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从山顶上飘洒下来的。
纷纷扬扬,很细的雨丝,先是像粉末一样无声地铺盖在树叶上,草叶上,来不及收拢的花瓣上。慢慢积累起来,成了雨滴,很细很轻,“滴答,滴答,”晶莹闪烁,打着低处的叶瓣。慢慢的,树叶、草叶,千千万万,发出有细微差别的低语,汇成一片,山间雨中的音乐便形成了。
风是从看不见的角落里吹出来的。配合着细雨,这风也是轻柔的。树丛中,草丛中,随时都有一种茸茸的凉气飘出来,抚摸着人的面颊,让人惬意。
春天,带着她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来到我们身边,来到这静幽的山间。
我们的脚下,是宝通寺金色的屋顶和黄色的殿墙,墙里面是庄严的诵经声。有香烟从屋顶上袅袅升起。游寺,不是我真实的目的,心中的向往是这座山。山不高,也不大,却深藏着我儿时的梦幻。多少次,钻进山间树丛里,看蝴蝶翩翩翻飞,着了迷,忘记回家。山顶有座宝塔,爬到最高一层,可以看见城市的四面八方,房屋像积木,街道像图画,人像虫子一般,而远处的长江,像金色的玉带,缭绕在城市中央。这感觉存放我脑海中,许多年不能忘记。今天我又来了,带着多年的失落与领悟,我重来这充满庄严气氛的地方,先不忙进殿,从殿阁旁边的道路先上山。
山路真静,几乎没有一丝人为的声音。漫天的咝咝细雨,连虫子的声音也没有了。路依着山体盘绕而上,高大的老树从路边伸出枝丫来,遮盖着小路。那些树各式各样,说不出名,却是枝叶繁茂,相互交织,牢牢遮挡住阳光。树木之间,野蔓小草,灌木老藤,将树林打扮成一色的青葱。偶尔有几朵小花从草丛里伸出头来,或红或黄,摇摇点点,展示着别样生机。
路边有一座烈士墓。墓主叫耿丹。高大的墓茔和纪念碑,是民国二十二年的,武汉市政府在1998年正式立了标志牌,如今这墓是武汉市政府保护文物。耿丹是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副军长,有一块诗碑:自古贤愚共一丘,沉冤何日明恩仇。长城自坏冰山倒,十万雄兵一例休。青山有幸埋忠骨,此语今堪持赠君。莫问当年是非事,夕阳千载照孤坟。纪念碑上的文字是民国二十二年撰写的,作者是当年鼎鼎有名的何成睿将军。此人和耿丹都是湖北人,都是跟随孙中山蒋介石有军功的,也都是后来被蒋排斥的。碑文大意是:耿丹将军是北伐英雄,到武汉后任十五军军长,却因为被人诬陷,1927年遭戕害。国民政府念他的战功,在洪山安葬他,并对家属予以抚恤。实在说此文是语焉不详。既是高级将领,怎么就被杀了?杀了怎么又予以安葬立碑?而武汉市人民政府于1957年追认耿丹为革命烈士,如今北京还有以耿丹为名的学校。可见耿丹就是共产党的战士无疑。
这山叫洪山。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是武昌城外东边的制高点,近代以来,凡是进攻武昌,洪山都是必定要先占领的,架上大炮,轰击武昌城。这山人文气氛又很浓,满山的苍松翠柏不说,山下有佛教名寺,山上过去有不少名人墓茔,曾有文人墨客来此,留下许多诗词警语,给游客添了许多深思的时光。
再往上,到了洪山宝塔。这塔远看很高,近了才知道其实是凭借山势。塔体只有七级。老话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说的就是这个吧?从下面开始,逐级上爬。真的是爬!塔内很狭窄,往上的通道更是仅仅只容一人通过,台阶都是大理石铺的,旋转着往上,每一级很高,爬到最高一层,还真有点气喘。这里开有南北两个瞭望孔,从台阶走上去,可以去看外面的景色。北面的对着洪山山峰。一片青翠,山下的宝通寺建筑,屋顶金黄,院落整齐,僧人和工匠出出进进。南面就要开阔得多。这里没有山峰遮挡,从山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很远。城市变化了,高楼像巨大的森林,把许多儿时看见的风景遮住了。但是还是不失壮观。天上漂浮着许多云朵,眼看它们在高楼的上面,像远海中一些若隐若现的小岛,成群的起伏着。长江看不见了,被林立的高楼遮住了,从高楼缝隙里看出去,远处有一条亮色,大约那就是长江了?时过境迁啊,想起儿时登塔,看到那么开阔的风景,只怕再没有了!
下塔来,看地面,都是巨石铺就,想起这样的高处,这样狭窄,古人没有机械,施工是多么艰难?人类的创造力,真是不可思议!
下山从殿堂里经过,殿堂宏大,佛像也都高大庄严。大殿里,正在做佛事,几十成百的信众,双手合十,一起诵唱“南无阿弥陀佛,”声音整齐宏大,震慑人心。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还有不少的人,信奉某些看不见,却把人往庄严虔诚道路上引导的东西。那是信念,与人类共存了几千年,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
走到外面,细雨还是蒙蒙飘飞。回身看寺庙,巍然矗立,飞檐琉璃,庄重无比。后面的山林里,漂浮着白色的雾气。山和寺,在这细雨中,合成一种说不出的迷蒙图画,生成一种悠远的氛围,使人久久静立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