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辉
牛乳样浓雾呐喊着翻滚、扭打,拼命驱逐玫红入侵,晨光步步紧逼,毫无怜悯地一刀刀切割、分解厚实的乳白体,残余变身水滴,窝在草叶上瑟瑟发抖,再也回不到天空,只能拼命窜上草叶尖遥望蓝天。
妈妈——清亮、悠长、凄厉,燃烧清凉、荒莽的大地,撞击高挑的水珠,伤心地陨落。
妈妈——您别走啊,儿子听您的话了——脚步声湿里塔拉地追赶骤然响起的摩托车马达声。马达声狂野,划出一道横蛮、绝情的弧线,破空而去。脚步声裹着泥土掺着草叶,滞重、哀伤、垂死,拼出吃奶的劲继续追赶马达声。野草上最后顽强据守的露珠被脚步扫荡一空,草叶在掀起的阵风里摇曳翻飞。
呼喊声扑倒地面,像只被割断脖子的公鸡,做着垂死前的血涌。
大宝,是个男子汉就站起来!声音清脆、火星四射,小姑的怒吼。小姑伸手拉起窝在湿泥地,垂死拍打泥土的大宝。大宝满面泪光地抱住小姑,惨呼声丝线样缠绕小姑,说,小姑,妈妈不要我了,我怎么办啊?小姑的手温暖地搭着大宝脑袋痛惜地抚摸着,说,好宝宝,有小姑,小姑养你,今儿起,你就是小姑的儿子,彤彤的哥哥,好不好?花样的小姑蹲下,两只手指剪断悬垂鼻管的两根绿茵茵鼻涕,啪哒一声砸进草丛,仿佛狠狠砸死那两个抱在摩托车上绝情而去的狗男女。手指在草叶上搓捻几下,慈爱又愤怒地替大宝擦眼泪。大宝点头,硬着喉咙嗯了一声。小姑把大宝揽入怀里,身体耸动,泪水涌出眼眶,滴落大宝头发里。小姑拍着大宝后背,舒展嗓子说,想哭就哭吧,哭够了,以后就不用哭了。
大宝哭得老榆树上的鸟都不敢吱声,还刺伤业已昌盛的阳光。后来小十年里,大宝果真没哭过一次,泪水提前支付完了。
小姑父特地请假从北京回来,带来书本、衣服、鞋子和五千块钱。小姑父把钱交给行动不便的奶奶,根据需要使用,说钱不用担心,不够就说。大宝是江家独苗,一定要让大宝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安心读书,顺利长大成人,能成材更好,大哥地下有知会安心的。小姑父的话说哭了小姑,说,谢谢,谢谢老公。小姑父说,我们是夫妻,谢什么谢,大哥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临走时候,小姑含着眼泪拉着大宝的手像母亲对儿子那样殷殷嘱咐,要大宝活出人样,叫爸爸在地下安心。小姑和小姑父带着大宝挨家拜托,户户说好话,拜托邻居、村人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和上小学的侄子。领着大宝拜访老师,老师叫他们放心,会尽心尽力照顾孤独家庭的孩子。小姑父纠正说,江大宝不是孤独家庭的孩子,我们是他的父母。老师被感动了,连连说是。
小姑和小姑父走了,北京那边催得紧。两人走一段路总要回头看看村口。大宝为了让小姑小姑父走得的利落,躲在村口大榆树背后偷看,大榆树粗大的树干恰到好处地提供了偷窥的便利,直到转弯处看不见。短短的百十米路,两人回头十二次,大宝细心地数着。第十二次,小姑父要回来,刚走几步叫小姑拉住,两人凝视村口好几分钟才转身。
大榆树凄凉地站着,像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孤独地见证一切。
大宝心里刻着小姑和小姑父的话,努力学习,顺利考上初中,在初中里成绩拔尖。大宝想去北京跟表弟彤彤一块读书,小姑叫大宝好好在家里读书,等上高中后再说。大宝认为小姑偏心,还说是妈妈,那彤彤为啥能待在妈妈爸爸身边,北京肯定是天堂。这个话沤在心里,连奶奶也没说。小姑和小姑父除了没答应让他去北京读书,剩下的一切都周到地提供,钱也源源不断地寄来。大宝发现一个问题,每次寄来的钱都是两千块,为什么不一次寄够一年的钱,也省邮寄费啊?
没人管的大宝养成了好些不好的习惯,自己不知道,也没人纠正。年迈的奶奶眼花耳背,行动不便,根本没有执行纠错能力。
小姑给大宝寄来一只二手手机,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电话总是深夜打过来。他们为什么深夜才给自己打电话,白天不行吗?比如中午、散学时候。小姑和小姑父虽然在北京工作,可是从来没说他们做什么工作。
大宝没有了父母,却比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同学享受更多的物质幸福,只有过年守着奶奶,毫无热乎劲地过,每到这个时候总想象着在北京的小姑一家人,他们一定温暖、幸福。小姑每年都在电话那头说对不起,说事情太忙回不了家,说等你考上高中,来北京过暑假。大宝被这个诱惑鼓舞着,如愿以偿考上不错的高中。收到这个喜讯,小姑特地给他借来一个新随身听学英语,还邮来足球鞋,衣服按季节寄过来。
刚刚上学不到一个月,奶奶去世了。
办丧事这段日子里,大宝发现小姑和小姑父的手苍老得跟村口大榆树皮一样。他们才四十出头,正是人生的黄金年纪,怎么就苍老到如此程度。大宝有了这个惊天动地发现后,逮着机会偷偷注视两双手。小姑手背皮肤像麦麸拼接而成的,有些红肿、焦糊,像在油锅里炸老火的米饺。小姑父的手背像干涸过久的水塘底,裂纹四处游走,手背爆裂出一块块不规则的瓦楞,虎口龇着两道小嘴巴,手指好几个关节像戴着黑金戒指。大宝盯着两双手发愣,这是两双在日月风雨里抓绕的手,难怪从来不说在北京干什么工作。两双手在大宝心里刻下深深的伤痕,自己和奶奶的衣食无忧都是小姑和小姑父提前苍老的手提供,心责骂自己用了不该用的钱,那些钱每一张都沾满了小姑和姑父的汗水和血水。
回北京前,小姑交给大宝一万块钱,说是高一的学费、资料费和生活费。小姑歉疚地说,今年生意不怎么好,钱少了点,等好了再寄回来。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们一定做好后勤保障,你要替地下的爸爸争气,也给我们长脸。大宝留下五千,退还五千,说前几年还有点结余。小姑父用张着血嘴巴的大手将送出的五千块钱挡回去,说如果你真用不掉就存着,等上大学时候用,我们拿出来了就绝对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小姑父笑得亲切、真诚、热乎。一个热浪扑上大宝心头,差点流下眼泪,很想指出他们手上的凭证,如果那样会伤了小姑和小姑父的自尊。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强调,要大宝今年一定去北京过年。
那两双苍老的手一直在大宝脑子里晃悠,心泡在惭愧里,觉得自己严重拖累姑姑和姑父,上课、作业心不在焉,第二次月考成绩掉进后十名。同学们奇怪,老师询问,大宝就是不说原因。成绩灾变后,大宝想从垃圾堆里爬起来,但是脑子里依然摆脱不了愧疚、自责,成绩只能在后十名里晃悠。一开始就掉成绩最致命,想起来就糟心,对不起一大串关心的人。他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准备读完高中就出去打工,不说如何报答小姑和小姑父,起码不再用他们浸透血汗的钱,何况表弟彤彤明年也要上高中了。
他不想带着没有自尊的成绩去北京见小姑和小姑父,可是要留在家里,一个人格外孤单。前几年跟着奶奶,虽然孤单冷清,总有亲人在身边,现在,奶奶走了,家越发凄凉。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催促。小姑父说,来北京没什么好的招待你,你起码能见识北京,能有亲人在身边,彤彤很想跟你这个大哥亲热呢。大宝听得热泪盈眶,暗暗调整好情绪说,好,我去北京。说完赶紧挂了手机,怕哭出声音。
火车闷了一路糟糕的心情,过了廊坊站后大宝赶紧调整自己,找出已经深藏了好些年的欢乐,将他们布置到脸上,还搜索肚肠地想好事想开心的事,帮助自己固定快乐。火车进入北京站的时候,急迫再次助推了快乐,脸上居然真的阳光灿烂。
小姑父开着那辆从家乡开出去的已经风烛残年的金杯面包车,等候在大雪中的出站口广场。眼尖的彤彤第一个叫着笑着扑向刚刚走出站口的大宝,说大宝哥,长成大人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两兄弟拥抱着笑着叫着,热烈得叫人羡慕。大宝抱起彤彤在雪地上转圈,脚下一滑,两人扑倒雪地,放出响彻天地的大笑。
小姑家在五环外,租了一个待拆迁的狭长平房。彤彤告诉大宝说,房子原来是直通的,为了迎接大哥,爸妈赶了好些天夜工,隔成三小间,爸妈住里面,大哥住中间,我住外边,我们一家人今年终于团圆了。小姑和姑父把他安排在隔壁,反而把亲儿子放到最外面,两头冷性重,中间温度高些。大宝喉咙发硬,似乎喘不过来气,泪水突破眼眶爬上面颊。
小姑和小姑父交代彤彤一番,叫大宝先好好睡一觉解除旅途疲劳,便顶着风雪出门。
看着鸽子笼样的小房间,大宝不敢说话,生怕一张嘴会放出哭声,这和他想象中小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彤彤观颜察色,以为大哥嫌弃房间小,带大宝参观自己的小房间。彤彤的房间跟大宝一样大,一张氧化得锈迹斑斑的小钢丝床,床对面放着一张用旧木板拼凑的小书桌,摆满了书籍和资料,钢丝床挨着桌子省去了凳子,床上放着缀着三个明晃晃的补丁被子,除此别无长物,没有一件属于彤彤这个年龄的物品。这间屋子是房东的杂物间,没有暖气,寒冷的程度超过自己那个小房间。彤彤一直笑着介绍,好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彤彤说,这个房子是我们住过的最大的房子,上个月才租的。妈妈说了,等我们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好了。大宝听不下去了,扭过脑袋,挂不住的泪水在脸上蛇游,鼻涕在鼻管里伸缩,赶紧拉开门站到过道里,狠狠地嘬掉鼻涕,摔到地面用脚尖搓擦。
彤彤不知道大宝怎么了,拉大宝进入爸妈房间,说过道里温度太低。
小姑房间大了一个过道的面积,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反而比他们住的空间小很多。大宝和彤彤高抬脚,脚像工兵手里的探雷器小心探查着能落下脚的空地,两人手拉着手互相照应着,防止立脚不稳跌倒。好不容易站到木板床前,可以放心喘息了。彤彤说木板床是秋天一家人丢到垃圾堆里,爸爸捡回来修好的。大宝忍不住问,那爸妈原来的床呢。彤彤笑了,说,什么床啊,睡纸壳板呗。大宝脑袋咯的一声叫,像只被突然割了喉管的公鸡,垂死地支撑着延缓生命的消亡,腿诚实地软下,屁股忠诚跌坐床上,床被屁股压出一声吱呀,大宝猛地站立,怕屁股压垮了床。垫被和盖被陈旧得只剩下筋骨,很容易看穿里面褐色棉絮,被单上缀满一块块大小不等的补丁,如果补丁在延续下去,完全替代原有的被单了,那就是百衲衣式的被单。大宝偷偷捏捏被子,被絮铁板一样坚硬,这样的被子能产生温暖?大宝的鼻息粗重,尽力绷着。
瞧着大宝抑郁的表情,彤彤以为大哥真的不高兴,像犯了大罪似的悔过,说大哥,家里的钱都叫我上学交了赞助费,我们是外来户口,学费贵,所以所以……明年就好了,市里要一视同仁对待农民工子女上学了。彤彤笑了,笑得好开心,就像他正在享受政策的温暖阳光。彤彤继续说,爸妈好几次想接大哥来北京上学,可是可是实在……妈妈为这个事哭过,说她就这么一个亲侄子了,对不起大舅……大哥,你不怪爸妈吧?大宝猛地抱住彤彤,大吼,不要说了!
