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睡弗堂主的头像

睡弗堂主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2/30
分享

新年第一天(外一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这是《诗经·曹风·蜉蝣》,词很美,引人感叹。以“蜉蝣之羽”来换“新年第一天”为题,其实更合我的心。

日本散文家武田百合子,丈夫去世后,五十二岁以《富士日记》惊现文坛。我买有一本她的《日日杂记》,随手翻开,第一页就是:“正月头三天。元旦。我起来瞧瞧外面。不见人,没有车。我又睡了。起来瞧瞧外面。不见人,没有车。我又睡了。从大年夜的傍晚,我浑身发冷,发烧,整个跨年一直静静地睡。”

这本书多以“一天”开头,记下每天琐碎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却是宁静、美好的。她说:“我们真的活了好久,我对浮世产生了眷恋。”摄影也是一种记录,法国著名人文摄影家维利·罗尼的《那一天》也非常有趣,每幅照片背后的故事都以“那一天”开头,娓娓讲述何其动人,是献给日常生活的颂歌,是对人世最温柔的礼赞。他说:“我的照片,就是我的自画像。”

我热爱记写日记和手机摄影。贾植芳在《勃留索夫日记钞》的“中译本前记”中说:“日记是一个人灵魂的展览馆……又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留给自己查看的,因此,它真实而纯净,像一个没有浓妆艳抹的妇女,倒显出她的天然风韵以及她的‘缺陷美’——她的真实的自我。它是真正的写实文学……”

日记是散文文学之一种。晚清四大日记为《翁同龢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曾国藩写日记,明代的《徐霞客游记》也是日记体,“五四”时代的胡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叶圣陶、徐志摩、吴宓、废名、郭沫若等都有写日记的习惯,都是可读的,精彩的,好玩的,真实淳朴的。言为心声,难得一个“真”字!

朱光潜说:“记日记与读日记都永远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记日记不需要多宏大的主题,不需要多崇高的立意,不需要多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多鸿篇的巨制。潇洒自由、酣畅淋漓,就不亦快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高中时代起,我记日记有二十多年了,但我不能去柜子里翻那许多册笔记本,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沉重的,且摘录近两年的“新年第一天”,回顾普通而平凡的我是怎样过的:

2023年1月1日,周日,阴。元旦,新年快乐!睡到十点多,醒来仍觉疲乏与消沉,看书也没劲!橙橙在厨房做饭,我在客厅抱着虎虎,看重播的浙江卫视跨年晚会……上厕所时,谭×来电,说他走了,我下午得去值班。下午开车去单位,橙橙和虎虎在家。大楼清寂,没什么事儿,无电话打入。我在电脑上制作年度工作总结的PPT……夜色初降,灯火燃起。然而,新年的第一天,我仍内心低落,难以振作起来。该有所作为呀!我的一生。虎虎,生命的希望,也得为他拼搏呀!……虎虎爱和人逗乐、说话,他笑得真开心!真甜!这样就是无比的幸福呀!

2024年1月1日,周一,雾、小雨。早上吃昨天剩下的蛋糕,用小盒子分装,连虎虎也有一盒。

昨天爸爸捉过来的两只鸽子,挂在厨房墙壁挂钩上,用小米袋装着。今儿关进了阳台上粉红色的笼子里,喂以稻米。那笼子原是养鹦鹉的,一只半年前或被猫扑了,或幸运地逃掉了,一只前段时间冻死了,给它做的窝巢不够暖和,妈妈前一日才将它清洗出来。妈妈说鸽子喂到周五。我期望鸽子将笼门打开飞走。妈妈说要用绳子将门系牢……

小瑞仍各种逃避做作业和学习,想让橙橙“给她放假”。橙橙便守在房间督促她,进行恳切的谈心谈话。一时,我过去看见小瑞半躺在床上,似听非听,满脸不屑。我夸她表情真到位!

有一阵头痛,晃脑袋就疼,或是冷了一下。妈妈便去给我买了药。

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以前有些畏怯,怕人物关系太复杂、人名太长、情节太魔幻,所以最早看的是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而不敢碰这本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的伟大作品。但一气读了几十页,很轻松,很趣味,也很好懂。我与是书之缘分到了!

