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保林的头像

关保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4/15
分享

美言一句三冬暖

   

        今年过春节,我收到这样一则别具一格的微信:“祝您及全家在新的一年里,所盼皆所得,所行皆坦途;长安宁,多喜乐;万事顺意”!之所以称其别具一格,是因为在我看来,这则微信的内容不落俗套,突破了程式化的千篇一律的窠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常人所期盼;再者,从形式上看,骈散集合,句式匀称且富有变化,读起来很上口。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温情,让人熨帖,让人惊喜,让人感动,让人沉醉——给人以如获至宝的感觉——什么山珍海味呀,什么名牌时尚呀,什么珍奇古玩呀,都不及这样一则温暖的微信让人更惬意更欣喜。

       出于喜爱和欣赏,我将此微信转发给了多位亲朋,反响果然非同一般。不难看出,接收此微信的亲朋同样也在体验着我当时的感受。大年初一,有什么比接受温情和传播温情更享受的事情呢!

       事实上,不仅是过节,平素也应该如此——除却具体事情的沟通外,以真心换真心,多一句理解,多一句感激,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当然了,这和虚伪的客套毫不沾边,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此鉴别的能力。

        “一座城市的冷暖,无数亲人的牵挂”。 

        这是央视天气预报中的一句常见的广告词。我习惯于看每晚7点的新闻联播,同样也不会错过当晚的天气预报,对于城市天气预报更是我经常密切关注的信息。这句饱含着浓浓深情的广告词尤让我每每玩味不尽。 

       多年在上海打拼的孩子,“独在异乡为异客”。上海的潮湿,上海夏天的高温,冬天的湿冷,五六月间的梅雨,夏秋之交的台风,巨额的房贷,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职场竟争——这一切都让我们寝食难安且时时放心不下。和孩子的情形相类似的游子应该有很多很多,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游子的父母应该肯定也在遭遇着与我们相类似的情感煎熬。推而广之,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背井离乡外出打拼的游子何止千千万。儿行千里母担忧,夫行千里妻犯愁,但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广告词抒写得可以说是一种普适的人间真挚情怀,天各一方的亲人们很容易被这炽热的语言所感染。经典军旅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歌曲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情感。

        有感于内容的相关与情感的相近,由此,我又联想到了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七绝《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该诗写得是妻子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关怀和思念。诗句通过“西风”这一意象,渲染了妻子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边关的艰苦环境。 “妾忧夫”,直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牵挂,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古代征夫与思妇的典型生活场景,也反映了战争背景下普通百姓的情感与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一天,我去物业办事,和值班人员谈话间,无意中透露出了孩子不在身边的实情。此时,正在套间办公的郝管家闻声走出来,“我听出是您的声音了,孩子不在身边,家中一定会有不少需要帮忙的事情吧,加我微信,有事儿尽管和我讲”。几句知冷知热的话语,说的我顿时感激涕零。

        身为四栋楼宇300多位业主的管家,隔房竟然能听出我的声音,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足见她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了。再者,那几句充满人性光辉的告白,更体现了她浓郁的人文情怀。事实上,即使没有这几句告白,我也找不到她失职的地方;确切地说,郝管家这样做已经突破了她的职责范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尽职尽责所能描述和涵概的服务内容了,而应该从道德层面、从思想境界、从善良的心地等方面去寻找答案。

        从去年4月12号入住以来,郝管家已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三任管家了,就服务水准和工作态度而言,肯定是各有特色,但像他这样的让服务对象如沐春风,对服务对象细致入微的关怀遇到的还是第一个。

        我们已是即将“奔七”的高龄业主,很明显已经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了,所以对于物业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敏感,尤其是孩子不在身边,对服务人员有所求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客观地说,“中海”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但愿他们的服务水准能与时俱进并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对于房产开发商而言,做好销售宣传固然重要,但已经入住的业主怎样反映同样也很重要。


       太原的老年乘车卡一年一检,否则过期将自动停用。去年4月14日,是孩子替我们出去办理的,此次年检,只能由我们亲自出马了。就近的办理地点是下元公交IC卡乘客接待中心。为了方便寻找,孩子给我们发了微信向导,从下元地铁站B口出去后,再行走400米即可到达。出站后,我四处环视了一下,除了高楼大厦便是车水马龙,加之我也不会用导航,所以便只能问人了。在附近的糕点店内,我一连问了三个人,都回答说不知道。就在我有点咀丧的当下,一个大约60岁左右的男士拉起我的手,走到门口,指着东南方向的一座暗红色的四层小楼,告诉我:“看见了吧,就在那个暗红色的四层小楼的一楼,过了斑马线,顺着马路走大约三四百米就到了”。我对这位男士连声说了多个谢谢才转身离开,心里充溢着满当当的温暖感。

       我一向的做人准则是,街道上遇到问路的人,知则相告,不知则告知说不知道,觉得能这样做也就足够了,谈不到有什么欠缺,至于陌生人向身边人问话,身边人答曰不知,自己即使知道,也不会多嘴多舌地和陌生人搭话,觉得这样做似有犯贱之嫌。上述那位古道热肠的男士所为颠覆了我的认知——陌生人即使不是向自己问话,自己如若知晓,也应该主动回话,这是有文化、有教养、急人之困的一种善举。当时如果不是那位60多岁的男士主动帮忙,我还真不知要枉问多少人,枉跑多少路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何必那样冷冰冰硬生生地待人接物呢?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善意,多一份成人之美,多一点主动帮忙,自己并少不了什么,也丢不掉什么,只能表明自己是优秀的一员,是能给身边人给社会带来些许温暖的人。 

        言为心声,心为言源,每个人的每句话都体现着人心之善恶。好好说话,说善意的话,说暖心的话,应该是每一个文明人起码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暖一寒,天上人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