在了黄老师的车旁,车上走下一位衣着打扮十分讲究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气度不凡:“黄老师,还真是您啊!”他热情地与黄老师打招呼。
“你是刘智慧吗?”
“正是,想当年,要不是你经常教育我,哪有我的今天啊?”
刘智慧,也是黄老师的学生。想当年,他调皮捣蛋、常常被黄老师“训”得“狗血喷头”记得每次班会、校会都会被点名,成了学校的 “小名人”。后来初中没毕业就跑到社会上闯荡,做生意,发财了,现在是本市一家知名企业的老总。
“刘智慧啊,当年我对你要求太严了,方法也可能有点简单,你不会怪我吧?”
“黄老师,我谢您还来不及,哪里会怪您呢?您这车是怎么啦?”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许坡太陡,车的动力不够吧。”
“那,我看看!”
刘智慧查看了一下黄老师的车被困情况后,二话不说,掉转大奔的车头向镇上开去。半小时后,刘智慧从街镇买回来两条铁链子,把它们绑在了黄老师车的后轮上,钻进驾驶室,帮黄老师把车开上了陡坡,接着返回自家车旁,把黄老师夫妻俩拉至山顶,然后毕恭毕敬地塞给黄老师两条软中华香烟,并再三叮嘱:“老师,雪大路滑,安全第一!”
做完这一切后,刘智慧向黄老师挥了挥手:“祝老师一路顺风,过年快乐!”
回到家中,黄老师坐在沙发上,回忆着白天路上三个学生的截然不同表现,反思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看来我当年的教育教学方法确实有问题,德育为先不能只放在口头上,要扎扎实实落实到平时的每节课堂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