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和日暖的头像

风和日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3
分享

家书情结

在我家抽屉里,至今保存着当年我参加工作后,父亲写给我的一摞家书。偶尔翻出,闲来细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像一件件珍品,让我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我的家书情结,由来已久。记得自已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对家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那时,公社邮递员都把信件送到村里小学,只要每天放了学,我总是第一个从老师手中抢过一摞信件,蹦蹦跳跳、挨家挨户给人家送去。要是遇上不识字的老人,还要坐下来读给他们听,那稚语童声,时常让老人们开怀大笑,直夸我是个好孩子,临走时,还要塞给我一把香喷喷的花生。后来,除了义务送信外,还常为一些老人代写家书,当老人们句句肺腑之言,在我的笔下,变成无限思念和寄托的家书时,总是十分开心。上高中的时侯,大哥去外地当兵后,自已常盼着有信从部队寄来,因为那个年代当兵人寄的信不用贴邮票,盖上一个红色的三角章十分独特,要是谁家能收到有部队的来信,常常是很自豪的。期间,我也经常替父亲代笔给大哥写信、寄信,在期盼中忙忙碌碌,感觉挺有乐趣的。

最能感受到家书的温情和分量是自己参加工作离家后。记得刚参加工作后的一周多,自己还没来得及往家写信,就收到了父亲从老家寄的第一封来信。那天,回到宿舍捧读数遍,顿感一股暖流涌心头,父亲的叮嘱,母亲的期盼,字里行间透露出父母对远方儿子的关爱和寄托。信中父亲用朴素的语言,叮嘱我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多做贡献。此时,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那张慈祥的脸,仿佛看到了劳作了一天,文化并不高的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信的感人情景。可以说,父亲的第一封家书是我人生的坐标,也是最珍贵最难忘的。参加工作的头十几年间,也记不清父亲给我写了多少封信,字里行间,千叮万嘱,连着父亲的期盼和关爱。当然,那时我也时常往家里写信,汇报思想、谈谈工作,家书成了我们父子俩互相沟通交流的纽带。

七十年代中期正值我们金矿基建大会战时期,新工人睡地铺,喝塘水,远离城区生活非常单调,地面劳动是人抬肩扛,井下作业是人工推车扒毛,工作异常艰苦。有一次,我写信无意中流露出不愿在矿山干的想法,父亲当天晚上就给我写信,信中除了对我严肃批评外,主要讲了一些”服从国家需要、如何艰苦奋斗”等道理,鼓励我扎根矿山,安心工作。从那以后,我暗暗励志一定要好好干,不让家中老人操心。从那以后,我再给父亲回信时,总以乐观的态度谈工作,谈生活,报喜不报忧,当然父亲来信对我也多了些赞许。那些年,每年春节前父亲总能收到矿上寄去我获奖的喜报,老人家总是把喜报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我知道是当年父亲的家书激励着我成长,教我做人与处世,让我在工作中有了不断进步,并先后立过功,入了党,提了干,较早就成为一名国有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这进步,老父亲的家书功不可没。

后来,我儿子出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给他立了一个规矩,少打电话,多写信。我说,写信能把自己在电话里说不出的话语和感受写出来,写信能体味出业余平凡生活的充实,写信能锻炼提高日后的写作能力等等。我要求孩子必须学会多写信,常写信,勤汇报,孩子照着做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当然对他的来信,每读必回,只要发现消极动态和想法,总能及时动笔,循循引导和鼓励,使他如期顺利完成学业。

记得我的一位同事,当他上大学的女儿给他寄回一封信时,他高兴的不得了。他拿出信来让我看,我直夸这孩子懂事,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听了我的话这位同事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这就是家书带来的亲情之乐,这就是家书的魅力所在。

家书,是一种情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