两个疑惑解开了,但是他宁愿恢复没解开前的状况,那样,小姑一家的生活在他心里依然是幸福的花儿一样的,是自己羡慕和嫉妒的。
大宝嘱咐彤彤,爸妈回来你什么都不要说,说了我就不能在家里呆了。彤彤点头说,好,我懂,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我会保守秘密,不把哥哭鼻子的事说出去。
晚饭是彤彤做的。厨房在露天里,挨着围墙搭了一个由废铁皮废塑料袋和纸壳板拼接成的棚子,两根粗细不一伤痕累累的木棍支撑着,叫人分外担心棚子随时倒塌。小饭桌上蒙了一层花格子塑料布,有点现代味。大宝想象塑料布下面肯定是杂木板拼凑的,趁彤彤盛饭,快速掀起塑料布,果然印证了猜想。彤彤热情请大宝吃饭,大宝要等小姑和小姑父一道吃。彤彤说不用等,他们要到夜里才能回来。大宝惊讶得说不出话,难怪小姑每次都在深夜给自己打电话,可以想象,小姑一进家门忍着劳累急着给侄子打电话。彤彤把碗筷放到大宝面前桌子上,说,爸妈都要干两三份工,白天干环卫,妈妈下班后给人干家政,干完了去刨垃圾桶里值钱的东西,爸爸下班后开车子给人送货,自装自卸,最近腰不好。
这顿饭吃得大宝五脏六腑哇凉哇凉,彤彤一个劲给大宝说开心的事,还说明天带大哥看天安门看附近的四合院。大宝很想看,那是久已的期盼,可是现在没有要看北京的欲望了。想起这个学期的糟糕成绩,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小姑和小姑父的辛苦。他们含辛茹苦,他们拿命在拼,他们用他们极尽所能支持这个大侄子,当贵宾供着。大宝重新想一个发现,小姑为啥把自己的亲儿子赶到最外面住,让侄子挨着他们住?这个问题在大宝多次暗示下,彤彤才领悟,说那是爸妈的决定,说要给大哥家的温暖,有亲人的感觉,怕大哥孤单……
大宝躺在唯一一床半新被子里,虽然还有点冷,比起彤彤和小姑他们的被子算是温暖如春了,心里热乎乎总想哭。他,在胡思乱想里睡着。小姑和小姑父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门的也不知道,等能重新感知这个世界时候,是彤彤把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他房子里的时候,彤彤叫醒了大宝。
风雪声离开了耳朵,一缕微弱的玫红大病初愈地踅摸进过道。大宝从开着房门缝里看到,几口吃了大馍和稀饭,拿上碗拉着彤彤出门,要彤彤带自己去小姑小姑父干活的地方。彤彤惊讶,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带你去天安门吧,然后在看周边的景点,雪天的天安门景致不一样呢。大宝坚决不干,就是要看小姑和小姑父怎么干活的,说那是最美丽的风景。
街上行人如蚁,正是上班高峰,车流塑造了路的模样。阳光惨白,哆哆嗦嗦地执行输送光明的任务,本来还要输送温暖,但是温暖似乎叫寒冷消耗殆尽,落到地面物体上早已冰凉。彤彤手指透过人群和车流指向前面的十字路口,说在那里。
十字路口一个弯着腰,头扎一条看不出花色的破围巾,手上套着酱油色手套,穿着发白的军大衣,握着铁镐刨路牙边冰冻的人。从外表看不出刨冰冻的是男是女。刨了一会,直起腰歇息,好像很累,接着拿起铁锹铲冰,将冰渣子铲起装进手推车。铲完地面,从推车上拿起大扫帚清扫,拿着铁锹用手将冰渣沫子扒拉进锹面。
大宝真怀疑那就是小姑,那就是小姑工作的地方,小姑就是那么在工作。那道风景令人心酸。
小姑有一个周正的长圆脸,回家穿着比较时兴的衣服,弯眉大眼,嘴角永远荡漾着满足的微笑,是家乡为数不多的大美人之一。如今,如今,大宝不想如今下去,不想小姑这样的大美人和环卫工联系在一起,可是,小姑确实干着环卫工的活,还干保姆,还拾荒。听奶奶说,小姑读书时候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为了保证哥哥上学,只读了初二就外出打工了。
大宝的心发烫、冒烟,喉咙深处骨碌着,再也不敢看小姑干活了。
小姑父站立露天化粪池里,握着铁镐刨堵住出口的屎尿冰坨子,溅起的冰渣子落到小姑父身上脸上,还有一两颗落进喘息的嘴里,呸的一声被小姑父吐出。大宝和彤彤站在池上,看得真切。小姑父手上戴着和小姑同样的酱油色手套,距离得近,看出了那是一副白线手套,属于平常气温下用的劳保手套,在零下二十多度气温里等于裸着皮肤干活。小姑父再次举镐砸下,左手忽然离开镐把,艰难取下手套,开裂的虎口流出血,右手插进发白的军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卷医用胶布,刺啦一声撕下一小节,小心粘贴血口子。两只手背、虎口、指节缠满一块块小胶布。大宝掉头走开。
大宝再也忍不住了,坐到雪地里流泪。彤彤陪坐身边,硬着嗓音说,哥,我只知道爸妈抠门,连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我哪里想到他们,他们……彤彤哭得像个小孩子。大宝挂着眼泪,笑着说,彤彤啊,好兄弟,记住,我们送给爸妈最好的礼物只有懂事,还有好好学习。彤彤噙着眼泪点头,说是,要拼命学习。大宝说,贫穷不是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它,为了姑姑姑父,为了妈妈爸爸。彤彤点头说,嗯!大宝问小姑小姑父怎么不戴皮手套,彤彤说,我说过了,他们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还皮手套。
没有风雪的天让人想起幸福,阳光放出蛋黄红,足够让经受寒冷的人感受温暖。
中午,小姑例外回家了。彤彤欣喜地笑问妈妈怎么中午回来了。小姑悄悄地说,这不是你大哥来了吗。大宝正在房间里往外掏高一上学期课本和资料,房门开着,贼尖的耳朵将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心想,平时小姑他们真的不回来吃中饭。小姑不仅例外地中午回家吃饭,还买回一条鲫鱼,一斤肉,还有蔬菜。大宝忙出来见小姑,亲亲热热地喊道,小姑您回来啦。小姑笑得像夏天风里摇曳的荷花,说回来了回来了。还习惯吗,上午都去那儿玩了。刚倒进脸盆的鲫鱼扑棱一声蹦到地面,或许它是为了展示生命的顽强吧,落到地面还不消停。彤彤和大宝抢着抓鲫鱼,抓住了又从手里逃脱,两人大呼小叫嘻嘻哈哈。小姑在一旁看着笑得格格响,见他们抓不住,蹲下,照着鲫鱼头按下,鲫鱼还在拼命疯狂,但是再也没能逃脱。
小姑笑呵呵地将鲫鱼放进盆里,倒进一瓢水,鲫鱼再也没有拼死蹦跳,在盆里急速寻找生的出路。小姑叫他们都回房间,说这里冷。彤彤似乎知道什么,拉着大宝转身。小姑艰难地脱下手套,两只手又红又肿,像个生长饱满的胡萝卜,刚好让好奇转头的大宝看到,脚步定住,目光酸楚地直射那双红得发亮的手。
吃饭时候,小姑仍然戴着酱油色手套,笑呵呵,手不利落地夹起大半条鲫鱼放到大宝饭碗里,说尝尝小姑的手艺。大宝看着彤彤碗里没有鱼,剩下的只是一个鱼头,想跟彤彤分着吃。小姑不让,说彤彤天天吃都吃腻了,你吃。大宝已经从彤彤盯着鲫鱼贪婪的目光里看出彤彤很想吃鱼。彤彤跟着说,是啊,大哥,你吃,我现在见到鱼就反胃。还配合地笑笑。可是他那贪婪又不争气的目光做实了他的谎话。大宝喉咙里一阵涌动,止不住吐出一口痰,响亮地啪嗒一声打到地面,脚尖灵活地踏着痰,三五下搓掉痰迹,回头看到彤彤和小姑惊讶地瞧着。小姑嘴边笑容隐没,严肃地说,大宝,随便吐痰和用脚搓不是好习惯,你得改掉。大宝垂下脑袋,从小姑的话里他发现自己这个习惯不好,平时没人管,也就习惯了,现在万分羞愧。
小姑以为大宝生气了,放下筷子,走过来像那年在大榆树下那样蹲下,和声说,宝宝,小姑道歉,小姑不该那么说你,小姑心急了,对不起啊,宝宝,好侄子,小姑不会说话。大宝抬着泪眼瞧着小姑,泪光扑愣愣地拍翅膀。小姑越发着急,说,好宝宝,不生小姑气好不好,来吃鱼吃鱼。
大宝慢慢张开大嘴巴,粘液牵连着上下嘴唇,深沉地叫道:妈——
小姑手颤抖,人愣住。彤彤惊愕后,说,妈,大哥叫你妈呢!
啥?小姑惊愕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妈,妈妈,您就是我妈妈!大宝的泪水滴落饭碗,呼喊道,妈,知道您是为了我好,这么多年了没人教我啊!
好孩子好宝宝!小姑一把抱住大宝,大宝抱住小姑,两人泪水绕着哭声。
下午,大宝拒绝出门。彤彤拉他,说你要是不出门,晚上妈爸绕不过我。大宝就是不出去,说我要复习,我不能落后。爸妈问起就说去过了,很好玩。彤彤严肃地说不能扯谎,妈妈最恨扯谎了。大宝叫彤彤不要急,到时候他会说,爸妈肯定高兴。
大宝要乘着寒假踏实地复习,争取把荒废的功课补上去。
三十那天,小姑才放假,小姑父还在外面拉活。小姑本来是要加班的,为了侄子特地请假回家做年夜饭。大宝不让小姑动手做菜,说要在小姑指导下学做饭菜,不然将来自己出去了还不会做饭岂不饿死了。一句话把小姑逗笑了,含着眼泪笑。大宝招呼彤彤和他一道做饭。做饭前,央求小姑摘下手套。大宝变戏法似的拿出两副黑色皮手套,小姑惊呆了问哪来的钱。大宝说都是您们的钱,剩下的。大宝叫彤彤抓住小姑的手,他低着脑袋往红肿的胡萝卜手上小心仔细地擦防冻霜,两大颗泪珠先后滴落小姑手背。小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笑着。大宝费了好大时间才给胡萝卜的手擦好防冻霜,小心给小姑戴皮手套。因为小姑手肿大,彤彤和他合力戴手套。小姑一再说不用,他们不听。
饭菜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做的,小姑一直笑着指导,眉眼弯成新月,笑出了春天味道。
小姑父在小姑电话催促里提前回家,进门时候街灯全部上岗。小姑父笑着进门,好像得着什么宝贝回家。小姑父一进门,大宝和彤彤一边一个逮着他的胳膊拉坐到小桌旁。小姑父不知道怎么回事,惊愕地瞧着小姑,小姑微笑,泪珠挂在睫毛上。两人不问三七二十一摘下小姑父的酱油色手套,大家都惊住了。这哪是人的手啊,肿大不说,皮肤粗糙如老松树皮,手鼓面排列着冻疮,手背、虎口、手鼓边缘到处是带血的皲裂,有些已经脱掉了医用胶布。小姑父明白了所有,缩回手不好意思说,没啥,干活的人哪里那么娇贵。大宝想起小姑父吐屎尿冰渣子的事,将粗糙的大手捧着按到自己脸上,身体颤抖。
小姑父手上戴着黑色皮手套,好像很不自在,老想摘掉。小姑按住,悄声说,这是大宝和彤彤的心意,怎么着都要戴着吃完年夜饭。小姑父点头。
年夜饭伴着北京城各种节日的灯光进行,色彩缤纷的灯光送来满城年味。小姑和小姑父戴着皮手套像两只笨拙的熊猫,嘴巴咧着,似乎有笑不完的乐事。他们俩的菜都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夹着送进他们面前的碗里,他们只管吃,还有笑。酒是一瓶红葡萄酒,也是两人倒好了送进两个大熊猫嘴里。酒过三杯,大宝检讨自己上学期没有考好,说我重新补习,请小姑小姑父看我明年的。
大宝伸手拉着两人手套,说我第一次买手套没经验,高考后我带两件礼物来看望您们。
彤彤说,该不是皮手套吧?
