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和日暖的头像

风和日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2
分享

难忘儿时春节“拥军情”

★宫焕臣

春节快到了,脑海里总能想起儿时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当时家乡农村很重视“拥军优属”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到了过春节这段时间,我们农村小学生的“拥军日”、“送慰问信”、“送春联挂红灯笼”等活动都很有特点。这种拥军氛围,确实影响着我们年幼的心灵,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崇尚光荣、热爱国防、热爱祖国”的信念,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了“家国情怀”、“立志保国”的远大志向。

节前“拥军日”。那时,小学生放了寒假以后,各个班都划分成六七个小组,一般是五六个人一组,由小组长带队于腊月二十四五,按老师提前提供的烈属、伤残、军属名单,分别到各家各户开展“拥军日”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到那些烈属、军属、伤残军人等家里干一些清扫卫生、挑水、垫圈、劈柴等力所能及的事,这项“学雷锋,做好事,给优抚对象送温暖”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年。记得每到这一天,我们小学生们都早早来到他们家,挣着让人家给安排活,有时人家不让干,我们就自己找活干,主动帮人家喂猪、烧火拉风匣、甚至帮择菜、洗衣服等,真是男女同学各显其能;记得人家的院子都扫干净了,还非给人家重扫一遍;人家的水缸满了,也要再挑一担放着,反正大家都想好好表现表现。

更有趣的是我们中间休息时,军属老大娘、老大爷还会给我们讲战斗英雄故事,使我们深受教育;在劳动中,我们累出了汗,大妈大婶就会帮我们擦汗;有时,我们干完一家觉得还不过瘾,就结伴跑到别的小组家帮着干,反正要忙活一上午才能回家,尽管小同学们都挺累的,但大家都很开心。

再就是我们每年寒假都要结合每次“拥军日”活动写一篇作文,记得,我每次写的专题“拥军日”作文,都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讲解,那时我曾感觉十分自豪。

争送慰问信。那些年,当地县委、县政府每年春节前都要印制一份较为精致的“给全县烈属、伤残、军属、复员、转业、退伍军人一封春节慰问信”。通常是大队按村里优抚对象人数从公社拿回来后,都由我们小学生挨家挨户送到那些“优抚对象”家中。只要慰问信一来,我们这帮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去帮着送。

说起这封慰问信,那时农村的优抚对象们特别看重,因为那个年代慰问信挂在家里被视为一种荣誉,谁家也不能拉下。记得有一次一位小同学送错了门,人家那户“光荣人家”马上就去找大队书记要,由于当时慰问信数量正好,大队书记没法只好安排大队会计到公社去再要了一张。我们送慰问信时,一般都是二人结伴,按照名单打听好住址才送,就怕送错了人家;有的住户搬了家,有的住户家里没有人,我们都要耐心打听好,有时要跑好几趟才能送到人家手中。每当我们送慰问信时,那些烈军属们都十分高兴,感觉这慰问信比送东西都珍贵。当时我们不理解,等长大了后我们才明白,因为他们都心系祖国,热爱国防,祖国在他们心中,儿女从军保家卫国是家人荣光。他们十分珍惜这种荣誉,不图回报,这种精神真是无价之宝。

送对联、挂光荣灯。每年大年三十日上午,一大早我们小学生全体都会自觉的到村小学校集合,拉队伍到大队部与村领导一起,敲锣打鼓为烈属、军属、伤残军人家庭送新春对联和光荣灯,挂新参军的军属牌。记得还给每家送上二斤猪肉、几斤粉条等,当时这让村里人都十分羡慕。

那时我们都抢着提灯笼、拿对联、提东西,实在抢不到就跟在队伍里嬉笑打闹。一路上大人敲锣打鼓,我们蹦蹦跳跳,好是热闹,当年那场景真叫人留恋。记得每到一家,人家家里老少都会出门迎接,总有年长者拉着大队书记的手连连道谢,他们由衷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关心照顾。当时敲锣打鼓送对联那气氛,确实感觉很热闹,很振奋人心的。锣鼓一响,满街都是人,欢天喜地的、热热闹闹的过春节的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让人感动。

现在,不论在那里,我只要一听见敲锣打鼓声,总会想起农村的春节,想起儿时春节的那段难忘的“拥军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