里正到达马孔多时,我看得胸中气闷,难道我是无政府主义者?拍了照片发给一位文友,他说:“南美洲的,感觉跟咱们还是有点隔阂。”

“《百年孤独》。”

“看了一段看不下去。”

“我以前也看不了。”

去超市购买烧烤粉、胡椒面、藕、黄瓜、青枣、茄子等,出来时路边摊上称几个瓜儿菜。

下午三点多,小瑞的作业完成“攻坚”。橙橙出来张罗,使用烤箱、空气炸锅等,后又搬出电磁炉在饭桌上煎肉、炒菜……是为午晚饭一起吃了,饱撑得肚儿圆。他们饮红酒,小瑞和我喝吃酒席拿回来的加多宝。

天飘着小雨,笼着雾。

五点多,去菜鸟驿站取快递,发现一单错投在“德能”了……

天色晚了。

我们现在过的元旦是公历、阳历,也即西历。传统的元旦是农历(旧历、阴历)正月初一(大年初一),查阅网上资料,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颛顼,距今四千多年历史,《晋书》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宋吴自牧《梦粱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随后开始使用公历,把公历的1月1日叫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公历1月1日为元旦,新年的开始,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红楼梦》中贾元春的生日即元旦这一天,第五十三回写道:贾母等又按品级妆饰,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并祝元春千秋。

孙犁1992年旧历元旦,读书,题《知堂谈吃》……

季羡林2006年作《元旦思母》:又一个新的元旦来到了我的眼前……又说:当前的元旦,是佳节中最佳的节。文末说:要前进,再前进,永不停息。

2025年元旦将至未至,问我有何期盼?明年是蛇年,由蛇的形象,想到女娲、伏羲,想到伊甸园中启迪人类智慧的蛇,想到古庙里唤人名姓的美女蛇,想到水漫金山的白娘子,想到冯至的“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想到河流、绳子、漫漫长路……窗外,夜空有星,微光闪烁,今夕何夕,试做了两首不成熟的小诗,聊寄隠幽的心曲:

《结绳记事》

从今天起,在这根新的绳子上打结

它高高地挂在墙壁

如河流蜿蜒,有多少游鱼和船只

等着跃起或靠岸

当清晨的太阳照射入窗口

诞生了一个壮实的婴孩

记下他啼哭声的嘹亮,夜晚

被驱散,雾霾在风里化为虚无

大地辽阔,群山万里起伏

记下他将迈出的每一个成长的脚步

《一场飘雪》

生命里需要一场梦境般的飘雪

把过去的时间和往事覆盖

以及那一汪水光盈盈的湖泊

所有坎坷都被铺平

当你醒来,走出家门

舒展你的四肢吧,呼出热力的白气

你只需面对未来,朝向前方

踏出你坚实的脚步

你狂野的啸叫有千山回应

昂首挺胸走进那繁花盛开之春

话蛇

梦见蛇好不好?民间一般认为不吉(比如我妈妈、我姐姐就说不好),《周公解梦》这本神奇的书从年龄、性别、职业等各个方面分析,有表示得贵人相助、财运长久、生活安定的,也有表示事业难以顺利、多受小人欺骗的,有表示内心的恐惧、不安或者潜在的危险的……探索梦之异域彼界,如同神鬼一般,岂不玄妙?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是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显现,有所警示或预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有一本《梦的解析》。

却说我小时候对于梦见蛇的经验,那也是深刻的,屡试不爽而应验的。我若梦见蛇追我、缠我、咬我,我只是恐慌,想要逃避,而不持棍击之,捡石砸杀,第二日我是会有小小的财运,必定捡到一两块钱。反之,我则会微微地患感冒,有点头疼脑热发烧。我常常期望做第一种叫我最终欢喜的梦。

蛇是有名的动物,列为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对蛇的感情比较复杂或模棱,它冷血,叫人怕,但也有人养为宠物。西方美杜莎是魔鬼妖怪一般的存在。女人纤腰细细,妖娆婀娜,若被人称作蛇精,那不用说是叫人厌的。蛇精喜欢以美色迷惑男子,吸取阳气精元来强大法力,增加道行,白娘子、小青好像也干过这行当。《西游记》里有一条蛇精,有说是猪八戒当年的结发妻子卵二姐。

