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管金定的头像

管金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8
分享

趣话“弹涂钻竹管”

弹涂真冤!不知怎么就杠上了台州人,被台州人世代嘲讽。“好稳弗稳,弹涂钻竹管。”把弹涂说得犹如“守株待兔”里的兔子,“太公钓鱼”中的愿者。却谁知,“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弹涂钻竹管,亦如“篱间黄雀”般的可怜。

弹涂即跳鱼,我们方言读作弹湖。《海错图》记:“跳鱼,生闽浙海涂,性善跳,故曰跳鱼,亦曰弹涂。怒目如蛙,侈口如鳢,背翅如旗,腹翅如棹,褐色而翠斑。”“张汉逸曰:一种瘦小者名海狗,无肉,人不捕;一种肥大而色白者,名曰颊,味薄不美。”

清象山诗人钱沃臣有诗:“百家嫩外起腥风,九曲溪前鱼市通。竹叶薨胜枫叶薨 , 梅弹涂味胜梅童。”其梅弹涂句下自注曰:“弹涂鱼亦名跳鱼,似土哺而色黑。许有细青斑,跳跃海涂中,如手指之按弦索,故名。”

我们通常所称的弹涂,只是跳鱼的一种,其同类还有“爆眼”、“赤鲶”,以及“硬腰”。跳鱼善跳,唯弹涂为“花式”跳跃,跳跃时“如手指之按弦索”,故名“弹涂”。弹涂怒目如蛙,故我台州亦将目大突出称作“弹涂睴”,“睴”读“钝”音,后亦有赞誉孩童大眼睛之萌态意。“爆眼”,方言读若“包眼”,也叫“老趵”,既因“目突”,亦因“善跳”,故有诸名。“赤鲶”、“硬腰”较难辨,但炒干后易认,弯者赤鲶,直为硬腰,赤鲶味佳于硬腰。不知《海错图》说的“瘦小者名海狗”的是硬腰?赤鲶?或是他物。路桥道情《唱鱼名》有句唱词:“弹涂讲起不稀奇,硬腰赤鲶搭尔表兄弟。”方言“搭尔”就是“与你”的意思。

《海错图》曰:“潮退则穴处海涂。捕者识其性,多截竹管,布插涂上,类如其穴,潮退以长竿击逐,尽入筒中。”弹涂性敏捷,喜穴居,平时出洞觅食,稍受惊动即退入洞穴。渔民识其性,截取近尺竹管数十,以艓载之,埋于泥下,盖上涂泥,并用手指钻孔,伪装成弹涂洞穴,然后边挫艓边用带梢竹竿甩打,弹涂受惊,慌不择路,就掉进了弹涂管里,渔民轻松取走。《海错图》描绘的截竹诱捕弹涂的情景,也是台州俗语“好稳弗稳,弹涂钻竹管”之来历。方言管旧时除本音外还有二音,管即锁,故论锁亦以管计,如一管锁、二管锁,读关,上声;又读滚,竹筒有底者曰竹管。“竹管”即有底竹筒,方言读若“竹滚”。

竹筒诱捕弹涂,并非台州独创,是东南沿海的传统作业方式。《重刊兴化府志》介绍福建莆田人诱捕弹涂,是“抟土为筐,以罩其穴,别为浅穴其旁。鱼出游,人逐之,则入赝穴,因就执焉。”清代镇海著名诗人姚燮也写有“膝骑海马似飞凫,截竹为筒插满涂。”句中的“海马”,就是海涂滑行的小木船,有些地方叫木马、泥马、滑艇,但台州叫“艓”,读若“忝”,“膝骑海马”就叫“挫艓”。《黄岩县新志》载:艓,“海涂中用脚牮行之小舟。”“艓”乃古音,古诗有句:“翠羽饰长纶,蕖花装小艓”,“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弹涂真冤!“好稳弗稳,弹涂钻竹管。”台州人创造俗语以嘲讽也就算了,还把“弹涂钻竹管”编进传统道情,广为传唱。温岭道情唱曰:“行贩老师造落一套长筒管,送去搭尔弹涂两对门,泥做泥缸光启启,弹涂出洞眼昏沉,见人插落弹涂管,一弹弹进弹涂管里难逃生。”路桥道情唱得更加生动有趣:“讨海老兄鬼调大得像宝盆,毛竹脑头解落一对长筒管,插在东海泥下尺把深。弹涂眼子生得准,挈牢一记悬空天斗打进长筒管。”“鬼调”即鬼计,“像宝盆”令人难解,兴许为押韵而随便凑的词。“毛竹脑头”就是毛竹顶部较细长处,“解”即“锯”,“悬空天斗”就是空翻。

其实,弹涂也不冤,深受台州人喜爱!台州自古就有“一梗弹涂熬镬菜癟”的俗语,盛赞弹涂味之鲜美。“菜癟”即梅干菜,可见,在台州人眼中,“弹湖熬菜癟”远胜“梅菜扣肉”。台州的弹涂还以干货闻名,乃弹涂中之珍品,自古就畅销于闽中,深受闽人喜爱,《海错图》亦称“浙中惟台州炙干者味佳”。弹涂干还是台州人“坐月子”的最佳营养补品。

(本文首发于2025年2月23日《台州日报》“华顶”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