牛乳样浓雾呐喊着翻滚、扭打,拼命驱逐玫红入侵,晨光步步紧逼,毫无怜悯地一刀刀切割、分解厚实的乳白体,残余变身水滴,窝在草叶上瑟瑟发抖,再也回不到天空,只能拼命窜上草叶尖遥望蓝天。
妈妈——清亮、悠长、凄厉,燃烧清凉、荒莽的大地,撞击高挑的水珠,伤心地陨落。
妈妈——您别走啊,儿子听您的话了——脚步声湿里塔拉地追赶骤然响起的摩托车马达声。马达声狂野,划出一道横蛮、绝情的弧线,破空而去。脚步声裹着泥土掺着草叶,滞重、哀伤、垂死,拼出吃奶的劲继续追赶马达声。野草上最后顽强据守的露珠被脚步扫荡一空,草叶在掀起的阵风里摇曳翻飞。
呼喊声扑倒地面,像只被割断脖子的公鸡,做着垂死前的血涌。
大宝,是个男子汉就站起来!声音清脆、火星四射,小姑的怒吼。小姑伸手拉起窝在湿泥地,垂死拍打泥土的大宝。大宝满面泪光地抱住小姑,惨呼声丝线样缠绕小姑,说,小姑,妈妈不要我了,我怎么办啊?小姑的手温暖地搭着大宝脑袋痛惜地抚摸着,说,好宝宝,有小姑,小姑养你,今儿起,你就是小姑的儿子,彤彤的哥哥,好不好?花样的小姑蹲下,两只手指剪断悬垂鼻管的两根绿茵茵鼻涕,啪哒一声砸进草丛,仿佛狠狠砸死那两个抱在摩托车上绝情而去的狗男女。手指在草叶上搓捻几下,慈爱又愤怒地替大宝擦眼泪。大宝点头,硬着喉咙嗯了一声。小姑把大宝揽入怀里,身体耸动,泪水涌出眼眶,滴落大宝头发里。小姑拍着大宝后背,舒展嗓子说,想哭就哭吧,哭够了,以后就不用哭了。
大宝哭得老榆树上的鸟都不敢吱声,还刺伤业已昌盛的阳光。后来小十年里,大宝果真没哭过一次,泪水提前支付完了。
小姑父特地请假从北京回来,带来书本、衣服、鞋子和五千块钱。小姑父把钱交给行动不便的奶奶,根据需要使用,说钱不用担心,不够就说。大宝是江家独苗,一定要让大宝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安心读书,顺利长大成人,能成材更好,大哥地下有知会安心的。小姑父的话说哭了小姑,说,谢谢,谢谢老公。小姑父说,我们是夫妻,谢什么谢,大哥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临走时候,小姑含着眼泪拉着大宝的手像母亲对儿子那样殷殷嘱咐,要大宝活出人样,叫爸爸在地下安心。小姑和小姑父带着大宝挨家拜托,户户说好话,拜托邻居、村人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和上小学的侄子。领着大宝拜访老师,老师叫他们放心,会尽心尽力照顾孤独家庭的孩子。小姑父纠正说,江大宝不是孤独家庭的孩子,我们是他的父母。老师被感动了,连连说是。
小姑和小姑父走了,北京那边催得紧。两人走一段路总要回头看看村口。大宝为了让小姑小姑父走得的利落,躲在村口大榆树背后偷看,大榆树粗大的树干恰到好处地提供了偷窥的便利,直到转弯处看不见。短短的百十米路,两人回头十二次,大宝细心地数着。第十二次,小姑父要回来,刚走几步叫小姑拉住,两人凝视村口好几分钟才转身。
大榆树凄凉地站着,像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孤独地见证一切。
大宝心里刻着小姑和小姑父的话,努力学习,顺利考上初中,在初中里成绩拔尖。大宝想去北京跟表弟彤彤一块读书,小姑叫大宝好好在家里读书,等上高中后再说。大宝认为小姑偏心,还说是妈妈,那彤彤为啥能待在妈妈爸爸身边,北京肯定是天堂。这个话沤在心里,连奶奶也没说。小姑和小姑父除了没答应让他去北京读书,剩下的一切都周到地提供,钱也源源不断地寄来。大宝发现一个问题,每次寄来的钱都是两千块,为什么不一次寄够一年的钱,也省邮寄费啊?
没人管的大宝养成了好些不好的习惯,自己不知道,也没人纠正。年迈的奶奶眼花耳背,行动不便,根本没有执行纠错能力。
小姑给大宝寄来一只二手手机,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电话总是深夜打过来。他们为什么深夜才给自己打电话,白天不行吗?比如中午、散学时候。小姑和小姑父虽然在北京工作,可是从来没说他们做什么工作。
大宝没有了父母,却比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同学享受更多的物质幸福,只有过年守着奶奶,毫无热乎劲地过,每到这个时候总想象着在北京的小姑一家人,他们一定温暖、幸福。小姑每年都在电话那头说对不起,说事情太忙回不了家,说等你考上高中,来北京过暑假。大宝被这个诱惑鼓舞着,如愿以偿考上不错的高中。收到这个喜讯,小姑特地给他借来一个新随身听学英语,还邮来足球鞋,衣服按季节寄过来。
刚刚上学不到一个月,奶奶去世了。
办丧事这段日子里,大宝发现小姑和小姑父的手苍老得跟村口大榆树皮一样。他们才四十出头,正是人生的黄金年纪,怎么就苍老到如此程度。大宝有了这个惊天动地发现后,逮着机会偷偷注视两双手。小姑手背皮肤像麦麸拼接而成的,有些红肿、焦糊,像在油锅里炸老火的米饺。小姑父的手背像干涸过久的水塘底,裂纹四处游走,手背爆裂出一块块不规则的瓦楞,虎口龇着两道小嘴巴,手指好几个关节像戴着黑金戒指。大宝盯着两双手发愣,这是两双在日月风雨里抓绕的手,难怪从来不说在北京干什么工作。两双手在大宝心里刻下深深的伤痕,自己和奶奶的衣食无忧都是小姑和小姑父提前苍老的手提供,心责骂自己用了不该用的钱,那些钱每一张都沾满了小姑和姑父的汗水和血水。
回北京前,小姑交给大宝一万块钱,说是高一的学费、资料费和生活费。小姑歉疚地说,今年生意不怎么好,钱少了点,等好了再寄回来。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们一定做好后勤保障,你要替地下的爸爸争气,也给我们长脸。大宝留下五千,退还五千,说前几年还有点结余。小姑父用张着血嘴巴的大手将送出的五千块钱挡回去,说如果你真用不掉就存着,等上大学时候用,我们拿出来了就绝对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小姑父笑得亲切、真诚、热乎。一个热浪扑上大宝心头,差点流下眼泪,很想指出他们手上的凭证,如果那样会伤了小姑和小姑父的自尊。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强调,要大宝今年一定去北京过年。
那两双苍老的手一直在大宝脑子里晃悠,心泡在惭愧里,觉得自己严重拖累姑姑和姑父,上课、作业心不在焉,第二次月考成绩掉进后十名。同学们奇怪,老师询问,大宝就是不说原因。成绩灾变后,大宝想从垃圾堆里爬起来,但是脑子里依然摆脱不了愧疚、自责,成绩只能在后十名里晃悠。一开始就掉成绩最致命,想起来就糟心,对不起一大串关心的人。他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准备读完高中就出去打工,不说如何报答小姑和小姑父,起码不再用他们浸透血汗的钱,何况表弟彤彤明年也要上高中了。
他不想带着没有自尊的成绩去北京见小姑和小姑父,可是要留在家里,一个人格外孤单。前几年跟着奶奶,虽然孤单冷清,总有亲人在身边,现在,奶奶走了,家越发凄凉。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催促。小姑父说,来北京没什么好的招待你,你起码能见识北京,能有亲人在身边,彤彤很想跟你这个大哥亲热呢。大宝听得热泪盈眶,暗暗调整好情绪说,好,我去北京。说完赶紧挂了手机,怕哭出声音。
火车闷了一路糟糕的心情,过了廊坊站后大宝赶紧调整自己,找出已经深藏了好些年的欢乐,将他们布置到脸上,还搜索肚肠地想好事想开心的事,帮助自己固定快乐。火车进入北京站的时候,急迫再次助推了快乐,脸上居然真的阳光灿烂。
小姑父开着那辆从家乡开出去的已经风烛残年的金杯面包车,等候在大雪中的出站口广场。眼尖的彤彤第一个叫着笑着扑向刚刚走出站口的大宝,说大宝哥,长成大人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两兄弟拥抱着笑着叫着,热烈得叫人羡慕。大宝抱起彤彤在雪地上转圈,脚下一滑,两人扑倒雪地,放出响彻天地的大笑。
小姑家在五环外,租了一个待拆迁的狭长平房。彤彤告诉大宝说,房子原来是直通的,为了迎接大哥,爸妈赶了好些天夜工,隔成三小间,爸妈住里面,大哥住中间,我住外边,我们一家人今年终于团圆了。小姑和姑父把他安排在隔壁,反而把亲儿子放到最外面,两头冷性重,中间温度高些。大宝喉咙发硬,似乎喘不过来气,泪水突破眼眶爬上面颊。
小姑和小姑父交代彤彤一番,叫大宝先好好睡一觉解除旅途疲劳,便顶着风雪出门。
看着鸽子笼样的小房间,大宝不敢说话,生怕一张嘴会放出哭声,这和他想象中小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彤彤观颜察色,以为大哥嫌弃房间小,带大宝参观自己的小房间。彤彤的房间跟大宝一样大,一张氧化得锈迹斑斑的小钢丝床,床对面放着一张用旧木板拼凑的小书桌,摆满了书籍和资料,钢丝床挨着桌子省去了凳子,床上放着缀着三个明晃晃的补丁被子,除此别无长物,没有一件属于彤彤这个年龄的物品。这间屋子是房东的杂物间,没有暖气,寒冷的程度超过自己那个小房间。彤彤一直笑着介绍,好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彤彤说,这个房子是我们住过的最大的房子,上个月才租的。妈妈说了,等我们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好了。大宝听不下去了,扭过脑袋,挂不住的泪水在脸上蛇游,鼻涕在鼻管里伸缩,赶紧拉开门站到过道里,狠狠地嘬掉鼻涕,摔到地面用脚尖搓擦。
彤彤不知道大宝怎么了,拉大宝进入爸妈房间,说过道里温度太低。
小姑房间大了一个过道的面积,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反而比他们住的空间小很多。大宝和彤彤高抬脚,脚像工兵手里的探雷器小心探查着能落下脚的空地,两人手拉着手互相照应着,防止立脚不稳跌倒。好不容易站到木板床前,可以放心喘息了。彤彤说木板床是秋天一家人丢到垃圾堆里,爸爸捡回来修好的。大宝忍不住问,那爸妈原来的床呢。彤彤笑了,说,什么床啊,睡纸壳板呗。大宝脑袋咯的一声叫,像只被突然割了喉管的公鸡,垂死地支撑着延缓生命的消亡,腿诚实地软下,屁股忠诚跌坐床上,床被屁股压出一声吱呀,大宝猛地站立,怕屁股压垮了床。垫被和盖被陈旧得只剩下筋骨,很容易看穿里面褐色棉絮,被单上缀满一块块大小不等的补丁,如果补丁在延续下去,完全替代原有的被单了,那就是百衲衣式的被单。大宝偷偷捏捏被子,被絮铁板一样坚硬,这样的被子能产生温暖?大宝的鼻息粗重,尽力绷着。
瞧着大宝抑郁的表情,彤彤以为大哥真的不高兴,像犯了大罪似的悔过,说大哥,家里的钱都叫我上学交了赞助费,我们是外来户口,学费贵,所以所以……明年就好了,市里要一视同仁对待农民工子女上学了。彤彤笑了,笑得好开心,就像他正在享受政策的温暖阳光。彤彤继续说,爸妈好几次想接大哥来北京上学,可是可是实在……妈妈为这个事哭过,说她就这么一个亲侄子了,对不起大舅……大哥,你不怪爸妈吧?大宝猛地抱住彤彤,大吼,不要说了!
