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一个春日的午后,我再次打开女作家刘亚丽的散文集《渭水浅吟》,一股涓涓的清流荡然趟过我的心扉,像一缕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
刘亚丽,一位来自甘肃天水的才女,自幼与文学结缘,书香门第的熏陶让她对文字有着天然的敏感与热爱。本土那些遗存里曾经有过的血肉丰满的历史和人文,不是在历史教科书而是在她的笔下又重新活了过来。
我喜欢刘亚丽的散文作品,拥有女性的温柔和温暖。她的文字精益求精,行文洒脱,笔法严谨,故事性强,所以好看,生机盎然,所以好读,读了这本散文集《渭水浅吟》,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一位知性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摇曳多姿,她不仅写了别人,更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文集里五十三篇散文,就像五十三朵花,盛开在她散文创作馨香的花苑。
我与刘亚丽从摄影结缘,又从文字里一路走来,两年前,她的《渭水浅吟》的横空问世,引起了我对她和她的文字的极大关注。刘亚丽自幼受书香门第的熏陶,祖上刘光祖勤学的故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随着岁月的沉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花枝叶茂。
刘亚丽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3 年,她考取了全国导游资格证,成为一名导游,后来又担任天水市博物馆讲解员。这段丰富的工作经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导游和讲解工作的那些日子,她对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每一处景点、每一个故事如数家珍。这些宝贵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也为她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她把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今天我读着她的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她用女性特有细腻的笔触,描绘天水的名胜古迹,展现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在《华夏第一的伏羲庙》里,她写道:“走进伏羲庙,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它们见证了伏羲庙的兴衰变迁。”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伏羲庙的庄严与古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千年古柏南郭寺》中,她这样写到:“南郭寺的将军槐,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春秋柏则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着岁月的痕迹。漫步在寺中,听着鸟儿的欢唱,感受着微风的轻抚,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整篇文字,不仅描绘了南郭寺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她说道:“导游工作让我更加了解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景点都像是一个故事的宝库,等待着我去挖掘。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水的美丽与魅力。”
情感真挚,是刘亚丽散文的又一看点。《失去父亲的日子》一文,刘亚丽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感人至深:“爸爸离开的日子里,我行走在天水的街头巷尾。每当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就会常常睁大圆圆的眼睛产生出莫名的幻想,希冀在人流中突然出现爸爸慈祥的面容和熟悉的身影。希望爸爸的离去,只是因为劳累和操心过度暂时去了某个地方稍作休息。时隔多年,这种幻觉一直存在着。” 这段文字,把她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
除了亲情,刘亚丽对友情的描写独辟蹊径。在《以莲的姿态,做一个温暖的女子》中,她回忆了与恩师谢月琴老师的深厚情谊。老师的才情和善良令她敬佩和感动,学校毕业后,她一直与老师保持着密切往来。老师去澳大利亚旅居,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伏羲庙吉祥物送给老师,祈望老师旅途一路平安。这些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刘亚丽重情重义的细腻,读后,感人至深。
旅行途中,刘亚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每次下笔,视角独特,妙笔生花。《大气盘旋的财神文化》一文中,她对财神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在楼观台景区的财神殿前,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她没有仅仅停留在热闹场景的描写,而是宕开一笔,围绕财神爷赵公明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把财神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祭拜财神,不仅仅执着于财富的追求,更应注重道德修养和勤奋持家。
在《泸沽湖,一个让心驻足的地方》中,她写道:“泸沽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峦。湖中的水草,随着水波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她不仅描绘了泸沽湖的美丽景色,还通过对湖水、水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
刘亚丽的文字清新灵动,自然亲切,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读者的心田。在《古城的玉兰花》中,她写道:“玉兰花的魅力,让一条古巷轰动整条街,一条街美颜了整座城,一座城惊艳了整个世界。” 这段文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玉兰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通过 “轰动”“美颜”“惊艳” 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了玉兰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玉兰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亚丽辛勤的付出也赢得了回报,她现在已经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百余篇,获得过第二属国际东方散文奖二等奖、第二届 “曲江楼观杯” 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首届 “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杯” 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创作的闲暇之余,刘亚丽担任着天水明德书院的党支部书记。几年间,她与书院领导及党员、文化界知名书画家和爱心人士一起,下基层、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进医院,开展献爱心、送书画、送温暖。有一次,在走进乡村活动中,刘亚丽和志愿者们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了书籍和学习用品,并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文学精彩的辅导讲座。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文学的魅力和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她还承担着在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天水市老年文化艺术联谊会的重要角色,每次活动中,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不仅参与其中,还经常应邀主持节目,表演节目,活动结束,她亲自撰稿,把活动办的有声有色。2019 年,《东方散文》杂志在天水举办全国作家采风笔会,她参与其中,从策划到组织,刘亚丽自始至终,她即是笔会举办人又是笔会活动主持人,三天的行程里,她又担当着解说员的角色。笔会结束后,赢得了参会作家们的一致赞誉。
我时常在想,一个女人的美绝不仅仅是外在的,只有血肉丰满、表里通透、内外兼修的立体美,才能焕发出持久光鲜的魅力。刘亚丽之美正是如此。我发现,她向往美、感悟美、创造美的不竭源泉正是来自她头脑之健、思考之勤、追求之不懈。她的散文,将亲情、乡情、世情演绎的如此清纯、精致,又将叙事、抒情、白描等手法挥洒得那么自然、娴熟、肆意,每一次赏读,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气象万千。
就在我写此文之际,天空又飘起了早春的雪花。那雪花轻盈,美妙,犹如刘亚丽的文字,无声而落,无香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