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响沙的头像

响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4
分享

有句老话,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乍闻,觉得真是胸无大志——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夙兴夜寐,奔波劳碌,竟是全为着“口体之奉”。这与动物毫无二致。“吃”岂不是让自诩为万物灵长的我们颜面扫尽。国以土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高级“吃”客们的冠冕堂皇,远不及孔老夫子实在,他老人家教导我们“食色”性也。既然“吃”是人之本性,那还讨论什么?遮掩什么?客气什么?套用一句古话,“吃它娘,喝它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离经叛道跃然纸上,流氓嘴脸呼之欲出,造反精神栩栩如生。该出口时就出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吃到沟满壕平不罢休,不喝得痛快淋漓不罢休。

与西方神话比较,中国神话实在不是盛产。寥寥无几的神话故事,不是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就是恨海刑天,似乎我们的先祖都是犟眼子,专跟“老天爷”较劲儿。待到“大禹治水”,好像明白一些了。古代先民颠扑不破,战天斗地,整治湍流,其目的,用《白毛女》喜儿的话概括,就是“我要活!”而生存的第一要义就是“吃”。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赖以裹腹的五谷——稻、黍、稷、麦、菽。虽说“五谷”在中国最早驯化与栽培,可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我们先民“吃饱”的时候却少得可怜,更多的时候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常常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道出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实质,“满写着吃人两字!”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你不是吃人,就是被吃,吃与被吃,好之为之!

中国历史是一部忍饥挨饿的历史,就如同一张蠕动的填不饱的胃。在更多的时候,这张胃幻化成中国的版图。嗷嗷待哺成为常态。辘辘饥肠成为动员令。造反!平叛!王朝倾覆。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山河破碎,黎民涂炭。一盛一衰,一治一乱,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置身其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纵马四望,“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啼。”不是战死,就是饿死!与其在沉默中死亡,倒不如在沉默中爆发!纵观历历王朝,不论最终坐天下的是谁?打天下的永远是受压迫受剥削最深重的奴隶、自耕民与平民百姓。因为他们的腹中无食,缶中无粮。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良工难琢朽烂之木。只有揭竿而起,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陈胜吴广之流,振臂一呼,天下影从。何也?活不下去!人生最可宝贵的是生命。可连粥都糊不上嘴的时候,命就不值钱了。要啥没有,贱命一条。来去无牵挂。脑袋掉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均贫富!第一次让苦难深重的中国农民站在了暴政的对立面,站在了反压迫反剥削的大旗下,站在了争取自身解放与自由的阵营中。均贫富!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不均我来均之的革命理想,从此,解决温饱问题成为中国社会不朽的课题。

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是一部改善民生的奋斗史。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打土壕分田地,是均贫富的继续,目的是让农民有地种,有衣穿,有饭吃。对普通人来说,是“家中有粮心不慌。”对军事家讲,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离开了吃,再好的理论,也是一纸空文;再好的理想,也是苍白无力。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经济封锁,解放区发起了大生产运动,口号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上自我党我军的高级首长,下至普通一兵,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这场政治运动。再崇高的革命理想,也不得不从解决肚子问题开始。为了战胜老蒋,争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我党在七大前召开了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改革大纲。土地改革最大限度地唤起了农民的革命意识,是最有感召力的动员令。“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缴军粮;最后一个儿,送他上战场!”即使是刚从战场上俘虏的敌兵,听说家乡土改了,也高兴得撕下国军的帽徽,重新拿起枪投向了保卫胜利果实的战场。

新中国成立以后,吃!仍是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三大改革是为了吃!五八年的大跃进是为了吃!六十年代的大食堂是为了吃!六千多万人吃不饱,着实让新中国的领袖们煞费苦心。贫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一直为国人梦寐以求。邓小平先生推行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落实农村土地生产责任制,出发点还是要解决十亿国民吃饭的问题。

如今,“吃”成了文化——饮食文化。红极一时的央视档“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各地“小吃”演绎得美仑美奂,香艳无比。相较于“大吃”,“小吃”更草根儿,更平民化,更具诱惑。“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爆冷,离不开一个大前提——我们终于吃饱了!这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不能媲美的。我们打着饱嗝,嘴里流油,舌尖噙蜜,大腹翩翩,满面红光。我们吃饱了!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拒食帝国主义的面粉也不会饿死人!我们吃饱了,但我们仍然发愁!一日三餐,过去我们想吃却没条件吃的鸡鸭鱼肉,我们吃腻了!过去我们不得不吃不吃就没得吃的青菜萝卜似乎更对我们的口味。我们常常暗问自己怎么了?却虎着脸,瞪着牛眼,斥责我们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的肠胃生了“骄娇二气”,骨头肌肉松弛到无缚鸡之力,连续爬五层楼也会气喘,也会汗流浃背,也会长吁短叹。叹时位移人,叹事过境迁,叹英雄迟暮,叹似水流年。于是开始埋怨杀草剂、杀虫剂用得太多,埋怨荧光粉,埋怨瘦肉精,埋怨亚硝酸盐,埋怨清化油,埋怨苏丹红,埋怨……我们要埋怨的太多,最后,只有恨!恨商贩黑心,恨政府监管不严,恨自己记食不记打!可是没用,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尽管不安全,我们却改不掉生物本能。哪怕是饮鸩止渴,我们仍然无法停止咀嚼和吞咽。我们是无权管住别人明目张胆造假,又无法管住自己贪得无厌的嘴巴。无奈!让我们选择了麻木缄默。无助!让我们选择了逆来顺受。悲哀!让我们无动于衷而又愤愤不平。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吃,从来没有像今天有如许多的选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门别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讲究档次。脾软气虚食少的人,讲究!节食瘦身减肥的人,更讲究!农村人挨饿的时候,城里人吃细粮;农村人吃饱的时候,城里人已经小康;农村人吃肉的时候,城里人开始尿糖。吃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乡下人的鸡鸭,城里人的菜糠,满拧!而正是这种错位,这种别扭,这种逆火,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反差!也许这画面难称和谐,却佐证了我们餐桌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衣食无忧的时候,“吃”出文化来,绝对是一种高雅!食文化,不再是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普惠制下的大众消费品。

我突然想起常挂在母亲嘴边的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也联想到父亲曾经对我的忠告“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香嘴臭屁股——好吃懒做——在中国传统道德里,是多么令人不屑与鄙夷,然而,有谁曾想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想方设法地保障食品安全,又旗帜鲜明不遗余力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它代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时代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不论多久,不论多发达,不论什么时候,我们的餐桌绝不能缺席美丽的中国梦。不能让国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就不能算作真正的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