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多难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一生鲜有作为。她出生于封闭、保守、落后的中国旧农村,父母靠种本家地主的一百多垧地过活。在众姊妹中母亲行三,大姐从小作了童养媳,二姐是外婆收养的孤女。因为缺人丁,母亲很小就开始做家务;因为家里不宽裕,母亲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力。长到十二岁,母亲才踏着新中国的扫盲浪潮跨进学堂。班里的同学讥她是个“大学生”,但倔犟的母亲却用学分第一回敬朝向她的白眼。
少女时代的母亲向往着城市生活,她孤身离乡,热切地追寻着心中彩虹似的梦,整个人就像一颗水珠,只要有阳光,就能放射出异彩。然而,由于乡村经济贫困, “男不进,女不出”的村规,冻结了母亲的户口。迫不得已,母亲嫁给了同村出来在鞍钢运输公司上班的父亲。母亲以牺牲与大学毕业生的婚恋为代价,换来了一张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2年工厂停产整顿,本不在下放之列的父亲,却因生性耿直,禁不住厂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动员下,抱着有一身力气到哪儿不吃饭的朴素思想,未与母亲商量,就变卖了房产,递上一纸申请,将自己放还老家,也将母亲长作城里人的初衷击得粉碎。母亲心有不甘,怀抱出生不久的哥哥,在城里苦撑了近二个月后,终因心力不济,退居乡下。母亲善厨艺、能理发、会缝纫,是邻里间出名的巧媳妇。母亲耻于离婚,并因此种下了不幸的种子,最终被不幸的婚姻所埋葬。
母亲从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为了盖房子、供我们念书,母亲学会了编草鞋。从割苇运输到切梢晾晒,从分蘖破条到打底编帮,再到收口,一双草鞋编下来要有十几道工序,全靠耐力与心灵手巧。我们乡下有句口头禅“草鞋三两三,编到月中天”。编草鞋的辛苦可见一般。母亲的手艺好,编出的草鞋楦正形美,经纬匀细光滑。父亲背到北边儿市场走街串巷贩卖,每回都能卖上个好价钱。母亲一编就是大半夜,手指僵直,腰背酸痛,脖颈麻木,是家常便饭。尽管如此,她仍抽出时间辅导哥哥的功课。哥哥从小厌学,常背了师长逃课,几门功课都不好。乡下有“不打不成器”的古训,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哥哥依然劣习不改。母亲仿效孟母“毁鞋教子”,才使哥哥痛改前非,安心读书。
三十九岁时,母亲害了病,经住院半年多的救治,命算保住了,身子却弱不禁风。在痛惜哥哥退学持家后,为了督促体弱噬睡的姐姐,母亲常常陪读到深夜。每回从梦中醒来,我常看见姐姐伏在昏黄的油灯下,母亲合衣倚坐在墙角儿。摇曳的油灯信子,在母亲身旁的墙壁上,打出一帧闪烁的执著的剪影。在母亲精神贵恙后,父亲常说母亲的神经就是那时累坏的!姐姐升入高中住校后,母亲又把全部精力转移到我的身上,她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把“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挂在嘴边。她也并不真的懂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是在我写完作业想出去玩耍的时候,逼迫我抄写当天学习的课文,字迹潦草了,她就会当即撕掉,必须重作,直到写好才行。这让我失去了许多童年的欢乐,但也在日日的抄袭中,培养了对文学的喜爱,陶冶了性情。有一次,在同学读课文时,我因心不在焉被老师突然叫起,慌措间找不到行,只好脱书口诵。老师破天荒地“表扬”了我。其实,我这点雕虫小技也只与卖油翁同出一辙,“无他,唯手熟尔!”后来,我代表学校参加镇作文竞赛,还稀里糊涂地得了奖。这些,实在是渗透着母亲的心血,体现着母亲不曾说破的良苦用心。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太看中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是母亲年复一年的守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不妨把目标定得高些、远些,然后只管埋头努力;抬头的时候,也不要为结果分心。
很不幸,母亲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精神失常。尽管姐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读完了高中,却因三分之差而名落孙山。为了帮助父亲,照顾母亲,料理家务,她毅然放弃了重读的机会,回乡当了村小教师。我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师范。我们都没有实现母亲当初给我们制定的人生目标,但却凭着自己后天的努力,跨入了大学校门。我们没有在凡尘俗事中苟且度日,始终不渝地追寻着光明的人生前途,这是时代使然,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母亲当初潜移默化的熏陶!
我要感谢母亲,感谢她给我们的关爱以及苦难。要知道:生命常常在蜜罐中枯萎,苦难却反将人生滋补得格外茁壮。尽管现在母亲已成废人,但有母亲在,我们就有奔头;因为母亲在哪,家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