《白蛇传》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新白娘子传奇》多年来轮番播放,也给我们留下了不灭的记忆。早期的白蛇还有些恶,到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就不再是美色迷人的蛇妖,而是为爱果敢、勇于反抗的形象了,电视剧里更是菩萨样,心地慈善,然而终于还是被迫与法海和尚斗阵,水漫金山。

学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法海最后是躲在蟹壳里避祸,而不是成仙,在我朴素的情感里是大呼快哉的!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倒掉了,鲁迅也说:“活该。”符合他幼小时心灵惟一的希望。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鲁迅文字中的蛇,你能理解么?冯至有一首著名的《蛇》: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

冯至曾回忆,他是从毕亚兹莱的画中获得蛇的意象,那条蛇口中衔着一朵花,立在一个曼妙的女子面前,“秀丽无比”。他也指出鲁迅是毕亚兹莱艺术风格的爱好者。

孤独、寂寞就是这样一种况味,恋爱、渴慕而不得也如此,苦痛、沉陷终不能自拔。

蛇,在我看来是寂寞、幽婉的,神秘、恐怖的,冷峻、热烈的。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的古庙里在墙头呼唤人名的“美女蛇”也曾叫我渴望:

夜深人寂,当一切喧嚣沉落无余,呼唤灯下的我的名字吧。孤独的黑影投在墙壁,你正好显现,像水中的一尾银白的鱼。你高高在上,有些冷漠,我从未见你笑,你启齿。你静静的,默默的,星眸闪烁,你身段曼妙,盘旋缠绕——黑夜你来,天明你去,悄悄隐隐。你是否也眼含泪水,欲滚落、欲滚落。啊,我一定会回头的。我会看到你,长发披垂,垂至小屋的地板砖。我又怕你惊慌遁逃,我甚或来不及瞥见你的身影,请呼唤我的醉倒匍匐的名字吧!我再回头,一定回头!因为你烈焰般的红唇,会让它燃烧,放射光芒!(《美女蛇》)

人首蛇身是怪物?上古神明女娲、伏羲即是,为何?

伊甸园里引诱夏娃去吃禁果而启迪智慧、懂美丑、知善恶的蛇,是罪吗?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大人讲古:传说人原来是不死的,靠蜕皮获得新生,但是长达七天七夜的过程实在凄惨、可怜。人忍受不了,而蛇犯了罪,天帝便惩罚它和人交换,并斫掉手足,只能在地上匍匐、扭曲,一年尝受一次脱皮的苦。蛇脱掉一千层皮,便修道成人、成仙了,或者化龙。

唉,到底是愚蠢不是?多少人渴望着长生,就这样破灭了,转而求助于炼丹服药。《圣经》中,神也“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不过,人生历练也是需要脱几层皮的。我外婆说过,人生一场病,就像蛇脱一层皮。蛇脱皮要经历很大的痛苦,那时候它最虚弱。蛇脱一层皮,就长大了一岁,也变得更粗壮、强大了。有些遭遇,人们说不死也要脱层皮!不惟患病,失败、挫折、灾祸、苦难,人生要脱掉很多层皮……

蛇脱皮是自我转变、延续发展。《伍子胥》中描述:旧皮已经和身体没有生命上深切的关联,但是还套在身上,不能下来;新鲜的嫩皮又随时都在渴望着和外界的空气接触。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

要怎样才能达成华丽的蜕变呢?

像火焰一样燃烧/蓄势等待着我推门而入/便发动攻击,仿佛/我是一个入侵者和劫掠者/使我受伤、麻醉,而倒地不起/它便拥有了我,将我的躯体/紧紧缠绕,将炙热的/毒液注入我的血脉/让我膨胀、臃肿而沉重/我恐慌,我挣扎/我同样想致它于死地/我竭力拉扯它绳索般的身子/握着的却是冰凉浸骨的钢筋/最后,我不得不抚摸它/尖利的细牙,闪耀刺芒的刃/再一次给我雷电之击/然而,我觉得温柔了/我的眼中没有一滴泪水

十多年前,我的这一首《梦中的蛇》,以中西的“梦学”、诗学,能作何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