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须乘势
四川人熊国炳,39岁那年遇到红四方面军入川,贫穷的他毅然参加革命,因其经验多,办法多,在革命队伍里上升极快。三个月,就从乡苏维埃主席做到省苏维埃主席。曾有十天建立六个县级政权的业绩,其能量可见一斑。西路军成立,十一人的军政委员会,他名列其中。因为革命,他本人家庭遭到迫害,妻子孩子都被杀,后经徐向前介绍,与省妇女主任张庭富结为夫妻。西路军失败,熊国炳被捕,他冒充伙夫,趁机逃出,被一个张姓大爷收留,给他治好伤,伤好后到处做工,后与当地女子结婚,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为了纪念张大爷和妻子张庭富,他改名张炳南。红军那边,因为长期没有他的消息,将他列入烈士。
无独有偶,妻子张庭富,也是被俘,给马家军一个连长做佣人,被一个班长黄大明营救,带回黄的家乡,做了黄的老婆,改名张庭福,泯泯一农妇矣!
叫人心酸的是,夫妻两人都流落在酒泉附近,彼此相隔仅仅60公里,却终身互相不知!
十几年后,解放军解放酒泉,夫妻二人都健在,熊国炳羞于多年脱离队伍,一直不肯对组织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做一个老农。粮食紧张时期,病饿而死。张庭富向组织说明了自己的经历,重新入党,做了乡党委书记。直到八十年代,西路军故事披露,张庭富得知丈夫原来和自己流落在同一地区却终身失联,不禁潸然泪下!徐向前得知熊国炳解放后还健在,却隐瞒身份,最后病饿而死,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它告诉我们,人,是有运势的。所谓时势造英雄。熊国炳,当其在革命队伍里时,凭借队伍强大的平台,得以尽兴展示才干,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炼成革命排头兵。而被俘流落乡间,支撑全无,一身才干不得发挥,所余唯力气而已,只得给人做佣,或者自己摆摊叫卖,其行径,就是一个老农民。龙从云,虎从风,虽是文学描写,多少也是经验总结。
君子须乘势。在命运给你提供有利环境时,尽自己的所能,多为社会做事。否则,时过运退,想做而不能,望空长叹,何益?
不可仿效的韩信
衣锦该还乡,古今一致。韩信做了汉高祖的大将,立大功,高祖封他为淮阴侯,回到他家乡淮阴做官,荣极一时。
韩信在家乡,同时拥有恩人和仇人。恩人是一位洗衣老妇(漂母)。当年韩信贫穷没有饭吃,老妇见他可怜,常常将自己的饭分一半他吃。如今他荣华归乡,找到老妇,给以千金,感谢不尽。漂母之德,也为世间讴歌,至今那里建有漂母庙,漂母墓。
韩信贫贱时,也是保持着贵族后代的架势,挎着一口宝剑,招人嘀咕。有一人,见他招摇,决定羞辱他一下。一天,那人拦住韩信,对他说:“都说你是贵族后代,如果你还有血性,就拿宝剑砍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打量了一阵,竟然从那人胯下钻过去了!留下“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其实韩信是不跟小人一般见识,世人哪里知道?如今韩信强势还乡,找来那人,那人吓得浑身发抖,众人都以为此人性命难保。谁知韩信却说:“当年你敢侮辱我,说明你也一个壮士!你去做官吧!”封这人为中尉,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这一来,韩信宽宏大量的故事四处传播。韩信利用这人,为自己赢得名声。
人生,发达到韩信这个地步,自然做事可以随心所欲。报恩报仇,都是游刃有余,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可是一般人,哪个在自己的一生中,没有恩人和怨家呢?总有人帮过你,总有人让你不爽,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恩怨,才是正确的呢?要说也不难。对恩人,必报。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真万确。没有地位,没有钱财,怎么报?不忘记,就是报。不但不忘记,遇到合适机会,就要把人家的好处说出来!扬人之德,是为君子。古语有“说项”这个词,是说一个叫项斯的人,品德很好,却不为人知。他的朋友杨敬之敬重他,到处说他的好处,且有诗句“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 项斯 ”,流传至今。这个杨敬之,就是一个君子。朋友有长处,为之宣扬,这是境界。
对怨家,恰恰相反,忘掉!忘得一干二净,切莫耿耿于怀。这是智慧。
韩信不可效仿。报恩报怨,另辟蹊径,不失君子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