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四川省崇州市的青山绿水间。这里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国家4A级景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街子古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被誉为“川西水乡”和“青城后花园”。它的建制历史超过1000年,曾是五代时期的永康县治所。古镇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五代时,这里名为“横渠镇”,因横卧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到了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兵伐扰攘,古镇的繁华不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这里百业凋敝,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于是被人们称为“街子场”。
古镇的每一寸土地都沁透着文化底蕴和智慧光芒。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江城街是街子古镇的主要古街道,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风格简洁朴素。街道两旁的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这些古建筑群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建筑。
在古镇的银杏广场上,有五棵千年古银杏树,据说是唐代诗人唐求所种。街子是唐代著名诗人唐求的故里,唐公祠即为后人拜谒这位“一瓢诗人”的圣地。祠外有清代道光年间树立的“唐诗人唐求故里”石碑。江边还有一座手执诗瓢的唐求雕像伫立。传说唐求是一个唐朝的道士,常外出游览,认真体味人情世态,仔细观察山光水色。每有所得,他就写诗句,卷成一卷,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大瓢中。回家以后再把这些诗、诗联或初步成篇的内容,加以整理、修改、加工,使之完美成章。后来,唐求生了重病,他把诗瓢投入锦江之中。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已浸润损坏,仅得诗数十篇,为其所写诗稿的十之二三。后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
街子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还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它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一个值得探访的旅游目的地。古镇背后的大山叫“凤栖山”,因水兴商,传说是茶马古道中的一站,历来是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后有“诸番尽食永康茶”的记载,可见其曾经的繁荣。古镇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6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镇上还保存着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字库塔、明代水井、唐求故里等景点。
街子古镇的主要景点包括光严禅院、古戏台、银杏广场等。光严禅院始建于隋唐时期,是四川地区著名的佛教禅院之一,环境清幽,古木参天。古戏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性场所,周末有定期演出。银杏广场上有四棵参天银杏树,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
古镇有独特建筑字库塔,它是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塔身借用佛教塔的基本型制,砖石中空结构。外壁浮雕刻绘《白蛇传》等戏文片断和山水花卉。街子镇字库塔为川西地区仅存的精美字库。目前看到的字库塔为2009年修复的。古人有“敬惜字纸”“惜字得福”的文化信仰,字库塔的修建和维护寄托了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
街子古镇还有众多的雕像,如放飞机的孩童,让人想起小时候放纸飞机的情景;当街撒尿的男孩,让人联想到乡下的放牛娃,调皮而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独钓翁,不在乎能不能钓到鱼、能钓多少鱼,而在乎独钓的放空与自在;背式掺茶的茶官,四川的盖碗茶,茶铺里的茶官,算得上是四川的文化传承。现在成都的特色茶馆里,这样的掺茶技术还在继续上演;河边洗衣的女人,让人想起小时候长辈们蹲在河边或堰塘边的石头上,用木制的洗衣棒捶打清洗衣服的情景;驮粮的马队,街子古镇曾是茶马古道驿站,跟马夫雕像来个跨越时空的握手,遥想当年茶马古道的一路艰辛一路勇闯。
除了这些雕像,古镇还以其青石板路、木质建筑、各式小店与茶馆而闻名,展现了古韵今风。周边的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可以远眺古镇全貌,感受宁静与美好。这里的自然风光与古老建筑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
街子古镇的传统建筑风格令人着迷。那座红色屋顶的中国式亭子,坐落在翠绿的树林之中,被两座威严的石狮子守护着。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人们在亭子周围行走,享受着这片自然美景。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街子古镇,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一个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地方,一个让人沉醉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可以领略到自然的美丽,可以体验到生活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