两个疑惑解开了,但是他宁愿恢复没解开前的状况,那样,小姑一家的生活在他心里依然是幸福的花儿一样的,是自己羡慕和嫉妒的。
大宝嘱咐彤彤,爸妈回来你什么都不要说,说了我就不能在家里呆了。彤彤点头说,好,我懂,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我会保守秘密,不把哥哭鼻子的事说出去。
晚饭是彤彤做的。厨房在露天里,挨着围墙搭了一个由废铁皮废塑料袋和纸壳板拼接成的棚子,两根粗细不一伤痕累累的木棍支撑着,叫人分外担心棚子随时倒塌。小饭桌上蒙了一层花格子塑料布,有点现代味。大宝想象塑料布下面肯定是杂木板拼凑的,趁彤彤盛饭,快速掀起塑料布,果然印证了猜想。彤彤热情请大宝吃饭,大宝要等小姑和小姑父一道吃。彤彤说不用等,他们要到夜里才能回来。大宝惊讶得说不出话,难怪小姑每次都在深夜给自己打电话,可以想象,小姑一进家门忍着劳累急着给侄子打电话。彤彤把碗筷放到大宝面前桌子上,说,爸妈都要干两三份工,白天干环卫,妈妈下班后给人干家政,干完了去刨垃圾桶里值钱的东西,爸爸下班后开车子给人送货,自装自卸,最近腰不好。
这顿饭吃得大宝五脏六腑哇凉哇凉,彤彤一个劲给大宝说开心的事,还说明天带大哥看天安门看附近的四合院。大宝很想看,那是久已的期盼,可是现在没有要看北京的欲望了。想起这个学期的糟糕成绩,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小姑和小姑父的辛苦。他们含辛茹苦,他们拿命在拼,他们用他们极尽所能支持这个大侄子,当贵宾供着。大宝重新想一个发现,小姑为啥把自己的亲儿子赶到最外面住,让侄子挨着他们住?这个问题在大宝多次暗示下,彤彤才领悟,说那是爸妈的决定,说要给大哥家的温暖,有亲人的感觉,怕大哥孤单……
大宝躺在唯一一床半新被子里,虽然还有点冷,比起彤彤和小姑他们的被子算是温暖如春了,心里热乎乎总想哭。他,在胡思乱想里睡着。小姑和小姑父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门的也不知道,等能重新感知这个世界时候,是彤彤把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他房子里的时候,彤彤叫醒了大宝。
风雪声离开了耳朵,一缕微弱的玫红大病初愈地踅摸进过道。大宝从开着房门缝里看到,几口吃了大馍和稀饭,拿上碗拉着彤彤出门,要彤彤带自己去小姑小姑父干活的地方。彤彤惊讶,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带你去天安门吧,然后在看周边的景点,雪天的天安门景致不一样呢。大宝坚决不干,就是要看小姑和小姑父怎么干活的,说那是最美丽的风景。
街上行人如蚁,正是上班高峰,车流塑造了路的模样。阳光惨白,哆哆嗦嗦地执行输送光明的任务,本来还要输送温暖,但是温暖似乎叫寒冷消耗殆尽,落到地面物体上早已冰凉。彤彤手指透过人群和车流指向前面的十字路口,说在那里。
十字路口一个弯着腰,头扎一条看不出花色的破围巾,手上套着酱油色手套,穿着发白的军大衣,握着铁镐刨路牙边冰冻的人。从外表看不出刨冰冻的是男是女。刨了一会,直起腰歇息,好像很累,接着拿起铁锹铲冰,将冰渣子铲起装进手推车。铲完地面,从推车上拿起大扫帚清扫,拿着铁锹用手将冰渣沫子扒拉进锹面。
大宝真怀疑那就是小姑,那就是小姑工作的地方,小姑就是那么在工作。那道风景令人心酸。
小姑有一个周正的长圆脸,回家穿着比较时兴的衣服,弯眉大眼,嘴角永远荡漾着满足的微笑,是家乡为数不多的大美人之一。如今,如今,大宝不想如今下去,不想小姑这样的大美人和环卫工联系在一起,可是,小姑确实干着环卫工的活,还干保姆,还拾荒。听奶奶说,小姑读书时候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为了保证哥哥上学,只读了初二就外出打工了。
大宝的心发烫、冒烟,喉咙深处骨碌着,再也不敢看小姑干活了。
小姑父站立露天化粪池里,握着铁镐刨堵住出口的屎尿冰坨子,溅起的冰渣子落到小姑父身上脸上,还有一两颗落进喘息的嘴里,呸的一声被小姑父吐出。大宝和彤彤站在池上,看得真切。小姑父手上戴着和小姑同样的酱油色手套,距离得近,看出了那是一副白线手套,属于平常气温下用的劳保手套,在零下二十多度气温里等于裸着皮肤干活。小姑父再次举镐砸下,左手忽然离开镐把,艰难取下手套,开裂的虎口流出血,右手插进发白的军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卷医用胶布,刺啦一声撕下一小节,小心粘贴血口子。两只手背、虎口、指节缠满一块块小胶布。大宝掉头走开。
大宝再也忍不住了,坐到雪地里流泪。彤彤陪坐身边,硬着嗓音说,哥,我只知道爸妈抠门,连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我哪里想到他们,他们……彤彤哭得像个小孩子。大宝挂着眼泪,笑着说,彤彤啊,好兄弟,记住,我们送给爸妈最好的礼物只有懂事,还有好好学习。彤彤噙着眼泪点头,说是,要拼命学习。大宝说,贫穷不是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它,为了姑姑姑父,为了妈妈爸爸。彤彤点头说,嗯!大宝问小姑小姑父怎么不戴皮手套,彤彤说,我说过了,他们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还皮手套。
没有风雪的天让人想起幸福,阳光放出蛋黄红,足够让经受寒冷的人感受温暖。
中午,小姑例外回家了。彤彤欣喜地笑问妈妈怎么中午回来了。小姑悄悄地说,这不是你大哥来了吗。大宝正在房间里往外掏高一上学期课本和资料,房门开着,贼尖的耳朵将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心想,平时小姑他们真的不回来吃中饭。小姑不仅例外地中午回家吃饭,还买回一条鲫鱼,一斤肉,还有蔬菜。大宝忙出来见小姑,亲亲热热地喊道,小姑您回来啦。小姑笑得像夏天风里摇曳的荷花,说回来了回来了。还习惯吗,上午都去那儿玩了。刚倒进脸盆的鲫鱼扑棱一声蹦到地面,或许它是为了展示生命的顽强吧,落到地面还不消停。彤彤和大宝抢着抓鲫鱼,抓住了又从手里逃脱,两人大呼小叫嘻嘻哈哈。小姑在一旁看着笑得格格响,见他们抓不住,蹲下,照着鲫鱼头按下,鲫鱼还在拼命疯狂,但是再也没能逃脱。
小姑笑呵呵地将鲫鱼放进盆里,倒进一瓢水,鲫鱼再也没有拼死蹦跳,在盆里急速寻找生的出路。小姑叫他们都回房间,说这里冷。彤彤似乎知道什么,拉着大宝转身。小姑艰难地脱下手套,两只手又红又肿,像个生长饱满的胡萝卜,刚好让好奇转头的大宝看到,脚步定住,目光酸楚地直射那双红得发亮的手。
吃饭时候,小姑仍然戴着酱油色手套,笑呵呵,手不利落地夹起大半条鲫鱼放到大宝饭碗里,说尝尝小姑的手艺。大宝看着彤彤碗里没有鱼,剩下的只是一个鱼头,想跟彤彤分着吃。小姑不让,说彤彤天天吃都吃腻了,你吃。大宝已经从彤彤盯着鲫鱼贪婪的目光里看出彤彤很想吃鱼。彤彤跟着说,是啊,大哥,你吃,我现在见到鱼就反胃。还配合地笑笑。可是他那贪婪又不争气的目光做实了他的谎话。大宝喉咙里一阵涌动,止不住吐出一口痰,响亮地啪嗒一声打到地面,脚尖灵活地踏着痰,三五下搓掉痰迹,回头看到彤彤和小姑惊讶地瞧着。小姑嘴边笑容隐没,严肃地说,大宝,随便吐痰和用脚搓不是好习惯,你得改掉。大宝垂下脑袋,从小姑的话里他发现自己这个习惯不好,平时没人管,也就习惯了,现在万分羞愧。
小姑以为大宝生气了,放下筷子,走过来像那年在大榆树下那样蹲下,和声说,宝宝,小姑道歉,小姑不该那么说你,小姑心急了,对不起啊,宝宝,好侄子,小姑不会说话。大宝抬着泪眼瞧着小姑,泪光扑愣愣地拍翅膀。小姑越发着急,说,好宝宝,不生小姑气好不好,来吃鱼吃鱼。
大宝慢慢张开大嘴巴,粘液牵连着上下嘴唇,深沉地叫道:妈——
小姑手颤抖,人愣住。彤彤惊愕后,说,妈,大哥叫你妈呢!
啥?小姑惊愕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妈,妈妈,您就是我妈妈!大宝的泪水滴落饭碗,呼喊道,妈,知道您是为了我好,这么多年了没人教我啊!
好孩子好宝宝!小姑一把抱住大宝,大宝抱住小姑,两人泪水绕着哭声。
下午,大宝拒绝出门。彤彤拉他,说你要是不出门,晚上妈爸绕不过我。大宝就是不出去,说我要复习,我不能落后。爸妈问起就说去过了,很好玩。彤彤严肃地说不能扯谎,妈妈最恨扯谎了。大宝叫彤彤不要急,到时候他会说,爸妈肯定高兴。
大宝要乘着寒假踏实地复习,争取把荒废的功课补上去。
三十那天,小姑才放假,小姑父还在外面拉活。小姑本来是要加班的,为了侄子特地请假回家做年夜饭。大宝不让小姑动手做菜,说要在小姑指导下学做饭菜,不然将来自己出去了还不会做饭岂不饿死了。一句话把小姑逗笑了,含着眼泪笑。大宝招呼彤彤和他一道做饭。做饭前,央求小姑摘下手套。大宝变戏法似的拿出两副黑色皮手套,小姑惊呆了问哪来的钱。大宝说都是您们的钱,剩下的。大宝叫彤彤抓住小姑的手,他低着脑袋往红肿的胡萝卜手上小心仔细地擦防冻霜,两大颗泪珠先后滴落小姑手背。小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笑着。大宝费了好大时间才给胡萝卜的手擦好防冻霜,小心给小姑戴皮手套。因为小姑手肿大,彤彤和他合力戴手套。小姑一再说不用,他们不听。
饭菜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做的,小姑一直笑着指导,眉眼弯成新月,笑出了春天味道。
小姑父在小姑电话催促里提前回家,进门时候街灯全部上岗。小姑父笑着进门,好像得着什么宝贝回家。小姑父一进门,大宝和彤彤一边一个逮着他的胳膊拉坐到小桌旁。小姑父不知道怎么回事,惊愕地瞧着小姑,小姑微笑,泪珠挂在睫毛上。两人不问三七二十一摘下小姑父的酱油色手套,大家都惊住了。这哪是人的手啊,肿大不说,皮肤粗糙如老松树皮,手鼓面排列着冻疮,手背、虎口、手鼓边缘到处是带血的皲裂,有些已经脱掉了医用胶布。小姑父明白了所有,缩回手不好意思说,没啥,干活的人哪里那么娇贵。大宝想起小姑父吐屎尿冰渣子的事,将粗糙的大手捧着按到自己脸上,身体颤抖。
小姑父手上戴着黑色皮手套,好像很不自在,老想摘掉。小姑按住,悄声说,这是大宝和彤彤的心意,怎么着都要戴着吃完年夜饭。小姑父点头。
年夜饭伴着北京城各种节日的灯光进行,色彩缤纷的灯光送来满城年味。小姑和小姑父戴着皮手套像两只笨拙的熊猫,嘴巴咧着,似乎有笑不完的乐事。他们俩的菜都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夹着送进他们面前的碗里,他们只管吃,还有笑。酒是一瓶红葡萄酒,也是两人倒好了送进两个大熊猫嘴里。酒过三杯,大宝检讨自己上学期没有考好,说我重新补习,请小姑小姑父看我明年的。
大宝伸手拉着两人手套,说我第一次买手套没经验,高考后我带两件礼物来看望您们。
彤彤说,该不是皮手套吧?
