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宝瑞的头像

龚宝瑞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31
分享

圈子

秦文在A省给一省级领导担任秘书,老家住B省H市的一个偏远小县农村,自大学毕业就在省城打拼工作,辗转多个部门,二十多年了,除逢年过节,平时很少回老家。

他善于思考,业余时间喜欢写点东西。因此,除了工作,八小时以外,他将很多时间用在创作上,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作品写了不少,一直沿用信件邮寄这种老的投稿方式,有时也通过电子邮箱投稿,很多作品见诸报端。

他勤奋好学,做事严谨认真,加之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被组织发现和看中,将其选拔任命为领导秘书。

自此,秦文对自己要求更严,为人处事更加低调,他将投稿作者署名由原来用真名改为笔名。

因中学时期,他在家乡的市委党报副刊就发表过一些文章,故对该报情有独钟。后来外出求学、工作,很多年没有再向家乡报纸投过稿。近些年,一种乡愁涌上心头,对家乡报纸的感情油然而生,再次激发他对该报写稿投稿的热情。

很多年没有看到家乡报纸了,如今副刊编辑是谁浑然不知。于是,他从网上百度搜索,知道了现任编辑的名字。因素不相识,他就给编辑礼节性写了一封短信作了自我介绍,连同稿子寄给对方。在5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寄去多篇稿子,结果全都杳无音讯。东方不亮西方亮,后来他将稿子试投给其他媒体,都被选用,有的获了奖,特别是有一篇稿子还在《人民日报》组织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中获奖,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因是写家乡巨变,结果,这篇稿子被B省重要省媒转发。

秦文百思不得其解,都说文学无国界,只要作品质量好,一般报纸副刊都能刊发。同一稿子在中央和省级媒体都发了,却在一个市级报纸发不了,为何上稿这么难?!遥想当年上中学时,也是给编辑寄稿,且从没见过编辑,还发表了好几篇。

在一次和家乡文友研讨交流会上,秦文讲了这个困惑,文友一语道破天机:你有所不知,这叫地域文化,你想想,本地的作家、文学爱好者都一抓一大把,副刊版面毕竟有限,编辑有自己的“朋友圈”,人家肯定是用和自己亲近比较熟悉熟人的稿子;几百万人口的一个市,就这一张报纸,能在副刊上一篇稿子,对本地作者来说,那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荣誉,很多人对此看的很重。因此,催生一种权力,编辑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着稿子的生杀大权。你虽是土生土长本地人,但一直在外地工作,人家不认识,毫无关系,这种情况下,你想能给你登吗?

有文友说,凭你的身份,何不走上层路线,通过找市里相关领导,将稿子推荐过去,那百分之百能发。

另一文友也讲了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件事,说前两年,他给国家最权威的某教师报的副刊投了一篇稿子,稿子是回忆师恩的一篇散文,作品真实感人,主人公是曾经教过自己的一位很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稿子投出一段时间后,他通过报纸副刊版公开留的编辑联系电话,打通了解刊用情况,令人出乎意料,编辑问他是老师吗,如果不是稿子用不了,他们只登老师的文章。自己不是老师,难道写老师的文章就登不了?!此回答让文友惊掉下巴,甚是哭笑不得。后来,稿子在其他媒体刊发,还被多家媒体转发。

听到这,秦文顿时不知该说什么,表现出一脸莫名的苦笑。

(作品原创首发《南北作家》2025年1月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