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景来的头像

范景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3
分享

疫情过后话“体温”

疫情过后话“体温”

范景来‖北京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平静生活。经历了紧张抗疫之后,也让人们对一些词汇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体温、口罩、抗疫、封闭式管理等,而出镜率高的应该算是体温了。

体温是人体生命特征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度上下,过高或过低都表明身体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体温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最简捷、最直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因此,疫情期间,为了防控的需要,每天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都会对出入小区的行人进行体温测量,到商店购物更是如此。

小的时候,对于测量体温就熟悉。医用体温计的长度约11.2厘米,三凌型玻璃状透明柱体。一端是白色金属柄,一端是玻璃透明体。测量时,常用的方法是在腋下。测量前,需要将体温计用力甩一甩,将玻璃体内的水银柱降到柱点以下。之后,将体温计金属一端放在腋下夹住,大约3-5分钟后取出。透过玻璃体上的刻度,便可读出体温的数值。因体温计是三棱形的,其中白色水银柱又不十分明显,需转动好位置才能看清体温计的读数。因此,小时候,感到温度计很神奇。尤其是查看体温计,更有些神秘感。如果不是专门的医生,感觉很难辨识。起初,不知道为什么会将体温计设计成那种形状,尤其是内部水银,又要设计一个极窄小的点儿,长大以后,慢慢才得知,那是为了将测得的体温数字及时固定,不至于因体温计离开人体数值发生变化,影响正确的读数。可以说,一个小小的体温计,除了精致之外,也包含了科学的因素。那就是通过光的折射,运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物距小于凸透镜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与物同侧。三棱形,一个面上标着刻度,另两个面的交界处应是凸透镜的形状。这样,通过转动体温计,就能准确读出水银柱所在的刻度。

随着科技发展,感知人的温度,也有一些其他方法。其中简单常用的就是用手触摸额头。因为人的体温都是一样的,用手触摸便可感知冷热,是否异常。如果感觉差异较大,或冷或热,那就需做进一步的精准测量。这也是人们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目前,测量体温的方法主要是远红外线探测,只要将手腕和颈部露出,将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对照人体扫描一下,便可清晰地读出体温的数字。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红外线探测感知,检测方法简便快捷,而且避免接触,安全性高。目前,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公园、大型商店、居住小区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除了测量体温之外,判断人体健康指标还有很多。比如:血压、心电、血脂、血糖,等等。经过非典和这次新冠疫情,人们对体温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感觉人体的温度过高不好,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疫情期间,人们对体温过高更是敏感。最近看了一则消息,让我对体温有了另一种看法。

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体温下降意味着什么?意为着人体的免疫力在下降。科学证明,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

人体有大约60万亿个细胞,血液的任务就是向这60万亿个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细胞可以识别体内的异物,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体温高时,血流速度快,白细胞就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中。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异物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从而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看了这则消息,让我感到,体温过低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同时,资料还分析了现代人体温降低的几个原因:一是缺乏运动,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无处不在的空调,使体温调节中枢不再敏感;三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肌肉分解。

我很认同这种说法,同时,也为人体温度的降低感到一丝忧虑。虽然在200年时间里,体温下降了0.4度,但却给人的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觉。我在想,如果有可能的话,让我们的体温稍微高一些,那样岂不是更好?我们的身体免疫力就会高些,那样的话,抵御病毒的能力就会增强。但遗憾的是,这只是自己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就像我们的身体状况一样,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防微杜渐。如果小的毛病不去积极的治疗和调理,慢慢就会酿成大病,以致危及到人的生命。从体温变化的数字看,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健康状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加快了生活节奏。虽然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也同样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隐患。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兴利除弊,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自身健康,为了人类的发展,多做有利于提升身体素质的事情,少做损害身体健康的事情。时刻把握好健康是第一要务的主线,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2020年5月4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