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和日暖的头像

风和日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1
分享

母亲的电话情结

□宫焕臣

 早些年,老家老屋里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除几件过时的旧厨柜,一台收音机、一台黑白电视机、一部电话,老人就感觉很实用、很满足。特别是那部有线的红色电话,成了我家老人的挚爱。

 当年母亲把那部电话放在桌厨的最显眼位置上,总是擦得铮光瓦亮,上面还盖上一块红方手绢。邻里们不理解,可我知道母亲的心,因为电话这头连着老人的牵挂,连着儿女情长。

 记得,早些年我回老家探亲,父亲以商量的口吻对我说,村里现在可以装电话了,我和你妈合计着咱也装一部,要两千多块钱,你们姊妹四个分摊拿吧!再说你们整天在外面忙,你妈总惦记着不放心,有了电话也好联系你们。当时,我听了心里感到很内疚,忙说,电话的事马上办,我出钱,你们负责联系村里行了。两位老人顿时高兴的不得了。

 当那部有线电话装好后,第一个电话是母亲给我打来的。凭直觉,电话那头两位老人是一脸笑容。老人说,这回方便啦,咱能经常互相说个话,听个声。又叮嘱我说,要常来个电话,报个平安。我告诉母亲说,放心吧,我们会做到的。

 自从家里有了电话后,我除了有机会回家外,电话成了我们在外儿女与老人交流的平台。每当听到母亲朗爽的话语,心中的牵挂、忧虑、疲惫都消除的无影无终;每当听到母亲殷切的叮嘱,身上总感觉暖意融融。多少年来,两位老人总是在电话里叮嘱我,好好做人处事,积极努力工作,不论干什么都要干好;还不时叮嘱他们的宝贝孙子,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我也经常用电话向二老汇报在外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每当老人听到我工作有了成绩时,都高兴得鼓励我。多年来,我也没有辜负老人们的期望,本分做人,勤奋做事,在单位上一步步成为一名企业中层干部,儿子也大学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并成为一名业务骨干。可以说,家里的电话与老人功不可没。

 特别是前几年父亲病逝后,电话真的成了母亲的依赖。为了不让母亲孤单寂寞,少些牵挂,头两年我几乎隔天就与母亲通电话,后来由于工作较忙,就与母亲约定每周六上午通个电话,可以说是雷打不动。我们每次都相互问问情况,拉拉家常,相互间聊一些生活、身体方面的事情,每次她都很开心,每次她都不舍得放下电话。

 那些年,为了让老母亲高兴放心,通电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使老母亲感到“儿在千里犹在身边”、“不在一起不觉不孤单”的感觉。有的时候,由于我忙于工作,忘了给老母亲挂话时间,老人家就会打电话让住在老家城里的妹妹给我挂手机,因为他老人家当时还不会用电话挂手机,可能还因为往外地挂电话怕多花话费吧。等我回了电话,她就放心了。随着老人的年龄增大的原因,她老人家的牵挂,逐渐多了起来,一时我不给他去电话就不放心,甚至睡不着觉,对电话越发依赖和期待。

 她常对人说,儿女们在外,虽不常见面,家里有部电话就是方便,能在电话里经常听听儿女们的声音,就挺知足的。

 后来,我又花钱给老母亲买了一块手机,老人很快学会了使用,还总把它随身携带。有了手机,自然母亲与我们联系更方便了,她说,我这么大岁数,赶上了好时代,能用上手机全托共产党的福啊!用手机真好!当然,我也忘不了及时给她老人家充话费。

 于是我就想,老人们当今生活要求并不高,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在不方便经常回家的时候,能够主动多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多交流交流情感,我想这就是最简单不过的孝心吧。

(此稿,首发于2005年11月2日《中国黄金报》四版副刊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