牛乳样浓雾呐喊着翻滚、扭打,拼命驱逐玫红入侵,晨光步步紧逼,毫无怜悯地一刀刀切割、分解厚实的乳白体,残余变身水滴,窝在草叶上瑟瑟发抖,再也回不到天空,只能拼命窜上草叶尖遥望蓝天。
妈妈——清亮、悠长、凄厉,燃烧清凉、荒莽的大地,撞击高挑的水珠,伤心地陨落。
妈妈——您别走啊,儿子听您的话了——脚步声湿里塔拉地追赶骤然响起的摩托车马达声。马达声狂野,划出一道横蛮、绝情的弧线,破空而去。脚步声裹着泥土掺着草叶,滞重、哀伤、垂死,拼出吃奶的劲继续追赶马达声。野草上最后顽强据守的露珠被脚步扫荡一空,草叶在掀起的阵风里摇曳翻飞。
呼喊声扑倒地面,像只被割断脖子的公鸡,做着垂死前的血涌。
大宝,是个男子汉就站起来!声音清脆、火星四射,小姑的怒吼。小姑伸手拉起窝在湿泥地,垂死拍打泥土的大宝。大宝满面泪光地抱住小姑,惨呼声丝线样缠绕小姑,说,小姑,妈妈不要我了,我怎么办啊?小姑的手温暖地搭着大宝脑袋痛惜地抚摸着,说,好宝宝,有小姑,小姑养你,今儿起,你就是小姑的儿子,彤彤的哥哥,好不好?花样的小姑蹲下,两只手指剪断悬垂鼻管的两根绿茵茵鼻涕,啪哒一声砸进草丛,仿佛狠狠砸死那两个抱在摩托车上绝情而去的狗男女。手指在草叶上搓捻几下,慈爱又愤怒地替大宝擦眼泪。大宝点头,硬着喉咙嗯了一声。小姑把大宝揽入怀里,身体耸动,泪水涌出眼眶,滴落大宝头发里。小姑拍着大宝后背,舒展嗓子说,想哭就哭吧,哭够了,以后就不用哭了。
大宝哭得老榆树上的鸟都不敢吱声,还刺伤业已昌盛的阳光。后来小十年里,大宝果真没哭过一次,泪水提前支付完了。
小姑父特地请假从北京回来,带来书本、衣服、鞋子和五千块钱。小姑父把钱交给行动不便的奶奶,根据需要使用,说钱不用担心,不够就说。大宝是江家独苗,一定要让大宝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安心读书,顺利长大成人,能成材更好,大哥地下有知会安心的。小姑父的话说哭了小姑,说,谢谢,谢谢老公。小姑父说,我们是夫妻,谢什么谢,大哥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临走时候,小姑含着眼泪拉着大宝的手像母亲对儿子那样殷殷嘱咐,要大宝活出人样,叫爸爸在地下安心。小姑和小姑父带着大宝挨家拜托,户户说好话,拜托邻居、村人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和上小学的侄子。领着大宝拜访老师,老师叫他们放心,会尽心尽力照顾孤独家庭的孩子。小姑父纠正说,江大宝不是孤独家庭的孩子,我们是他的父母。老师被感动了,连连说是。
小姑和小姑父走了,北京那边催得紧。两人走一段路总要回头看看村口。大宝为了让小姑小姑父走得的利落,躲在村口大榆树背后偷看,大榆树粗大的树干恰到好处地提供了偷窥的便利,直到转弯处看不见。短短的百十米路,两人回头十二次,大宝细心地数着。第十二次,小姑父要回来,刚走几步叫小姑拉住,两人凝视村口好几分钟才转身。
大榆树凄凉地站着,像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孤独地见证一切。
大宝心里刻着小姑和小姑父的话,努力学习,顺利考上初中,在初中里成绩拔尖。大宝想去北京跟表弟彤彤一块读书,小姑叫大宝好好在家里读书,等上高中后再说。大宝认为小姑偏心,还说是妈妈,那彤彤为啥能待在妈妈爸爸身边,北京肯定是天堂。这个话沤在心里,连奶奶也没说。小姑和小姑父除了没答应让他去北京读书,剩下的一切都周到地提供,钱也源源不断地寄来。大宝发现一个问题,每次寄来的钱都是两千块,为什么不一次寄够一年的钱,也省邮寄费啊?
没人管的大宝养成了好些不好的习惯,自己不知道,也没人纠正。年迈的奶奶眼花耳背,行动不便,根本没有执行纠错能力。
小姑给大宝寄来一只二手手机,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电话总是深夜打过来。他们为什么深夜才给自己打电话,白天不行吗?比如中午、散学时候。小姑和小姑父虽然在北京工作,可是从来没说他们做什么工作。
大宝没有了父母,却比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同学享受更多的物质幸福,只有过年守着奶奶,毫无热乎劲地过,每到这个时候总想象着在北京的小姑一家人,他们一定温暖、幸福。小姑每年都在电话那头说对不起,说事情太忙回不了家,说等你考上高中,来北京过暑假。大宝被这个诱惑鼓舞着,如愿以偿考上不错的高中。收到这个喜讯,小姑特地给他借来一个新随身听学英语,还邮来足球鞋,衣服按季节寄过来。
刚刚上学不到一个月,奶奶去世了。
办丧事这段日子里,大宝发现小姑和小姑父的手苍老得跟村口大榆树皮一样。他们才四十出头,正是人生的黄金年纪,怎么就苍老到如此程度。大宝有了这个惊天动地发现后,逮着机会偷偷注视两双手。小姑手背皮肤像麦麸拼接而成的,有些红肿、焦糊,像在油锅里炸老火的米饺。小姑父的手背像干涸过久的水塘底,裂纹四处游走,手背爆裂出一块块不规则的瓦楞,虎口龇着两道小嘴巴,手指好几个关节像戴着黑金戒指。大宝盯着两双手发愣,这是两双在日月风雨里抓绕的手,难怪从来不说在北京干什么工作。两双手在大宝心里刻下深深的伤痕,自己和奶奶的衣食无忧都是小姑和小姑父提前苍老的手提供,心责骂自己用了不该用的钱,那些钱每一张都沾满了小姑和姑父的汗水和血水。
回北京前,小姑交给大宝一万块钱,说是高一的学费、资料费和生活费。小姑歉疚地说,今年生意不怎么好,钱少了点,等好了再寄回来。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们一定做好后勤保障,你要替地下的爸爸争气,也给我们长脸。大宝留下五千,退还五千,说前几年还有点结余。小姑父用张着血嘴巴的大手将送出的五千块钱挡回去,说如果你真用不掉就存着,等上大学时候用,我们拿出来了就绝对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小姑父笑得亲切、真诚、热乎。一个热浪扑上大宝心头,差点流下眼泪,很想指出他们手上的凭证,如果那样会伤了小姑和小姑父的自尊。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强调,要大宝今年一定去北京过年。
那两双苍老的手一直在大宝脑子里晃悠,心泡在惭愧里,觉得自己严重拖累姑姑和姑父,上课、作业心不在焉,第二次月考成绩掉进后十名。同学们奇怪,老师询问,大宝就是不说原因。成绩灾变后,大宝想从垃圾堆里爬起来,但是脑子里依然摆脱不了愧疚、自责,成绩只能在后十名里晃悠。一开始就掉成绩最致命,想起来就糟心,对不起一大串关心的人。他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准备读完高中就出去打工,不说如何报答小姑和小姑父,起码不再用他们浸透血汗的钱,何况表弟彤彤明年也要上高中了。
他不想带着没有自尊的成绩去北京见小姑和小姑父,可是要留在家里,一个人格外孤单。前几年跟着奶奶,虽然孤单冷清,总有亲人在身边,现在,奶奶走了,家越发凄凉。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催促。小姑父说,来北京没什么好的招待你,你起码能见识北京,能有亲人在身边,彤彤很想跟你这个大哥亲热呢。大宝听得热泪盈眶,暗暗调整好情绪说,好,我去北京。说完赶紧挂了手机,怕哭出声音。
火车闷了一路糟糕的心情,过了廊坊站后大宝赶紧调整自己,找出已经深藏了好些年的欢乐,将他们布置到脸上,还搜索肚肠地想好事想开心的事,帮助自己固定快乐。火车进入北京站的时候,急迫再次助推了快乐,脸上居然真的阳光灿烂。
小姑父开着那辆从家乡开出去的已经风烛残年的金杯面包车,等候在大雪中的出站口广场。眼尖的彤彤第一个叫着笑着扑向刚刚走出站口的大宝,说大宝哥,长成大人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两兄弟拥抱着笑着叫着,热烈得叫人羡慕。大宝抱起彤彤在雪地上转圈,脚下一滑,两人扑倒雪地,放出响彻天地的大笑。
小姑家在五环外,租了一个待拆迁的狭长平房。彤彤告诉大宝说,房子原来是直通的,为了迎接大哥,爸妈赶了好些天夜工,隔成三小间,爸妈住里面,大哥住中间,我住外边,我们一家人今年终于团圆了。小姑和姑父把他安排在隔壁,反而把亲儿子放到最外面,两头冷性重,中间温度高些。大宝喉咙发硬,似乎喘不过来气,泪水突破眼眶爬上面颊。
小姑和小姑父交代彤彤一番,叫大宝先好好睡一觉解除旅途疲劳,便顶着风雪出门。
看着鸽子笼样的小房间,大宝不敢说话,生怕一张嘴会放出哭声,这和他想象中小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彤彤观颜察色,以为大哥嫌弃房间小,带大宝参观自己的小房间。彤彤的房间跟大宝一样大,一张氧化得锈迹斑斑的小钢丝床,床对面放着一张用旧木板拼凑的小书桌,摆满了书籍和资料,钢丝床挨着桌子省去了凳子,床上放着缀着三个明晃晃的补丁被子,除此别无长物,没有一件属于彤彤这个年龄的物品。这间屋子是房东的杂物间,没有暖气,寒冷的程度超过自己那个小房间。彤彤一直笑着介绍,好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彤彤说,这个房子是我们住过的最大的房子,上个月才租的。妈妈说了,等我们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好了。大宝听不下去了,扭过脑袋,挂不住的泪水在脸上蛇游,鼻涕在鼻管里伸缩,赶紧拉开门站到过道里,狠狠地嘬掉鼻涕,摔到地面用脚尖搓擦。
彤彤不知道大宝怎么了,拉大宝进入爸妈房间,说过道里温度太低。
小姑房间大了一个过道的面积,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反而比他们住的空间小很多。大宝和彤彤高抬脚,脚像工兵手里的探雷器小心探查着能落下脚的空地,两人手拉着手互相照应着,防止立脚不稳跌倒。好不容易站到木板床前,可以放心喘息了。彤彤说木板床是秋天一家人丢到垃圾堆里,爸爸捡回来修好的。大宝忍不住问,那爸妈原来的床呢。彤彤笑了,说,什么床啊,睡纸壳板呗。大宝脑袋咯的一声叫,像只被突然割了喉管的公鸡,垂死地支撑着延缓生命的消亡,腿诚实地软下,屁股忠诚跌坐床上,床被屁股压出一声吱呀,大宝猛地站立,怕屁股压垮了床。垫被和盖被陈旧得只剩下筋骨,很容易看穿里面褐色棉絮,被单上缀满一块块大小不等的补丁,如果补丁在延续下去,完全替代原有的被单了,那就是百衲衣式的被单。大宝偷偷捏捏被子,被絮铁板一样坚硬,这样的被子能产生温暖?大宝的鼻息粗重,尽力绷着。
瞧着大宝抑郁的表情,彤彤以为大哥真的不高兴,像犯了大罪似的悔过,说大哥,家里的钱都叫我上学交了赞助费,我们是外来户口,学费贵,所以所以……明年就好了,市里要一视同仁对待农民工子女上学了。彤彤笑了,笑得好开心,就像他正在享受政策的温暖阳光。彤彤继续说,爸妈好几次想接大哥来北京上学,可是可是实在……妈妈为这个事哭过,说她就这么一个亲侄子了,对不起大舅……大哥,你不怪爸妈吧?大宝猛地抱住彤彤,大吼,不要说了!
