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志飞的头像

高志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2
分享

陕北年味:炖肘子

当凛冽寒风裹挟着霜雪,给黄土高原披上银装,家家户户的土灶便升腾起温暖的烟火,那锅里翻滚的大猪肘子,是陕北人心中最温暖的年味符号。在陕北乡村,大家亲昵地称猪肘子为猪蹄子。这看似朴实无华的炖肘子,却与《红楼梦》中赫赫有名的火腿炖肘子有着奇妙的缘分。

在《红楼梦》里,火腿炖肘子位列书中美食第七,是王熙凤的心头挚爱。书中第十六回里,凤姐笑语嫣然地对平儿说:“赵嬷嬷牙口不好,我那碗火腿炖肘子炖得极为软烂,正好拿给她吃。”如此心思细腻、生活精致的凤姐,为何钟情于这看似粗犷的农家菜?原来,炖猪肘有着美容养颜的功效。年轻的凤姐操持着贾府上下繁杂事务,压力如排山倒海般袭来,而带皮的猪肘似一位贴心的守护者,能滋阴养血、清热去烦,对女性美容养颜大有裨益。现代医学也指出,情绪波动、心烦气躁是女性皮肤健康的大敌。书中描写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恍若下凡的神仙妃子,想来这超凡脱俗的气质,也少不了肘子的默默滋养。这么看来,陕北女娃娃美若盛开的兰花花,或许也和常吃炖肘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过年之前,精心挑选猪肘子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像寻宝一般,在集市上仔细寻觅肉质紧实、皮厚膘肥的猪肘子,仿佛只有这样的猪肘子,才能炖出最醇厚香浓、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选好猪肘子后,男人们撸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臂膀,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动作娴熟地清洗猪肘子,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婆姨们则在一旁笑意盈盈,有条不紊地准备后续的食材配料,大葱、姜、八角、桂皮、香叶、花椒、干辣椒、冰糖、生抽、老抽、料酒、适量盐和少许食用油,每一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筹备一场盛大的仪式。孩子们嬉笑玩耍,时不时好奇地凑上前看看,那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对美食的期待。

猪肘子洗干净后冷水下锅,水没过肘子,大火烧开焯水,撇净浮沫,捞出洗净、沥干。锅中倒油,小火放冰糖,待其从浅黄色融化成深琥珀色,便迅速下猪肘翻炒裹糖色,等糖色均匀地附着在猪肘上,再加适量清水和配料,盖上锅盖,大火上汽后转小火慢炖。窑里的烟火气袅袅升腾,那是对旧年的深情告别,也是对新年的热烈拥抱。每一缕炊烟,都承载着陕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在等待肘子炖煮的时光里,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祥和而独特的氛围中。婆姨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唠着家常,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边巧手不停,准备其他年货。她们的双手在红纸上灵动飞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窗花便在指尖绽放,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陕北的古老故事。孩子们在村子里欢跑嬉戏,手中的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响,那清脆的声响,瞬间奏响新年的欢乐乐章,为这热闹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活力。闻到炖肘子的香气,他们就像被磁铁吸引一般,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眼巴巴地望着锅里,小舌头不停地舔着嘴唇,馋得直咽口水。这时,大人们总会笑着安抚:“别急别急,还没好呢,等会让你吃个够。”亲切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终于,肘子炖好了。锅盖一揭开,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如汹涌的潮水般弥漫整个窑洞,勾动每个人的味蕾。酱红色的肘子在浓稠汤汁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仿佛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猪皮炖得软糯,轻轻一夹就断开,肉也酥烂得入口即化,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轻柔的舞蹈。孩子们坐在桌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紧紧盯着那盘肘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快朵颐。老人们夹起一块肘子放入口中,浓郁的香味在舌尖散开,幸福感也如同涟漪一般,在心中层层荡漾开来,那是岁月沉淀的满足与温暖。

在陕北,炖肘子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情感的纽带,是家族记忆的传承。它见证着家族的团聚,每一次围坐吃肘子,都是一次心灵的交融;它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那一块块被夹到碗里的肘子肉,都是沉甸甸的爱。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陕北的年味也在悄然改变,但陕北人的炖肘子依旧会在每一个家庭的餐桌上散发诱人香气。它带着过去一年的丰收与喜悦,带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陪伴着陕北人走过一个又一个温馨幸福的春节,续写着属于陕北的独特年味故事。每一次品尝炖肘子,都是一次与过去的对话,与未来的约定,这份温暖与美好,如璀璨的星光,在岁月中永恒流传,照亮着陕北人的前行之路,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记得家的味道,记得陕北人浓浓的陕北年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