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农历二月,一场雪悄然而至,这着实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我所在的这座小城也难见大雪纷飞的盛景。去年冬天,只下过一场如毛毛雨般的小雪,那时我还为此写了一篇怀念雪的散文,没想到,今年的这场春雪,竟如此慷慨地降临。
雪后的世界,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虽说是大雪,可到了下午雪停的时候,马路上和田地里的积雪并不厚实,更多的是雪后的积水。毕竟已经是阳历三月初,冬季的“九九天”已步入九九,按常理,天晴时都该穿单衣了。但这雪,还是为大地带来了别样的景致。树杈间、繁茂的不落叶树叶上、菜地里、房顶上,但凡寒冷之处,都能看到成片成堆的雪迹。那些常青树的树叶上,大团大团的雪坨,就像盛开的白色花朵;开着繁茂红春梅花的花树上,积雪覆盖,犹似满树的白花,红白相间,美不胜收。这样的雪景,对于一年四季少见雪的我来说,内心满是欣慰与兴奋。即便寒风凛冽,雪团雪水随着风吹树叶簌簌落下,我也顾不上寒冷,忙着用相机定格这难得的美景。
漫步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儿时在乡村听到的关于三月雪的说法和讲究,渐渐涌上心头。农历二月,出九之后,天气逐渐暖和,人们劳作或上街时,都纷纷脱下了厚厚的冬衣。这个时候,有人便想着把穿了一冬的棉衣拆洗晾晒,准备收起来。可经验丰富的老人总会念叨:“二月莫把棉衣拆,三月还有桃花雪。”这句谚语,饱含着老一辈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
当真正到了农历三月,若下起雪来,那说法就更多了。“三月雪盖头,大麦小麦收半秋”这些农谚无一不在诉说着三月雪对农事的不利影响。三月,本是万物复苏、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场雪,却可能带来诸多灾难。大雪可能会冻伤蔬菜幼苗,让菜地里的蔬菜难以茁壮成长;对于麦子而言,此时正是返青拔节的重要阶段,大雪的重压和低温,会严重影响麦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穗粒数减少,最终只能收获半季的收成。不仅如此,三月雪还预示着天气的不稳定。“三月雪,四月霜”,如果三月下雪,那么四月很可能还会出现霜,这意味着气温回升之路充满波折,人们不能过早地减少衣物,也不能放松对寒冷天气的防范。而且,“三月下雪寒回头,春寒必定到谷雨”,寒冷天气会反复出现,整个春季都可能笼罩在低温的阴影之下,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此时正处于农历二月初,这场雪与阴历三月雪截然不同。二月的雪,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随着雪的融化,雪水渗入土壤,为农作物带来了充足的水分,滋养着沉睡一冬的大地。对于刚刚开始新一年生长的农作物来说,这雪水就像甘甜的乳汁,让它们在生长初期便能汲取足够的养分,茁壮成长。田野里的麦苗,在雪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仿佛是在对这场春雪表达感激之情。菜地里的蔬菜幼苗,也在雪水的轻抚下,努力伸展着身躯,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站在田野边,看着这一片被春雪洗礼过的土地,我心中感慨万千。大自然就像一位神秘的画师,用它独特的笔触描绘着四季的画卷;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通过不同时节的气候变化,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智慧。春雪,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二月的雪,带来的是希望与生机,它让大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开端;而三月的雪,却隐藏着对农事的不利因素,它是大自然的警示,提醒人们在享受春天温暖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
这场春雪,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村的生活。那时,每一场雪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小伙伴们在雪地里嬉笑玩耍,堆雪人、打雪仗,双手和脸蛋冻得通红,却乐此不疲。如今,时光流转,那些纯真的岁月已渐渐远去,但对雪的那份热爱,却始终未曾改变。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能有这样一场春雪,让我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漫步在春雪的大地上,进而就想到,雪后的天空会渐渐放晴,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此时,我会带着满满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渐渐远离这片银白的世界。我知道,这场春雪只是大自然漫长轮回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所蕴含的希望与隐忧,却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一段珍贵的记忆。
2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