两个疑惑解开了,但是他宁愿恢复没解开前的状况,那样,小姑一家的生活在他心里依然是幸福的花儿一样的,是自己羡慕和嫉妒的。
大宝嘱咐彤彤,爸妈回来你什么都不要说,说了我就不能在家里呆了。彤彤点头说,好,我懂,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我会保守秘密,不把哥哭鼻子的事说出去。
晚饭是彤彤做的。厨房在露天里,挨着围墙搭了一个由废铁皮废塑料袋和纸壳板拼接成的棚子,两根粗细不一伤痕累累的木棍支撑着,叫人分外担心棚子随时倒塌。小饭桌上蒙了一层花格子塑料布,有点现代味。大宝想象塑料布下面肯定是杂木板拼凑的,趁彤彤盛饭,快速掀起塑料布,果然印证了猜想。彤彤热情请大宝吃饭,大宝要等小姑和小姑父一道吃。彤彤说不用等,他们要到夜里才能回来。大宝惊讶得说不出话,难怪小姑每次都在深夜给自己打电话,可以想象,小姑一进家门忍着劳累急着给侄子打电话。彤彤把碗筷放到大宝面前桌子上,说,爸妈都要干两三份工,白天干环卫,妈妈下班后给人干家政,干完了去刨垃圾桶里值钱的东西,爸爸下班后开车子给人送货,自装自卸,最近腰不好。
这顿饭吃得大宝五脏六腑哇凉哇凉,彤彤一个劲给大宝说开心的事,还说明天带大哥看天安门看附近的四合院。大宝很想看,那是久已的期盼,可是现在没有要看北京的欲望了。想起这个学期的糟糕成绩,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小姑和小姑父的辛苦。他们含辛茹苦,他们拿命在拼,他们用他们极尽所能支持这个大侄子,当贵宾供着。大宝重新想一个发现,小姑为啥把自己的亲儿子赶到最外面住,让侄子挨着他们住?这个问题在大宝多次暗示下,彤彤才领悟,说那是爸妈的决定,说要给大哥家的温暖,有亲人的感觉,怕大哥孤单……
大宝躺在唯一一床半新被子里,虽然还有点冷,比起彤彤和小姑他们的被子算是温暖如春了,心里热乎乎总想哭。他,在胡思乱想里睡着。小姑和小姑父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门的也不知道,等能重新感知这个世界时候,是彤彤把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他房子里的时候,彤彤叫醒了大宝。
风雪声离开了耳朵,一缕微弱的玫红大病初愈地踅摸进过道。大宝从开着房门缝里看到,几口吃了大馍和稀饭,拿上碗拉着彤彤出门,要彤彤带自己去小姑小姑父干活的地方。彤彤惊讶,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带你去天安门吧,然后在看周边的景点,雪天的天安门景致不一样呢。大宝坚决不干,就是要看小姑和小姑父怎么干活的,说那是最美丽的风景。
街上行人如蚁,正是上班高峰,车流塑造了路的模样。阳光惨白,哆哆嗦嗦地执行输送光明的任务,本来还要输送温暖,但是温暖似乎叫寒冷消耗殆尽,落到地面物体上早已冰凉。彤彤手指透过人群和车流指向前面的十字路口,说在那里。
十字路口一个弯着腰,头扎一条看不出花色的破围巾,手上套着酱油色手套,穿着发白的军大衣,握着铁镐刨路牙边冰冻的人。从外表看不出刨冰冻的是男是女。刨了一会,直起腰歇息,好像很累,接着拿起铁锹铲冰,将冰渣子铲起装进手推车。铲完地面,从推车上拿起大扫帚清扫,拿着铁锹用手将冰渣沫子扒拉进锹面。
大宝真怀疑那就是小姑,那就是小姑工作的地方,小姑就是那么在工作。那道风景令人心酸。
小姑有一个周正的长圆脸,回家穿着比较时兴的衣服,弯眉大眼,嘴角永远荡漾着满足的微笑,是家乡为数不多的大美人之一。如今,如今,大宝不想如今下去,不想小姑这样的大美人和环卫工联系在一起,可是,小姑确实干着环卫工的活,还干保姆,还拾荒。听奶奶说,小姑读书时候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为了保证哥哥上学,只读了初二就外出打工了。
大宝的心发烫、冒烟,喉咙深处骨碌着,再也不敢看小姑干活了。
小姑父站立露天化粪池里,握着铁镐刨堵住出口的屎尿冰坨子,溅起的冰渣子落到小姑父身上脸上,还有一两颗落进喘息的嘴里,呸的一声被小姑父吐出。大宝和彤彤站在池上,看得真切。小姑父手上戴着和小姑同样的酱油色手套,距离得近,看出了那是一副白线手套,属于平常气温下用的劳保手套,在零下二十多度气温里等于裸着皮肤干活。小姑父再次举镐砸下,左手忽然离开镐把,艰难取下手套,开裂的虎口流出血,右手插进发白的军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卷医用胶布,刺啦一声撕下一小节,小心粘贴血口子。两只手背、虎口、指节缠满一块块小胶布。大宝掉头走开。
大宝再也忍不住了,坐到雪地里流泪。彤彤陪坐身边,硬着嗓音说,哥,我只知道爸妈抠门,连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我哪里想到他们,他们……彤彤哭得像个小孩子。大宝挂着眼泪,笑着说,彤彤啊,好兄弟,记住,我们送给爸妈最好的礼物只有懂事,还有好好学习。彤彤噙着眼泪点头,说是,要拼命学习。大宝说,贫穷不是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它,为了姑姑姑父,为了妈妈爸爸。彤彤点头说,嗯!大宝问小姑小姑父怎么不戴皮手套,彤彤说,我说过了,他们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还皮手套。
没有风雪的天让人想起幸福,阳光放出蛋黄红,足够让经受寒冷的人感受温暖。
中午,小姑例外回家了。彤彤欣喜地笑问妈妈怎么中午回来了。小姑悄悄地说,这不是你大哥来了吗。大宝正在房间里往外掏高一上学期课本和资料,房门开着,贼尖的耳朵将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心想,平时小姑他们真的不回来吃中饭。小姑不仅例外地中午回家吃饭,还买回一条鲫鱼,一斤肉,还有蔬菜。大宝忙出来见小姑,亲亲热热地喊道,小姑您回来啦。小姑笑得像夏天风里摇曳的荷花,说回来了回来了。还习惯吗,上午都去那儿玩了。刚倒进脸盆的鲫鱼扑棱一声蹦到地面,或许它是为了展示生命的顽强吧,落到地面还不消停。彤彤和大宝抢着抓鲫鱼,抓住了又从手里逃脱,两人大呼小叫嘻嘻哈哈。小姑在一旁看着笑得格格响,见他们抓不住,蹲下,照着鲫鱼头按下,鲫鱼还在拼命疯狂,但是再也没能逃脱。
小姑笑呵呵地将鲫鱼放进盆里,倒进一瓢水,鲫鱼再也没有拼死蹦跳,在盆里急速寻找生的出路。小姑叫他们都回房间,说这里冷。彤彤似乎知道什么,拉着大宝转身。小姑艰难地脱下手套,两只手又红又肿,像个生长饱满的胡萝卜,刚好让好奇转头的大宝看到,脚步定住,目光酸楚地直射那双红得发亮的手。
吃饭时候,小姑仍然戴着酱油色手套,笑呵呵,手不利落地夹起大半条鲫鱼放到大宝饭碗里,说尝尝小姑的手艺。大宝看着彤彤碗里没有鱼,剩下的只是一个鱼头,想跟彤彤分着吃。小姑不让,说彤彤天天吃都吃腻了,你吃。大宝已经从彤彤盯着鲫鱼贪婪的目光里看出彤彤很想吃鱼。彤彤跟着说,是啊,大哥,你吃,我现在见到鱼就反胃。还配合地笑笑。可是他那贪婪又不争气的目光做实了他的谎话。大宝喉咙里一阵涌动,止不住吐出一口痰,响亮地啪嗒一声打到地面,脚尖灵活地踏着痰,三五下搓掉痰迹,回头看到彤彤和小姑惊讶地瞧着。小姑嘴边笑容隐没,严肃地说,大宝,随便吐痰和用脚搓不是好习惯,你得改掉。大宝垂下脑袋,从小姑的话里他发现自己这个习惯不好,平时没人管,也就习惯了,现在万分羞愧。
小姑以为大宝生气了,放下筷子,走过来像那年在大榆树下那样蹲下,和声说,宝宝,小姑道歉,小姑不该那么说你,小姑心急了,对不起啊,宝宝,好侄子,小姑不会说话。大宝抬着泪眼瞧着小姑,泪光扑愣愣地拍翅膀。小姑越发着急,说,好宝宝,不生小姑气好不好,来吃鱼吃鱼。
大宝慢慢张开大嘴巴,粘液牵连着上下嘴唇,深沉地叫道:妈——
小姑手颤抖,人愣住。彤彤惊愕后,说,妈,大哥叫你妈呢!
啥?小姑惊愕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妈,妈妈,您就是我妈妈!大宝的泪水滴落饭碗,呼喊道,妈,知道您是为了我好,这么多年了没人教我啊!
好孩子好宝宝!小姑一把抱住大宝,大宝抱住小姑,两人泪水绕着哭声。
下午,大宝拒绝出门。彤彤拉他,说你要是不出门,晚上妈爸绕不过我。大宝就是不出去,说我要复习,我不能落后。爸妈问起就说去过了,很好玩。彤彤严肃地说不能扯谎,妈妈最恨扯谎了。大宝叫彤彤不要急,到时候他会说,爸妈肯定高兴。
大宝要乘着寒假踏实地复习,争取把荒废的功课补上去。
三十那天,小姑才放假,小姑父还在外面拉活。小姑本来是要加班的,为了侄子特地请假回家做年夜饭。大宝不让小姑动手做菜,说要在小姑指导下学做饭菜,不然将来自己出去了还不会做饭岂不饿死了。一句话把小姑逗笑了,含着眼泪笑。大宝招呼彤彤和他一道做饭。做饭前,央求小姑摘下手套。大宝变戏法似的拿出两副黑色皮手套,小姑惊呆了问哪来的钱。大宝说都是您们的钱,剩下的。大宝叫彤彤抓住小姑的手,他低着脑袋往红肿的胡萝卜手上小心仔细地擦防冻霜,两大颗泪珠先后滴落小姑手背。小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笑着。大宝费了好大时间才给胡萝卜的手擦好防冻霜,小心给小姑戴皮手套。因为小姑手肿大,彤彤和他合力戴手套。小姑一再说不用,他们不听。
饭菜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做的,小姑一直笑着指导,眉眼弯成新月,笑出了春天味道。
小姑父在小姑电话催促里提前回家,进门时候街灯全部上岗。小姑父笑着进门,好像得着什么宝贝回家。小姑父一进门,大宝和彤彤一边一个逮着他的胳膊拉坐到小桌旁。小姑父不知道怎么回事,惊愕地瞧着小姑,小姑微笑,泪珠挂在睫毛上。两人不问三七二十一摘下小姑父的酱油色手套,大家都惊住了。这哪是人的手啊,肿大不说,皮肤粗糙如老松树皮,手鼓面排列着冻疮,手背、虎口、手鼓边缘到处是带血的皲裂,有些已经脱掉了医用胶布。小姑父明白了所有,缩回手不好意思说,没啥,干活的人哪里那么娇贵。大宝想起小姑父吐屎尿冰渣子的事,将粗糙的大手捧着按到自己脸上,身体颤抖。
小姑父手上戴着黑色皮手套,好像很不自在,老想摘掉。小姑按住,悄声说,这是大宝和彤彤的心意,怎么着都要戴着吃完年夜饭。小姑父点头。
年夜饭伴着北京城各种节日的灯光进行,色彩缤纷的灯光送来满城年味。小姑和小姑父戴着皮手套像两只笨拙的熊猫,嘴巴咧着,似乎有笑不完的乐事。他们俩的菜都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夹着送进他们面前的碗里,他们只管吃,还有笑。酒是一瓶红葡萄酒,也是两人倒好了送进两个大熊猫嘴里。酒过三杯,大宝检讨自己上学期没有考好,说我重新补习,请小姑小姑父看我明年的。
大宝伸手拉着两人手套,说我第一次买手套没经验,高考后我带两件礼物来看望您们。
彤彤说,该不是皮手套吧?
