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地享耳的头像

吴地享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3
分享

家在江南

浩瀚东海,滚滚长江,烟波太湖,都是水的世界。东海以西、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斑斑点点镶嵌着葱茏的山丘。山丘算不得雄伟壮观却也着实俊俏秀美。这片山水,钟灵毓秀,风光旖旎,属于江南。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里,江南是鱼米之乡,是富庶之地。其实,江南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它不仅是一个简单而有具象的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蕴含意象的文化概念。一个“江”字便透露出了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水的存在与丰沛。水赋予了它谦卑灵动的性格与曼妙多姿的形态。一个“南”字,预示了它是一个向阳、温暖与湿润、适宜万物生长的地方。江南,是一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风景旧曾谙”的地方。

八百里太湖烟波浩渺。太湖之水东流,流到苏州古城,孕育了苏州这座历史名城。翻阅历史,苏州拥有五千年中国农耕文化的土壤和三千年吴文化的根基,以及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历史。受千余年佛、道教文化的熏陶,有唐代城市格局和宋代街坊风貌的烙印,经明清盛世文明的浸润,苏州这座城市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人类文明。春秋时期,吴国称霸一方。苏州城乃是春秋故都。自宋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开始远播。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城市繁华。“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唐伯虎的《阊门即事》绘出了明代苏州繁华兴盛的图景。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历史上,苏州的富庶与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苏州过往的一切,如历史的悠久、经济的发达,以及文化的灿烂,等等,均已无须赘述。

苏州的灿烂与辉煌,今天还在延续。苏州工业园区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现实的例子。苏州人在科学保护古城的同时,在城东规划了一座新城。新城的城址原是一片池塘洼地,洼地里嵌着金鸡湖等大小不一的湖泊。当地居民主要种植茭白、莲藕、水芹、席草等水生植物。30年前,苏州人在这片池塘洼地里开启了一场改天换地、旧貌变新颜的伟大试验。短短30年的时间里,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拔地而起,蓝图变成了现实,惊艳了整个世界。苏州的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早在20年前,也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0周年的时候,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的评选中,苏州一举捧回了“年度城市大奖”。当时,组委会给苏州的颁奖词是这样的:“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 显然,苏州灿烂与辉煌的延续,绝不是简单的守旧与重现,而是在守正与传承中创新与突破,在与时俱进中走向新的灿烂与辉煌。

如今,在金鸡湖畔漫步,可以领略勃勃的生机与崭新的风貌,可以感受发展的脉搏与奋进的力量。金鸡湖,波光粼粼,清澈澄明,如芙蓉出水的仙子。湖面上,帆船点点,水光潋滟;蓝天白云,水天一色;蜿蜒的栈桥似仙子的衣袂,在风中飘舞,在夜色的灯光里绚烂夺目。湖岸上,绿草如茵,高楼林立,马路宽敞,车流滚滚,人流如织。湖的东西两岸,国金中心一柱擎天,东方之门虚怀若谷,摩天轮转动着发展的年轮。苏州之眼,一眼千年。

在这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金鸡湖畔,在过往30年如火如荼、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我的身影,有我的汗水,有我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有我的似水年华与岁月静好。苏州工业园区这座活力四射的新城,是我工作与生活的地方。我的家,就在江南的这座崭新的城市里。

太湖的水流经苏州古城到达城东的金鸡湖后,没有就此停留。其中的一支,往南流经独墅湖,再折向东南流进了澄湖,继续往南便到了肖甸湖。然后,一部分向南到了白蚬湖后,进入急水港;另一部分向东流入天花荡,再向南经太师淀进入急水港。急水港的水继续向东奔流,直至汇入浩瀚无垠的东海。

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是太湖流域层层叠叠褶皱里众多明星古镇中的一员。据《周庄镇志》等相关史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周庄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旧时的周庄称贞丰里。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应熙与夫人捐自家田舍200亩兴建“全福寺”,里人感念其恩德,将贞丰里改称“周庄”。

江南的周庄,湖荡淀水体星罗棋布,江河浜水道蛛网交织,是太湖水流向东海途中的一个驿站。古镇之东、南、西三面环湖,北面有急水港相隔。4000年前,大禹治水,足迹遍布九州。治水功成,在绍兴会稽山汇聚诸侯,稽核功绩,论功行赏。《尚书.禹贡》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是太湖的古名。这里的“三江”是指东江、娄江、吴淞江,是太湖向东海泄水的三条通道。娄江、吴淞江至今完好,并仍发挥着作用。只有东江久远时已经淤塞,之后语焉不详。不过,周庄人在清嘉庆《贞丰拟乘》里找到了周庄古镇北面急水港的相关信息:“原名东江,为太湖主要泄水道之一。”二十世纪70年代,曾有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专家到周庄实地考察发现,急水港的水底有东西向的深槽,深槽旁边有石堤残存,深槽与白蚬湖、澄湖中的深槽相连。据此推断,急水港是“三江”之东江的一段故道。

900余年前的周庄,金戈铁马,硝烟四起。宋朝名将韩世忠率军驻防周庄,在肖甸湖的东岸安营扎寨。彼时,肖甸湖里战船云集,宋将梁红玉身披战袍,擂鼓指挥宋朝水军抗击金兵。击退金兵之后,许多宋军老兵不愿北上,聚集在肖甸湖的东岸繁衍生息,树旗为识,形成村落“旗庄”。整个村庄,由竖头江、西娄江、三株浜、后村港、下其港等河道经纬而成,河水向西可汇入肖甸湖、向东可流进太师淀,在急水港集合后,一路欢歌,奔流到海。在水乡周庄,天花荡以南,太师淀以西,肖甸湖以东,这个北宋时因树旗为识而形成的村庄,便是我的老家,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

沧海桑田。周庄境内曾经是“东江”如今是急水港的北侧,西面与肖甸湖相通,东面与太师淀相连。此湖、此淀,曾经碧波荡漾,后来围垦造了田。如今,湖、淀里留存着一些湿地与细水河道。这些湿地与细流,恰似我离开故乡数十年后,依然留在心底里的那份对生养故土的思念之情眷恋之意,虽没有湖、淀里的汹涌波涛,却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叮咚作响,从未停息。

        二零二五年二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