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新年的殷切期盼。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尚不宽裕,过年便成了一年中翘首以盼的幸福时刻。而年画作为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深深地印刻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记忆中。
那时,山西长治多数家庭是用煤火做饭和取暖,屋内墙壁因而被熏得灰黑。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开始了屋内大扫除。人们先将家具搬到院里,然后用笤帚、抹布清扫全屋。打扫完毕后,在土炕周围贴上炕纸,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墙上糊上报纸,如此一来,墙壁便洁净了许多,屋内也亮堂了不少。待屋内收拾妥当后,就到了贴年画的时刻。
年关的西火小镇街头,小摊小贩摆卖的各种年画琳琅满目,油墨香四散飘逸,引得人们纷纷驻足挑选。在那个年代,多数家庭会在屋内正中央挂一幅毛泽东主席画像,人们称之为“中堂”,画像两侧配有“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或“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永念共产党”之类的对联。有些讲究的家庭还会用玻璃罩面,镶上画框,以此表达内心的崇敬之情,寄托自己的感恩之意。
在我关于年画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七十年代后期贴在炕头上的那幅年画。因为我那时年龄尚小,画名已经记不清了,好像是《我是小小杨子荣》。画面上,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像《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一样,头戴狗皮帽,身穿虎皮褂,正骑在老虎背上拳打虎头,既有少儿趣味,又具英雄气概,让年少的我对英雄人物心生向往。后来想起这幅年画,我似乎明白了作者的用意,他以少儿视角创作,对经典故事进行了艺术改编。因为我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在家贴了两年多。如今虽已过去50年,我仍记得那幅画面。
那时的年画种类多样,其中手绘版年画以其独特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尺寸比例约为85厘米×65厘米,画面人物鲜活生动,色彩搭配明艳和谐。这类年画有着丰富的题材,如《连年有余》中的胖娃娃圆润可爱,笑眼弯弯,萌态可掬,怀里抱着一条大红鲤鱼,承载着人们对衣食无忧、生活富裕的热望;《老寿星》中的寿星额头圆鼓凸起,银白须眉飘逸,他左手拄着龙头拐杖,右手捧着大红蟠桃,尽显福寿安康之态,饱含着晚辈对长辈延年益寿的祈愿之意。这些都属于传统吉祥寓意类年画。
手绘版年画充满魅力,影像版年画同样精彩。这种年画多取材于彩色电影,是连环画的“精编版”。画面由2张各印多幅小图的画面组成,每张分为2排竖式图画,每排4幅,2张4排16 幅。每幅小画宽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每排图画上方都有故事名称,每幅小画下方都有文字说明,这些小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类型的年画多翻拍自革命电影,如《杜鹃山》《红灯记》《沙家浜》《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等,画中英雄人物身姿挺拔、神情坚毅、正气凛然。这种题材的年画将英雄故事带入老百姓家,让革命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加深了人们对红色电影的直观印象,激励着广大民众砥砺前行。
除了上述常见的年画外,还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年画,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色彩。带日历的年画,上方大半印着电影剧照或电影明星,下方小半印着新年日历,既满足了人们对偶像的喜爱之情,又提醒着人们时光匆匆。此外,还有本地人自制的简易套色木刻神祇年画,如天地、灶家、老君、五道等,以及外地厂家印制的色彩丰富、工艺讲究的秦琼、尉迟恭木刻门神年画等,它们是民间文化的生动写照与传承载体。
这些各具特色的年画,承载了人们的丰富情感,扮靓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些丰富多彩的年画,不仅为每个家庭欢度春节增添了和美气氛,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记。
张贴年画是一家人的欢乐盛事。大人们先计划好贴画的位置,然后将买来的年画轻轻展开,用玉米面打好的浆糊,端端正正地贴到墙上,再用干净笤帚将画面刷平,动作轻柔而庄重。孩子们专注地看大人贴画,还不时主动地搬凳子、端浆糊,乐为父母当“帮手”。随着年画一幅幅上墙,屋内的单一色调马上变得绚丽多彩,成为人们喜爱的亮丽风景。张贴年画不仅是一种装饰行为,更是一条情感纽带,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节日礼序在和睦氛围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年画贴好之后,除了自家人欣赏,邻里孩子们也会结伴串门观赏,比谁家的年画更多、谁家的年画更好看,还会讲述从大人那里听来的画面故事,扮演画里的人物形象,模仿角色的形体动作,在玩耍中增进彼此友谊,在互动中相互传递快乐。透过年画,大人们会回味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展望新年里的美好愿景;孩子们心灵里会播下希望的种子,憧憬美好的未来。
光阴荏苒,时光流转。到了九十年代,年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了人们心里的一种记忆。如今身处生活富裕、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修建的房屋越来越美观,室内装修越来越精致,墙壁装饰多为时尚照片或艺术幕墙,这些装饰既简洁雅致又美观大方。
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回首往昔那个年代,因为年画宛如一束温暖的烛光,照亮了那一代人的来时之路,也照亮了他们的前行之途。那份关于年画的美好记忆,不只是个人情感的温暖归处,更是时代风貌的生动写照。它见证着社会的持续变迁,激发着人们的逐梦热情,永远熠熠生辉,留在大家心底。
写于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