牛乳样浓雾呐喊着翻滚、扭打,拼命驱逐玫红入侵,晨光步步紧逼,毫无怜悯地一刀刀切割、分解厚实的乳白体,残余变身水滴,窝在草叶上瑟瑟发抖,再也回不到天空,只能拼命窜上草叶尖遥望蓝天。
妈妈——清亮、悠长、凄厉,燃烧清凉、荒莽的大地,撞击高挑的水珠,伤心地陨落。
妈妈——您别走啊,儿子听您的话了——脚步声湿里塔拉地追赶骤然响起的摩托车马达声。马达声狂野,划出一道横蛮、绝情的弧线,破空而去。脚步声裹着泥土掺着草叶,滞重、哀伤、垂死,拼出吃奶的劲继续追赶马达声。野草上最后顽强据守的露珠被脚步扫荡一空,草叶在掀起的阵风里摇曳翻飞。
呼喊声扑倒地面,像只被割断脖子的公鸡,做着垂死前的血涌。
大宝,是个男子汉就站起来!声音清脆、火星四射,小姑的怒吼。小姑伸手拉起窝在湿泥地,垂死拍打泥土的大宝。大宝满面泪光地抱住小姑,惨呼声丝线样缠绕小姑,说,小姑,妈妈不要我了,我怎么办啊?小姑的手温暖地搭着大宝脑袋痛惜地抚摸着,说,好宝宝,有小姑,小姑养你,今儿起,你就是小姑的儿子,彤彤的哥哥,好不好?花样的小姑蹲下,两只手指剪断悬垂鼻管的两根绿茵茵鼻涕,啪哒一声砸进草丛,仿佛狠狠砸死那两个抱在摩托车上绝情而去的狗男女。手指在草叶上搓捻几下,慈爱又愤怒地替大宝擦眼泪。大宝点头,硬着喉咙嗯了一声。小姑把大宝揽入怀里,身体耸动,泪水涌出眼眶,滴落大宝头发里。小姑拍着大宝后背,舒展嗓子说,想哭就哭吧,哭够了,以后就不用哭了。
大宝哭得老榆树上的鸟都不敢吱声,还刺伤业已昌盛的阳光。后来小十年里,大宝果真没哭过一次,泪水提前支付完了。
小姑父特地请假从北京回来,带来书本、衣服、鞋子和五千块钱。小姑父把钱交给行动不便的奶奶,根据需要使用,说钱不用担心,不够就说。大宝是江家独苗,一定要让大宝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安心读书,顺利长大成人,能成材更好,大哥地下有知会安心的。小姑父的话说哭了小姑,说,谢谢,谢谢老公。小姑父说,我们是夫妻,谢什么谢,大哥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临走时候,小姑含着眼泪拉着大宝的手像母亲对儿子那样殷殷嘱咐,要大宝活出人样,叫爸爸在地下安心。小姑和小姑父带着大宝挨家拜托,户户说好话,拜托邻居、村人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和上小学的侄子。领着大宝拜访老师,老师叫他们放心,会尽心尽力照顾孤独家庭的孩子。小姑父纠正说,江大宝不是孤独家庭的孩子,我们是他的父母。老师被感动了,连连说是。
小姑和小姑父走了,北京那边催得紧。两人走一段路总要回头看看村口。大宝为了让小姑小姑父走得的利落,躲在村口大榆树背后偷看,大榆树粗大的树干恰到好处地提供了偷窥的便利,直到转弯处看不见。短短的百十米路,两人回头十二次,大宝细心地数着。第十二次,小姑父要回来,刚走几步叫小姑拉住,两人凝视村口好几分钟才转身。
大榆树凄凉地站着,像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孤独地见证一切。
大宝心里刻着小姑和小姑父的话,努力学习,顺利考上初中,在初中里成绩拔尖。大宝想去北京跟表弟彤彤一块读书,小姑叫大宝好好在家里读书,等上高中后再说。大宝认为小姑偏心,还说是妈妈,那彤彤为啥能待在妈妈爸爸身边,北京肯定是天堂。这个话沤在心里,连奶奶也没说。小姑和小姑父除了没答应让他去北京读书,剩下的一切都周到地提供,钱也源源不断地寄来。大宝发现一个问题,每次寄来的钱都是两千块,为什么不一次寄够一年的钱,也省邮寄费啊?
没人管的大宝养成了好些不好的习惯,自己不知道,也没人纠正。年迈的奶奶眼花耳背,行动不便,根本没有执行纠错能力。
小姑给大宝寄来一只二手手机,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电话总是深夜打过来。他们为什么深夜才给自己打电话,白天不行吗?比如中午、散学时候。小姑和小姑父虽然在北京工作,可是从来没说他们做什么工作。
大宝没有了父母,却比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同学享受更多的物质幸福,只有过年守着奶奶,毫无热乎劲地过,每到这个时候总想象着在北京的小姑一家人,他们一定温暖、幸福。小姑每年都在电话那头说对不起,说事情太忙回不了家,说等你考上高中,来北京过暑假。大宝被这个诱惑鼓舞着,如愿以偿考上不错的高中。收到这个喜讯,小姑特地给他借来一个新随身听学英语,还邮来足球鞋,衣服按季节寄过来。
刚刚上学不到一个月,奶奶去世了。
办丧事这段日子里,大宝发现小姑和小姑父的手苍老得跟村口大榆树皮一样。他们才四十出头,正是人生的黄金年纪,怎么就苍老到如此程度。大宝有了这个惊天动地发现后,逮着机会偷偷注视两双手。小姑手背皮肤像麦麸拼接而成的,有些红肿、焦糊,像在油锅里炸老火的米饺。小姑父的手背像干涸过久的水塘底,裂纹四处游走,手背爆裂出一块块不规则的瓦楞,虎口龇着两道小嘴巴,手指好几个关节像戴着黑金戒指。大宝盯着两双手发愣,这是两双在日月风雨里抓绕的手,难怪从来不说在北京干什么工作。两双手在大宝心里刻下深深的伤痕,自己和奶奶的衣食无忧都是小姑和小姑父提前苍老的手提供,心责骂自己用了不该用的钱,那些钱每一张都沾满了小姑和姑父的汗水和血水。
回北京前,小姑交给大宝一万块钱,说是高一的学费、资料费和生活费。小姑歉疚地说,今年生意不怎么好,钱少了点,等好了再寄回来。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们一定做好后勤保障,你要替地下的爸爸争气,也给我们长脸。大宝留下五千,退还五千,说前几年还有点结余。小姑父用张着血嘴巴的大手将送出的五千块钱挡回去,说如果你真用不掉就存着,等上大学时候用,我们拿出来了就绝对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小姑父笑得亲切、真诚、热乎。一个热浪扑上大宝心头,差点流下眼泪,很想指出他们手上的凭证,如果那样会伤了小姑和小姑父的自尊。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强调,要大宝今年一定去北京过年。
那两双苍老的手一直在大宝脑子里晃悠,心泡在惭愧里,觉得自己严重拖累姑姑和姑父,上课、作业心不在焉,第二次月考成绩掉进后十名。同学们奇怪,老师询问,大宝就是不说原因。成绩灾变后,大宝想从垃圾堆里爬起来,但是脑子里依然摆脱不了愧疚、自责,成绩只能在后十名里晃悠。一开始就掉成绩最致命,想起来就糟心,对不起一大串关心的人。他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准备读完高中就出去打工,不说如何报答小姑和小姑父,起码不再用他们浸透血汗的钱,何况表弟彤彤明年也要上高中了。
他不想带着没有自尊的成绩去北京见小姑和小姑父,可是要留在家里,一个人格外孤单。前几年跟着奶奶,虽然孤单冷清,总有亲人在身边,现在,奶奶走了,家越发凄凉。小姑和小姑父一再催促。小姑父说,来北京没什么好的招待你,你起码能见识北京,能有亲人在身边,彤彤很想跟你这个大哥亲热呢。大宝听得热泪盈眶,暗暗调整好情绪说,好,我去北京。说完赶紧挂了手机,怕哭出声音。
火车闷了一路糟糕的心情,过了廊坊站后大宝赶紧调整自己,找出已经深藏了好些年的欢乐,将他们布置到脸上,还搜索肚肠地想好事想开心的事,帮助自己固定快乐。火车进入北京站的时候,急迫再次助推了快乐,脸上居然真的阳光灿烂。
小姑父开着那辆从家乡开出去的已经风烛残年的金杯面包车,等候在大雪中的出站口广场。眼尖的彤彤第一个叫着笑着扑向刚刚走出站口的大宝,说大宝哥,长成大人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两兄弟拥抱着笑着叫着,热烈得叫人羡慕。大宝抱起彤彤在雪地上转圈,脚下一滑,两人扑倒雪地,放出响彻天地的大笑。
小姑家在五环外,租了一个待拆迁的狭长平房。彤彤告诉大宝说,房子原来是直通的,为了迎接大哥,爸妈赶了好些天夜工,隔成三小间,爸妈住里面,大哥住中间,我住外边,我们一家人今年终于团圆了。小姑和姑父把他安排在隔壁,反而把亲儿子放到最外面,两头冷性重,中间温度高些。大宝喉咙发硬,似乎喘不过来气,泪水突破眼眶爬上面颊。
小姑和小姑父交代彤彤一番,叫大宝先好好睡一觉解除旅途疲劳,便顶着风雪出门。
看着鸽子笼样的小房间,大宝不敢说话,生怕一张嘴会放出哭声,这和他想象中小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彤彤观颜察色,以为大哥嫌弃房间小,带大宝参观自己的小房间。彤彤的房间跟大宝一样大,一张氧化得锈迹斑斑的小钢丝床,床对面放着一张用旧木板拼凑的小书桌,摆满了书籍和资料,钢丝床挨着桌子省去了凳子,床上放着缀着三个明晃晃的补丁被子,除此别无长物,没有一件属于彤彤这个年龄的物品。这间屋子是房东的杂物间,没有暖气,寒冷的程度超过自己那个小房间。彤彤一直笑着介绍,好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彤彤说,这个房子是我们住过的最大的房子,上个月才租的。妈妈说了,等我们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好了。大宝听不下去了,扭过脑袋,挂不住的泪水在脸上蛇游,鼻涕在鼻管里伸缩,赶紧拉开门站到过道里,狠狠地嘬掉鼻涕,摔到地面用脚尖搓擦。
彤彤不知道大宝怎么了,拉大宝进入爸妈房间,说过道里温度太低。
小姑房间大了一个过道的面积,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反而比他们住的空间小很多。大宝和彤彤高抬脚,脚像工兵手里的探雷器小心探查着能落下脚的空地,两人手拉着手互相照应着,防止立脚不稳跌倒。好不容易站到木板床前,可以放心喘息了。彤彤说木板床是秋天一家人丢到垃圾堆里,爸爸捡回来修好的。大宝忍不住问,那爸妈原来的床呢。彤彤笑了,说,什么床啊,睡纸壳板呗。大宝脑袋咯的一声叫,像只被突然割了喉管的公鸡,垂死地支撑着延缓生命的消亡,腿诚实地软下,屁股忠诚跌坐床上,床被屁股压出一声吱呀,大宝猛地站立,怕屁股压垮了床。垫被和盖被陈旧得只剩下筋骨,很容易看穿里面褐色棉絮,被单上缀满一块块大小不等的补丁,如果补丁在延续下去,完全替代原有的被单了,那就是百衲衣式的被单。大宝偷偷捏捏被子,被絮铁板一样坚硬,这样的被子能产生温暖?大宝的鼻息粗重,尽力绷着。
瞧着大宝抑郁的表情,彤彤以为大哥真的不高兴,像犯了大罪似的悔过,说大哥,家里的钱都叫我上学交了赞助费,我们是外来户口,学费贵,所以所以……明年就好了,市里要一视同仁对待农民工子女上学了。彤彤笑了,笑得好开心,就像他正在享受政策的温暖阳光。彤彤继续说,爸妈好几次想接大哥来北京上学,可是可是实在……妈妈为这个事哭过,说她就这么一个亲侄子了,对不起大舅……大哥,你不怪爸妈吧?大宝猛地抱住彤彤,大吼,不要说了!
