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忠山的头像

郭忠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4
分享

抹不去的回忆

如流水般娇柔的月光,透过小院的屋顶,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慢慢地流淌下来,碎碎地洒了一地。

透过通透清亮的酒杯,与月光对视,眼里就开始多了几份迷离。路过的风,携着秋虫的呢喃,有点多情地翻开一页一页过往的时光……

抿一口酒,再呷一口茶,酒的清欢润进茶里,茶的馨香浸入酒里,缓缓地润进咽,滑进喉,最后一股脑儿地潜人的心灵深处、再深处……那些久违的心绪一涌而出,在这寂静的夜里愈发的清晰起来,人和时间被这空旷的时空锁定。

那是一个和今晚一样的夜晚,月光也如今晚一般的皎洁。一辆吉普车孤零零地停在空寂的抓喜秀龙草原上。草原上满是舞动的风,初升的月光斜斜地照在马牙雪山的顶上,一座座被雪覆盖着的山峰就像一个个穿着银色铠甲的勇士,守护着雪山脚下的藏族村落。

风还在呼呼地刮着,一颗颗稀稀疏疏的星星跟着风散落在草原上,风开始变得有点冷,月色下映照下,吉普车旁,几位穿着军装的战士已经忙碌了大半天了。看来这车一时半会是修不好了,大伙儿从行李箱里找了几件衣服,裹在身上,打着手电继续忙碌着……

空阔的草原上,月光照亮了一座座银色的毡房,毡房外,星星点点的篝火忽明忽暗。夜愈发的冷,那几位穿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被风吹的有点瑟瑟发抖,只好挤在吉普车里一边取暖一边吃起了压缩饼干。

马蹄嘚嘚,一束光由远而近,渐渐地清晰起来。随着一股淡淡的草原上特有的幽香,一批骏马停在了抛锚的吉普车前。

“金雕来了要找窝,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来了要歇脚。你们为什么不到我们藏家的毡房去暖暖身子、歇歇脚?”那声音清澈悦耳,仿佛草尖上清晨的露珠,温暖和而柔美。

说话间,一个身型清瘦、身着黑色披风的藏家女子,跃身下马。几名战士从车里钻出来、迎上去说:“谢谢姑娘的好意,我们的吉普车坏了,我们这几个男人,去你家的毡房也不方便呀!我们还是在车子里凑合一晚上吧……”

姑娘一听就急了,满脸疑惑地说:“车子要等到明天才能修,这草原上的夜冷的很,难道你们要冻死在荒天野地里吗!”

接下来,姑娘再次发出了邀请:“咱藏家的毡房就是你们的家,还是进去歇歇吧!”

看着大伙儿还有些犹豫,姑娘有一次热情地招呼了起来:“我叫卓玛,是阿妈让我来请你们到毡房里去歇脚的!阿妈说金珠玛米就是咱的亲人呐……”。

帐篷里,牛粪煨着的火烧的正旺。火盆边忙碌的老阿妈,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年轻的卓玛不停地招呼着大伙儿,俊美的脸蛋被酥油灯照的透红透红,隐约中有一份羞涩的美。条几上刚出锅的羊肉、金灿灿的馓子、带着花纹的千层大月饼,还有阿妈热腾腾的酥油茶、青稞酒……那分明是一份热情和真诚!那一刻大家感受到的是一种迎面扑来的亲人的气息和温暖。

阿妈一边忙碌一边说:今天是“八月十五节”,是团聚的日子,怎么能让你们在草原上挨饿受冻呢?

看着大家慢慢地没有了拘束,老阿妈也打开了话匣子:“金珠玛米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老阿妈开始喋喋不休的回忆起往事:

那是1960年的冬天,那一年老阿妈所在的村粮食收成较差,加上大雪封山,眼看着全村人就要断粮了。正在当地修路、修水库的解放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在自身粮食储备不多的情况冒着大雪、穿越乌鞘岭为村民送来几百斤粮食,帮助村民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还有一次,16岁的她放羊时不慎从山上摔了下了,那可几乎要了她的命。幸好被路过的解放军官兵发现,救下了她,并把她送到部队的卫生队,才帮助她脱离了险境……

这些事深深地感动了她,从此,只要是路过的解放军遇上了困难,她们一家人都会热情的帮助……

听着这些故事,这几名军人齐刷刷的站起身,向阿妈一家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一轮圆月已经升到了中天,月光下草原上的格桑花分外的艳丽。星星、月亮和秋虫儿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儿。毡房里,阿妈、卓玛,还有邻家的女子拉着大伙跳起了锅庄舞……

天亮,在阿妈一家人的帮助下车终于启动了起来。阿妈和卓玛用洁白的哈达祝福金珠玛米一路顺风,军人们也以最庄严的军礼向她们告别,祝福阿妈健康平安……

多年以后,听一位路过那里的战友说,老阿妈已经长眠在马牙雪山的脚下。当年的小卓玛已经变成了阿妈,她追随母亲的脚步,在路边开了一家拥军餐馆……

听到这些,我突然就想,如果那夜没有阿妈一家的帮助,会是怎样的结局?

夜,还是那样的夜,月亮和星星也还是那般的温柔。多年以后,那个中秋之夜,那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有热情的阿妈、以及牛粪火燃起的火光下那个美丽、羞涩的卓玛成了挥不去的记忆……

就像今夜这皎洁的月光,温柔而恬淡。

原文发表在《嘉峪关日报》2024年11月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