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大门外,原来有三棵早桃树,一棵在东院墙根下,另两棵在西栅栏前。每年早春,等不及建国路旁的垂柳吐芽,它们先排出一树绯红的云朵,向人们传达春的讯息。中交集团为庆祝公司成立65周年(中交集团是我单位的房东,我们租赁它的商用办公楼),大兴土木,将大院内外的环境整饬一新,将东墙根下的那棵早桃树伐掉了。今天早上,我发现西栅栏前的那两棵桃树,有一棵已经绽出半树娇艳的桃花,另一半呢,像星星一样的小花包挂在或粗或细的桃枝上,隐蕊藏娇,恰如白居易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唐代歌女。
在这个万物复苏、阳光和煦的春日,我乘坐地铁,前往北京市文联。我计划把六七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所写的散文随笔结成集子出版,想请去年8月凭长篇小说《宝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老乡作家乔叶帮我写个序。前几天,我通过大学时期的同学、同学的同学联系上了乔叶老师,身为当今文坛一颗耀眼明星的乔叶老师没有摆任何架子,答应和我见个面。我和乔叶老师昨天在微信上约好了见面时间:3月13日上午10点半,地点:乔叶老师的办公室。
10点多一点,我就从地铁站出来了,站在北京市文联大门外的绿化带护栏边,打算10点20左右跟乔叶老师联系。说来也巧,我在绿化带护栏边站了5分钟左右,突然发现地铁站出口通向北京文联的人行横道斑马线上,走过来一位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蓝色口罩、穿一身玄色衣服的女子,离我越来越近。我仔细看她的脸形、眼睛,这不就是乔叶老师吗?我虽然没有见过乔叶老师,但从网上看过她的照片、也看过她以采访嘉宾身份参加的文学网络直播,所以我凭直觉判断,没错,眼前这位女士,应该就是今天要晤面的同龄人乔叶老师。于是,我把身体完全转向这位女士,冒昧地先开了口:“您就是乔叶老师吧?”乔叶老师望着我,回答道:“啊,我是。”我高兴地对乔叶老师说:“真没想到,咱们在楼下就碰见了!”我跟着乔叶老师向文联大楼走过去。
文联办公楼入口处的保安拦住了我们,乔叶老师向工作负责的保安小哥做了解释,保安小哥才放我们进去了。乔叶老师打开办公室门,邀请我进去,我跟着乔叶老师走了进去。哇,一股暖烘烘的气流立即将人包裹起来,我直呼房间的暖气烧得太热了。乔叶老师解释说:“主要是我办公室向阳,所以屋里温度比较高。”
乔叶老师给我倒了一杯水,递给我。她也给自己的杯子倒了水。双方分宾主落了座。乔叶老师问我通过谁联系到了她的同学,我向她做了说明,她点点头。我向乔叶老师说明了来意,并把我事先以她口吻给我的散文随笔集所写的序言打印材料拿出来给她看,问她是否认可。我又把打印出来的自序给乔叶老师看,让她帮忙提提意见。
乔叶老师表示,以她名义写的序言她就不签字了,因为这些内容并不是她本人的意思。她说,最近几年,她没有给任何人的文集写过序,因为她算了一下,如果答应给别人写序,要先看看书的内容,沉浸到书中,然后才能动笔,写一篇序言的话,大概一周的时间就没了。由于工作上事务繁忙,加上自己有写作计划,她根本没有时间去给别人作序。
我回忆起以前阅读乔叶老师作品的经历:当初您发表处女作的时候,我正在河南大学读书。很久以前,我就在报纸杂志上读过您的文章,如《读者》、《辽宁青年》等。
乔叶老师笑答:“那是三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我向乔叶老师请教:“怎样才能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提炼成小说的素材?”乔叶老师说:首先要多读国内外优秀的文学著作,不光要读国内的名著,国外的也要大量阅读,比如马尔克斯的、川端康成的,欧洲的、非洲的,都可以读。
乔叶老师问我都读过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我说:“国内的作家,我读过一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马尔萨斯的、日本作家的书我看不进去,欧洲的、俄罗斯的看过一些。”
乔叶老师问我:“除了长篇小说,中篇、短篇小说你看吗?”
我回答:“中短篇小说也看过一些,像契诃夫的、屠格涅夫的、莫泊桑的等。”
乔叶老师毫无保留地向我透露了她的写作“秘笈”:写小说确实需要很多技巧,要想尽快掌握这些写作技巧,读别人的小说时,仅仅停留在欣赏优秀作品的词句表达、线索发展层面,就显得比较浮浅,应该下一些笨功夫,像医生动手术那样,深入分析优秀作品的结构布局、写作技巧。同时,要多研究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弄清楚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一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欣赏它的艺术价值。文学写作没有捷径,必须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突破。
当面聆听乔叶老师关于阅读、写作的大家观点,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聊了快半个小时,乔叶老师还有公务要忙,我赶紧向她道别,结束了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和文坛“明星”之间的初次晤谈。
我提出和乔叶老师合一张影,她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了。
乘坐地铁返回单位,我感觉脚下的步子更加轻盈,抬头仰望,我看到今天的天空更加明丽可爱,单位大门外西栅栏前的那半树桃花愈发显得娇艳。
明媚的春天,在我面前铺开一条光明大道,呼唤我向它走去。
202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