两个疑惑解开了,但是他宁愿恢复没解开前的状况,那样,小姑一家的生活在他心里依然是幸福的花儿一样的,是自己羡慕和嫉妒的。
大宝嘱咐彤彤,爸妈回来你什么都不要说,说了我就不能在家里呆了。彤彤点头说,好,我懂,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我会保守秘密,不把哥哭鼻子的事说出去。
晚饭是彤彤做的。厨房在露天里,挨着围墙搭了一个由废铁皮废塑料袋和纸壳板拼接成的棚子,两根粗细不一伤痕累累的木棍支撑着,叫人分外担心棚子随时倒塌。小饭桌上蒙了一层花格子塑料布,有点现代味。大宝想象塑料布下面肯定是杂木板拼凑的,趁彤彤盛饭,快速掀起塑料布,果然印证了猜想。彤彤热情请大宝吃饭,大宝要等小姑和小姑父一道吃。彤彤说不用等,他们要到夜里才能回来。大宝惊讶得说不出话,难怪小姑每次都在深夜给自己打电话,可以想象,小姑一进家门忍着劳累急着给侄子打电话。彤彤把碗筷放到大宝面前桌子上,说,爸妈都要干两三份工,白天干环卫,妈妈下班后给人干家政,干完了去刨垃圾桶里值钱的东西,爸爸下班后开车子给人送货,自装自卸,最近腰不好。
这顿饭吃得大宝五脏六腑哇凉哇凉,彤彤一个劲给大宝说开心的事,还说明天带大哥看天安门看附近的四合院。大宝很想看,那是久已的期盼,可是现在没有要看北京的欲望了。想起这个学期的糟糕成绩,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小姑和小姑父的辛苦。他们含辛茹苦,他们拿命在拼,他们用他们极尽所能支持这个大侄子,当贵宾供着。大宝重新想一个发现,小姑为啥把自己的亲儿子赶到最外面住,让侄子挨着他们住?这个问题在大宝多次暗示下,彤彤才领悟,说那是爸妈的决定,说要给大哥家的温暖,有亲人的感觉,怕大哥孤单……
大宝躺在唯一一床半新被子里,虽然还有点冷,比起彤彤和小姑他们的被子算是温暖如春了,心里热乎乎总想哭。他,在胡思乱想里睡着。小姑和小姑父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门的也不知道,等能重新感知这个世界时候,是彤彤把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他房子里的时候,彤彤叫醒了大宝。
风雪声离开了耳朵,一缕微弱的玫红大病初愈地踅摸进过道。大宝从开着房门缝里看到,几口吃了大馍和稀饭,拿上碗拉着彤彤出门,要彤彤带自己去小姑小姑父干活的地方。彤彤惊讶,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带你去天安门吧,然后在看周边的景点,雪天的天安门景致不一样呢。大宝坚决不干,就是要看小姑和小姑父怎么干活的,说那是最美丽的风景。
街上行人如蚁,正是上班高峰,车流塑造了路的模样。阳光惨白,哆哆嗦嗦地执行输送光明的任务,本来还要输送温暖,但是温暖似乎叫寒冷消耗殆尽,落到地面物体上早已冰凉。彤彤手指透过人群和车流指向前面的十字路口,说在那里。
十字路口一个弯着腰,头扎一条看不出花色的破围巾,手上套着酱油色手套,穿着发白的军大衣,握着铁镐刨路牙边冰冻的人。从外表看不出刨冰冻的是男是女。刨了一会,直起腰歇息,好像很累,接着拿起铁锹铲冰,将冰渣子铲起装进手推车。铲完地面,从推车上拿起大扫帚清扫,拿着铁锹用手将冰渣沫子扒拉进锹面。
大宝真怀疑那就是小姑,那就是小姑工作的地方,小姑就是那么在工作。那道风景令人心酸。
小姑有一个周正的长圆脸,回家穿着比较时兴的衣服,弯眉大眼,嘴角永远荡漾着满足的微笑,是家乡为数不多的大美人之一。如今,如今,大宝不想如今下去,不想小姑这样的大美人和环卫工联系在一起,可是,小姑确实干着环卫工的活,还干保姆,还拾荒。听奶奶说,小姑读书时候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为了保证哥哥上学,只读了初二就外出打工了。
大宝的心发烫、冒烟,喉咙深处骨碌着,再也不敢看小姑干活了。
小姑父站立露天化粪池里,握着铁镐刨堵住出口的屎尿冰坨子,溅起的冰渣子落到小姑父身上脸上,还有一两颗落进喘息的嘴里,呸的一声被小姑父吐出。大宝和彤彤站在池上,看得真切。小姑父手上戴着和小姑同样的酱油色手套,距离得近,看出了那是一副白线手套,属于平常气温下用的劳保手套,在零下二十多度气温里等于裸着皮肤干活。小姑父再次举镐砸下,左手忽然离开镐把,艰难取下手套,开裂的虎口流出血,右手插进发白的军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卷医用胶布,刺啦一声撕下一小节,小心粘贴血口子。两只手背、虎口、指节缠满一块块小胶布。大宝掉头走开。
大宝再也忍不住了,坐到雪地里流泪。彤彤陪坐身边,硬着嗓音说,哥,我只知道爸妈抠门,连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我哪里想到他们,他们……彤彤哭得像个小孩子。大宝挂着眼泪,笑着说,彤彤啊,好兄弟,记住,我们送给爸妈最好的礼物只有懂事,还有好好学习。彤彤噙着眼泪点头,说是,要拼命学习。大宝说,贫穷不是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它,为了姑姑姑父,为了妈妈爸爸。彤彤点头说,嗯!大宝问小姑小姑父怎么不戴皮手套,彤彤说,我说过了,他们五块钱的手套都舍不得买,还皮手套。
没有风雪的天让人想起幸福,阳光放出蛋黄红,足够让经受寒冷的人感受温暖。
中午,小姑例外回家了。彤彤欣喜地笑问妈妈怎么中午回来了。小姑悄悄地说,这不是你大哥来了吗。大宝正在房间里往外掏高一上学期课本和资料,房门开着,贼尖的耳朵将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心想,平时小姑他们真的不回来吃中饭。小姑不仅例外地中午回家吃饭,还买回一条鲫鱼,一斤肉,还有蔬菜。大宝忙出来见小姑,亲亲热热地喊道,小姑您回来啦。小姑笑得像夏天风里摇曳的荷花,说回来了回来了。还习惯吗,上午都去那儿玩了。刚倒进脸盆的鲫鱼扑棱一声蹦到地面,或许它是为了展示生命的顽强吧,落到地面还不消停。彤彤和大宝抢着抓鲫鱼,抓住了又从手里逃脱,两人大呼小叫嘻嘻哈哈。小姑在一旁看着笑得格格响,见他们抓不住,蹲下,照着鲫鱼头按下,鲫鱼还在拼命疯狂,但是再也没能逃脱。
小姑笑呵呵地将鲫鱼放进盆里,倒进一瓢水,鲫鱼再也没有拼死蹦跳,在盆里急速寻找生的出路。小姑叫他们都回房间,说这里冷。彤彤似乎知道什么,拉着大宝转身。小姑艰难地脱下手套,两只手又红又肿,像个生长饱满的胡萝卜,刚好让好奇转头的大宝看到,脚步定住,目光酸楚地直射那双红得发亮的手。
吃饭时候,小姑仍然戴着酱油色手套,笑呵呵,手不利落地夹起大半条鲫鱼放到大宝饭碗里,说尝尝小姑的手艺。大宝看着彤彤碗里没有鱼,剩下的只是一个鱼头,想跟彤彤分着吃。小姑不让,说彤彤天天吃都吃腻了,你吃。大宝已经从彤彤盯着鲫鱼贪婪的目光里看出彤彤很想吃鱼。彤彤跟着说,是啊,大哥,你吃,我现在见到鱼就反胃。还配合地笑笑。可是他那贪婪又不争气的目光做实了他的谎话。大宝喉咙里一阵涌动,止不住吐出一口痰,响亮地啪嗒一声打到地面,脚尖灵活地踏着痰,三五下搓掉痰迹,回头看到彤彤和小姑惊讶地瞧着。小姑嘴边笑容隐没,严肃地说,大宝,随便吐痰和用脚搓不是好习惯,你得改掉。大宝垂下脑袋,从小姑的话里他发现自己这个习惯不好,平时没人管,也就习惯了,现在万分羞愧。
小姑以为大宝生气了,放下筷子,走过来像那年在大榆树下那样蹲下,和声说,宝宝,小姑道歉,小姑不该那么说你,小姑心急了,对不起啊,宝宝,好侄子,小姑不会说话。大宝抬着泪眼瞧着小姑,泪光扑愣愣地拍翅膀。小姑越发着急,说,好宝宝,不生小姑气好不好,来吃鱼吃鱼。
大宝慢慢张开大嘴巴,粘液牵连着上下嘴唇,深沉地叫道:妈——
小姑手颤抖,人愣住。彤彤惊愕后,说,妈,大哥叫你妈呢!
啥?小姑惊愕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妈,妈妈,您就是我妈妈!大宝的泪水滴落饭碗,呼喊道,妈,知道您是为了我好,这么多年了没人教我啊!
好孩子好宝宝!小姑一把抱住大宝,大宝抱住小姑,两人泪水绕着哭声。
下午,大宝拒绝出门。彤彤拉他,说你要是不出门,晚上妈爸绕不过我。大宝就是不出去,说我要复习,我不能落后。爸妈问起就说去过了,很好玩。彤彤严肃地说不能扯谎,妈妈最恨扯谎了。大宝叫彤彤不要急,到时候他会说,爸妈肯定高兴。
大宝要乘着寒假踏实地复习,争取把荒废的功课补上去。
三十那天,小姑才放假,小姑父还在外面拉活。小姑本来是要加班的,为了侄子特地请假回家做年夜饭。大宝不让小姑动手做菜,说要在小姑指导下学做饭菜,不然将来自己出去了还不会做饭岂不饿死了。一句话把小姑逗笑了,含着眼泪笑。大宝招呼彤彤和他一道做饭。做饭前,央求小姑摘下手套。大宝变戏法似的拿出两副黑色皮手套,小姑惊呆了问哪来的钱。大宝说都是您们的钱,剩下的。大宝叫彤彤抓住小姑的手,他低着脑袋往红肿的胡萝卜手上小心仔细地擦防冻霜,两大颗泪珠先后滴落小姑手背。小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笑着。大宝费了好大时间才给胡萝卜的手擦好防冻霜,小心给小姑戴皮手套。因为小姑手肿大,彤彤和他合力戴手套。小姑一再说不用,他们不听。
饭菜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做的,小姑一直笑着指导,眉眼弯成新月,笑出了春天味道。
小姑父在小姑电话催促里提前回家,进门时候街灯全部上岗。小姑父笑着进门,好像得着什么宝贝回家。小姑父一进门,大宝和彤彤一边一个逮着他的胳膊拉坐到小桌旁。小姑父不知道怎么回事,惊愕地瞧着小姑,小姑微笑,泪珠挂在睫毛上。两人不问三七二十一摘下小姑父的酱油色手套,大家都惊住了。这哪是人的手啊,肿大不说,皮肤粗糙如老松树皮,手鼓面排列着冻疮,手背、虎口、手鼓边缘到处是带血的皲裂,有些已经脱掉了医用胶布。小姑父明白了所有,缩回手不好意思说,没啥,干活的人哪里那么娇贵。大宝想起小姑父吐屎尿冰渣子的事,将粗糙的大手捧着按到自己脸上,身体颤抖。
小姑父手上戴着黑色皮手套,好像很不自在,老想摘掉。小姑按住,悄声说,这是大宝和彤彤的心意,怎么着都要戴着吃完年夜饭。小姑父点头。
年夜饭伴着北京城各种节日的灯光进行,色彩缤纷的灯光送来满城年味。小姑和小姑父戴着皮手套像两只笨拙的熊猫,嘴巴咧着,似乎有笑不完的乐事。他们俩的菜都是大宝和彤彤亲手夹着送进他们面前的碗里,他们只管吃,还有笑。酒是一瓶红葡萄酒,也是两人倒好了送进两个大熊猫嘴里。酒过三杯,大宝检讨自己上学期没有考好,说我重新补习,请小姑小姑父看我明年的。
大宝伸手拉着两人手套,说我第一次买手套没经验,高考后我带两件礼物来看望您们。
彤彤说,该不是皮手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