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牛山蜿蜒的褶皱间,隐匿着一座仿佛被岁月轻柔呵护的集镇。它恰似一颗遗落在山坳里的璀璨明珠,静谧且质朴,那石墙土路,皆如史书般镌刻着时光的深深纹路。张大山,便是这集镇上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无比坚毅的修鞋匠,他的故事,也自此缓缓拉开帷幕。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在努力驱散山间那层如纱般的薄雾时,张大山便已挑起他那沉甸甸的修鞋担子,迈着稳健的步伐,稳稳地走向集市那个熟悉的老位置。他身材魁梧壮实,脸庞被山风与日光无情雕琢,显得黝黑且粗糙,然而,他的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山里人独有的坚毅光芒,同时又透着如暖阳般的温和。
“大山,今儿又这么早呐!”路过的乡亲满脸笑意地跟他打招呼。
“那可不,趁着早上凉快,能多干点儿活儿咧。”张大山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结实的牙齿,那笑容里满是对生活的热忱。
他的修鞋摊十分简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马扎,搭配一个破旧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工具箱。打开工具箱,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工具,有尖锐的锥子、有力的钳子、细密的针线,还有各种不同材质的鞋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摊子,却是他整个生活的重要寄托。
张大山家中兄弟四人,他作为老大,在物资极度匮乏的 20 世纪 80 年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着实紧巴。除了精心侍弄着家里那几亩贫瘠的薄田,一到闲暇时分,兄弟们便会相约一起上山打猎,下河捕鱼,以此来补贴家用。每当有所收获,一家人便会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即便只是些简陋的饭菜,也能充满着欢声笑语,那笑声仿佛能将生活的苦涩一并驱散。
张大山的妻子秀兰,是个典型的勤劳善良的山里女人。她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操持得妥妥当当,从不让张大山为此分神操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们茁壮成长,一个个体格健壮,且个个聪慧懂事,十分惹人喜爱。
“爹,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有一门厉害的好手艺。”大儿子小虎,常常蹲在张大山身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修鞋,眼神里满是纯真的崇拜。
张大山宠溺地笑着,伸手摸摸他的头,说道:“傻孩子,你们可得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去瞧瞧外面那精彩的世界。”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们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先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当一张张承载着希望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张大山和秀兰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他爹,咱的孩子可有出息啦!”秀兰紧紧握着通知书,激动得手都微微颤抖。
“是啊,这么多年,再苦再累也都值咯。”张大山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为了供孩子们读书,张大山干活儿越发拼命。寒来暑往,岁月在他的双手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布满了厚厚的老茧,还有数不清的伤口,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集镇也渐渐热闹繁华起来。张大山的修鞋摊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不仅修鞋的技术精湛高超,为人更是忠厚实在,从不坑骗顾客,因此在镇上赢得了不少好口碑,大家都对他称赞有加。
“大山啊,你这手艺,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喽!”一位老顾客满脸感激地感慨道。
“都是大家照顾我生意,我也就只会干这个,能帮上大家就好。”张大山总是谦逊地回应着。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孩子们大学毕业后,纷纷在大城市里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小女儿小燕更是留在了繁华热闹的都市,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时尚的白领。
“爹,妈,你们也别太劳累辛苦啦,来城里和我们一块儿住吧。”孩子们多次劝说父母。
张大山和秀兰却总是微笑着摇头拒绝:“这里是我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是我们的根呐,我们舍不得离开。”
张大山始终没有放弃他的修鞋手艺,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艺愈发精湛,生意也越做越好。他的修鞋铺从最初那个小小的摊子,逐步变成了一间整洁干净的小店。后来,在孩子们的建议与帮助下,他又开了一家皮鞋专卖店。
专卖店的生意日益兴隆,而张大山也从曾经那个年轻力壮的修鞋匠,慢慢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可他依旧钟情于坐在店里,亲自为顾客修鞋。每当此时,他那专注投入的神情,仿佛又将他带回到了过去那些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爷爷,你修鞋的样子好厉害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好奇地盯着张大山,眼中满是钦佩。
张大山笑着递给她一颗糖,和蔼地说道:“等你长大了,肯定也能学会好多好多厉害的本事。”
有一天,秀兰在整理旧物的时候,无意间翻出了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穿着破旧的鞋子,可脸上却洋溢着无比纯真灿烂的笑容。
“他爹,你快瞧瞧这些照片,感觉就像昨天发生的事儿一样。”秀兰不禁感慨万千。
张大山轻轻接过照片,仔细地端详着,眼中满是回忆与感慨:“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咱们也都老咯。”
虽然日子越过越红火,但张大山和秀兰始终保持着山里人骨子里的质朴与勤劳。他们时常会给孩子们寄去自家种的新鲜粮食,还有山里特有的各种特产。每到节日,他们就满心期盼着孩子们能回家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
又一年春节,孩子们都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中。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温馨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
“爹,妈,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最想念的就是家里的味道,还有你们。”小虎感慨地说道。
张大山看着孩子们,眼中满是慈爱与满足:“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们就安心放心啦。”
在这个宁静祥和的伏牛山集镇,张大山用他那双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修鞋手艺,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同时也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迁。他的故事,宛如一首质朴无华的民谣,在岁月的长河中,悠悠地流淌着,温暖且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