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和日暖的头像

风和日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8
分享

“盛满乡情”的记忆

◎宫焕臣

参加工作四十多年,身在异乡,对家乡的那份情感至今未减,特别是那扯不断的、浓郁的乡邻情,令人难忘。

当年最让我引以自豪的就是,每年回家探望父母,每次返回时都是大包小包盛满了乡情,那乡情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记得除了母亲给准备的一堆东西外,有本家大娘送的鸡蛋和花生,李家大嫂送的红豆和小米,还有墙东邻西的邻居们送的地瓜和芋头。这一样样、一包包家乡土特产代表了乡邻的心意,这亲情我一直享用着它。真的,每次探家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总是沉甸甸的,尽管带回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这礼薄情重的乡情,一次次感动着我。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探家时,不少街坊邻里、耍伴、同学都到我家来看我,他们问寒问暖,千叮万嘱,就怕我这个家乡人在外面吃苦受累,就怕我在外面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他们真的不把我当外人。

每次聊完家常,他们都要问我在家住几天,什么时候走?因为农村有些规矩,不错的街坊邻居都得给″闯外"回来的人“压包”,说是“留个想头”。有一次,邻家三大妈给我送来了她平时攒的十个鸡蛋,当时我妈说什么也不要,相互争执之下碰碎了两个,只见这位大妈又踮着一双小脚到别人家借了两个鸡蛋送了过来,这叫我当时真不知说什么好。后来,听我妈说,当时你三大伯正在公社医院住院,他们听说你要走就非要拿了过来,我听了心里就酸楚楚的,一直后悔了好多天。有一年春天,本家一位大哥实在没有东西送我,就悄悄背上半袋子地瓜干,到邻村换了一些粉条送了过来,要知道在七十年末这是他家人的口粮呢!有一位邻居,知我要回去上班,就到自家的自留地里把“没长大”的芋头刨了两垅,望着这白嫩的芋籽,让我惋惜,更让我感动。

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回家就告诉母亲说,现在我们外面什么都不缺,千万不要再让邻居们送东西给我了,再说路上带着也不方便。可母亲不知给他们说了多少遍,每次探家人家还是照送不误。我常想,乡村民俗,辈辈世世都这样,这人情、这心意是用金钱和物质换不来的。当年,一位长辈曾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不明白咱老家就这规矩,对出门在外的人特敬重,起码是村里有出息的人,回趟家总不能让你们空手走,也是希望你们能记住这个家,留恋这个家,能常回家看看,能在外面混出个样来给乡邻们争点光。我想,这就是淳朴的乡土人情和乡邻情结吧!这情结至今还是延续着,尽管这两年回家次数较少,但回乡一趟还是“心意”多多,满载而归。

当然,那些年我每次探家总忘不了给邻里们捎点心意,也是大包小包带回去一些莱州特产。回到家,老母亲就忙颠颠地挨家送,哪怕是两条鱼、两个螃蟹、几个虾、一包糖、一瓶酒、一包干果、一斤月饼他们也乐不可支;每次回家总感觉带的东西不够分的,现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欠乡邻们的情太多太多。那时,我只要回老家,就始终如一买这买那,也是样样数数装满一车,主要是买一些莱州特产,好回家与乡邻们分享。当年我的许多同事们看到后,都认为不可思议,说我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瞎倒腾。而我常想,正是有了这些亲情往来,才让我感觉家的亲近,身在异乡不忘本,更激励着我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乡情满满,让我出门在外心里踏实;亲情浓浓,让我离家千里不觉遥远。这正是:乡邻情结,意深绵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