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汝升的头像

方汝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0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畲乡酒浓

我的爱人姓蓝,畲族人,她老家在一个畬族聚居的山村,一个盛产毛竹之乡。村子虽小,但也是远近闻名,村里有几位族人曾先后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参加过在北京的国庆观礼,并接受过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其中就包括我的老丈人。我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随老丈人一家,踏上了我人生第一次的畲乡之行,也是终身难忘的畲乡之旅。

车子沿山溪边小道一路行驶,城市的喧嚣被远远地抛在身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象,仿佛就是世外桃源。远山绵绵,溪水潺潺,白云在山峦间随风飘绕,山坡上到处是成片成片青翠欲滴的竹林,竹子在微风中摇曳,空气中飘荡着泥土的芬芳与竹子的清香。车子穿行过一个小集市后,一行人步行翻过一座山包,才到了岳父的老家房子。由于房子长久没有居住,看着已经有些破旧,但节前经过丈母娘的精心打扫,还是干净整洁的。那是座有大厅、东西厢房的一层老木房,沿山坡而建,屋后是依山坡而上生长的大片竹林,郁郁葱葱,屋前是一条小溪在默默地流淌而过,整个环境显得非常地静谧详和。

这次回家省亲,子女、女婿、孙子、外孙等都到齐了,热闹是免不了的。我们一行刚到村口,整个小山村的大人小孩都出来了,宁静的小山村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更添上了一种热闹气氛。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都围着我们问好,而他们之间说着我听不懂的畲族方言,但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那如阳光般的快乐。还有许多抱着小孩的大婶在打听着、指点着我这个新女婿。我总算是见过点世面,以微笑面对,也不至于太尴尬。这算是我第一次领略到了畲乡人的纯朴与热情。

在岳母的引导下,我这个新女婿开始到周边各家拜访了。当走进第一户人家时,男女主人已在桌上摆好了几个小菜,一番寒喧后,热腾腾的酒壶盛着自家酿成的米酒端上桌来。其实,这时才上午九点多,还不到中午吃饭时间,这只是中午喝酒的前奏,或者说是“热身”更准确。按风俗,新年迎新人,都要以自家的米酒款待。在来之前,岳父曾给我叮嘱过:“酒要慢喝,不能一下太快,否则就是海量也必醉无疑”。于是,我就小口地酌饮一下,象征性地夹了几口菜。一番客气后,我们就退出,继续着拜访其他人家。一家、两家、三家……一圈一下来,回到岳父的大木屋时,已是中午11点多了,我虽是每家小酌几口,但一圈下来,肚里也盛了不少的酒,丹田中有一股暖流在上升,脸也感到有点发烫了。这时,我已再次领略到了畲家人的纯朴和热情。

这时,大厅上已摆好了四张方桌,冬笋、豆干、猪蹄膀、野兔肉等,也已摆满桌子,现在才是真正拉开酒宴的序幕。我拜访过的人家都来了,当四邻众人落坐后,只听对面山坡上传来了悠远的歌声,远远地见一人戴着斗笠,从对面山间小道缓缓而来。那歌声时近时远,扬抑顿挫,缠绕在群山翠竹林中,随风飘荡在山谷之中。等那人到了家门前,我才看清他肩上居然挂着一对酒壶,看样子,壶中是装满了酒的。众人与他打过招呼,我才知道,他是村里的头,也是远房亲戚,是这小山村的名人。后来才知道,那酒壶中的酒是敬我这畬家人新女婿的。

酒宴开始,每人桌前放的是海碗,那淡红的自酿米酒盛满了海碗。那酒,闻着有股淡淡的米香,喝到口中滑滑的,咽到胃里是暖暖的,似乎感觉不出它的酒劲,在城里是觉对喝不到这种米酒的。第一碗喝的是拜年酒,大家说着吉祥祝福的话一干而尽,第二碗是敬在坐的最长辈的人,第三碗是为我这个新女婿,又干了满满的一碗。这三大碗一喝,一股暖流直冲而上,我的心开始发热。三碗酒下去,大家各自开始找熟悉的人对饮。这时许多年龄差不多的人又围过来,找我喝酒,大厅上开始人声鼎沸了,人声也打破了这小山村的宁静。这时,几碗酒下肚,我自恃酒量还不错,早将岳父叮嘱的话忘到九霄云外了,也就甩开膀子喝起来了……也不知喝了多久,我两眼看人已有了重影,走路也开始晃荡起来了。

这时,那个唱山歌的亲戚举着他自带的酒壶,晃晃悠悠地来到我面前,看来他比我喝得更多。“来,我来敬一敬新人。”这时,我也来了豪气,“好,我们就对着酒壶干!”于是在大家起哄声中,我俩就举着酒壶一干而尽。“今后请你多多的关注我们村里的事,我再敬你!”我也不推辞,又干了第二壶。就这样,我俩找着各种能喝酒的话题,在大家呐喊声,不知干了多少的酒……他靠在桌沿就睡着了,那呼嚕响起,就如他唱的山歌,合着屋外微微吹过的山风,也是扬抑顿挫,悠悠荡荡。我坐在在椅子上两眼似睁似闭,人影晃动,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在醉意中,再次让我体会到畬乡人的淳朴与好客之情。

说我被那淡淡米香的酒喝醉,还不如说我是被山村那泥土芳香与竹子的清香所醉,更不如说是被那畬乡的乡亲们淳朴与热情所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