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2010年8月更名为猴场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化的娱乐设施,还有数不清的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
明洪武年间曾设“安抚司”,“安抚司”毗邻毛泽东主席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居住过的“傅氏宗祠”,还有“北傅南莫”里名声显赫的“傅玉书故居”,以及宋氏土司首领“宋钦故居”。土司署衙东南方向是写上吉尼斯记录的木质结构双面晴雨大戏楼——草塘戏楼,还有高耸入云的进士楼,大戏楼正对面便是著名的“猴场会议会址”和“猴场会议历史陈列馆”。整个小镇到处是徽派建筑形式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宇轩昂,鬼斧神工,是贵州境内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这里曾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中国辞赋之乡”等儒雅头衔。同时也被誉为伟大“转折之路”的前夜。
过去,这里不被世人重视,一颗闪亮的明珠就被埋没在青山绿水之中,埋没在人们尘封的记忆里,埋没在历史前进的脚步声里。
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了神州大地,家乡随后发赶超的步伐迈进了时代的征程,一条宽敞笔直的公路从瓮安县城直通家乡——千年古邑(猴场)。有关部门竭尽全力把各种设施进行了妥善修缮维护,把街道及外墙进行了规范化处理,该维修的维修,该绿化的绿化,该保护的保护,该扩展的不断扩展,在一片彻夜喧嚣和四季忙碌之后,整个小镇面貌焕然一新。鳞次栉比的房宇,宽敞明亮的石板街道,飞阁流丹的亭台楼阁,舒适优美宜居宜游的自然环境,不仅让我们家乡人感到万分骄傲和自豪,更让外地游客也流连忘返,忘记了归途,不断发出“好美啊!好漂亮!太爽啦!”的连声赞叹。
如今,从瓮安县城出发,涉足家乡的大门槛就是一条花团锦簇的景观大道直通家乡小镇,景观道上车辆穿梭不息,昼夜不停。大道旁的下司石林和人头攒动的欢乐谷,每逢节假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那里有孩子和年轻人向往又钟爱的大摆锤、碰碰车、海盗船和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惊险与刺激。五彩缤纷的各种游乐设施,络绎不绝兴味盎然的玩家,迂回在游乐场来来往往的车辆,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煦的时代画卷。
莺歌燕语阳光明媚的时候,许多游客还会慕名前往下司石林,在怪石嶙峋中忘情摆酷,寻觅佳境咔嚓咔嚓拍照,烧烤娱乐比比皆是,这儿一推,那儿一簇。有的载歌载舞,舞动着花枝招展的裙摆,陶醉在大自然的奇峰异石之中;有的脱口高歌:“我在贵州等你......”,那声音响遏行云回荡天际;有的索性独自酣睡在树荫下,享受起骄阳下独有的清凉,做着夏日的南柯美梦。嘻戏的孩童,漫山遍野追逐,漫山遍野疯狂,欢呼声,呐喊声,弥漫在甜美的空气中,演绎着一场接一场别开生面的“警匪大战”。
樱花盛开的季节,湖广会馆到三代桥一带的小河边,还有梨子坪的后山坡,三百佬那一片又一片花海,到处都是赏花者的身影颤动,她们流连其间,或与花共舞,或花下小叙,或攀上花枝看谁更娇柔貌美,似乎要与春色一争高下。游览者的倩影倒影在溪水莲池中,微风拂下的落花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回荡在时间的轮回里,好一幅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浪漫。人来人往,乐此不疲,实在舍不得离开的,干脆撑起帐篷,摆出饮料与甜点,悠闲地放上风筝,把斑斓的春天唤取归来同住。
进士楼风光迤逦,大戏楼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巧夺天工,镂空的雕花木刻故事,璨若星河举世无双。从久远的记忆中缓缓走来的石级,伫立在石基上的宏伟建筑,让人顿觉钻进历史尘封的脉络,穿越古代的人文乐章。天南海北纷至沓来的游人驻足仰望,叹为观止,赞叹它恢宏大气,赞叹它精雕细琢,赞叹它无愧于贵州大地一道独特风景,一颗闪亮的明珠。广场上“鸳鸯镜传奇”的地雕,护城河周围的文化柱诉说着一幕幕生动逼真的过往,以及匠心独运的各种铜铸艺术,见证着这儿历史的灿烂与辉煌。
徽派建筑的古街,被岁月的足迹打磨得光滑的石板路,银灰色的墙面,棕褐色的木板房,深灰色的瓦顶,翘脚的房檐,漫长岁月洗涤过的廊坊,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街区。吆喝叫卖声,人群喧闹声,车辆鸣笛声把市井渲染得如天上的街市。走在房檐下,领略到能工巧匠们无与伦比的鬼斧神工;畅行在石板间,感受到时代脉搏隆隆的回声;凝神在古街的时空,领略千年古邑古称“响子场”的壮美柔肠。租一套汉服,在朱颜璃瓦的廊道里,在鸳鸯戏水的溪畔,在绿草如茵的草坪,来一个忘情穿越,纵情潇洒飘逸。
元宵将至,华灯初放。数十条火龙、彩龙齐聚草塘。高台舞狮,猴子推磨,何仙姑卖花,李铁拐嗜酒如命,贝壳精下凡等繁花似锦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夜幕降临,数十条火龙龙腾虎跃,翻江倒海,势如哪吒闹海,它们在礼花鞭炮中腾云驾雾,凌空飞旋,一会儿似蛟龙出海,一会儿似烈火翻江......欢乐的人群你拥我挤,人头攒动如浪似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空中弥漫了幸福的硝烟味,举过头顶如星光般闪烁的手机摇晃着拍照、录像,轰隆轰隆的炮仗声不绝于耳。这时候若要挤进耍龙灯的人群来一个特写,恐怕也得使出浑身解数。
猴场会议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猴场开的一个彪炳史册的会议。迈进“猴场会议”会址和猴场会议历史陈列馆,感受红军在瓮安的悲壮赞歌。智取擦耳岩,突破乌江,红军四过瓮安的画面浮现眼前,仿佛又回到了那枪林弹雨的历史长河中。毛主席在猴场会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傅氏宗祠挥毫泼墨奋笔疾书,让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永远铭记,永远缅怀。桐梓坡农会吹响的号角,十八烈士解放草塘的英雄壮举,激战朵丁关的惨烈战斗,让我们永生难以忘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呈现的面貌都因家乡的变化才让它闻名于世,才让我们有幸触摸到它的前世今生,才让我们凝视到它非凡的面颊。今天,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再上征途,不断创造着崭新的宏伟蓝图,让我们用青春的热血再次为家乡蜕变呐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