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奇葩!竟然把树栽在屋子里!”
妻子站在阳台入口,用赞许的口气对正忙着给辣椒树培土、浇水的我说。
种棵辣椒不算奇葩,把辣椒种成树,就算得上奇葩了。我侍弄着的这棵辣椒树,叫风铃辣椒。风铃辣椒,又叫灯笼椒、元宝椒。网络上有关风铃椒的介绍是这样的:一年生茄科植物,原产加拿大,株高1-1.2米,茎干粗壮,分枝强,冠幅可达1.45米。
以我的种植经历来判断,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之所以这样说,我是有根据的。被我移栽到室内的这棵风铃椒,全面颠覆了以上关于风铃椒的寻常圭臬。它株高1.6米,冠幅窄处1.6米,宽处达2.2米,树干直径6.8厘米。枝繁果累,挂着大小近200个风铃椒,或青翠如玉,或红艳似火。
我和风铃椒的缘分,起于2015年前后。在欢乐谷附近的大柳树甲100号原单位办公地址期间,一同事在办公室盆栽的一株风铃椒,翠枝绿叶,椒红点点,熠熠生辉,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当场就看呆了,赞叹声不绝于口,当时就决定:我也要种这人间尤物!后来向同事要了几粒种籽,本尊栽种风铃椒的历史从此开启了。如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
刚开始,每一步我都小心翼翼。我专门找来一个育辣椒苗的花盆。先把土浇透,放上两天,等盆里的土干湿合适了,耙出一道道浅沟,把淡黄色的种籽均匀撒进沟中,再沿着与浅沟垂直的方向来回耙几遍,把种籽埋在浅浅的土层下面。一切就绪,再把花盆放在通风而且能经常晒到太阳的窗户附近。大概四五天后,细小的幼苗就露出头来。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我开始移栽它们。
幼苗期、成苗期的风铃椒,和普通辣椒没什么两样。后来,风铃椒打包了,开花了。和普通辣椒一样,风铃椒开的也是白色的小花。不同的是,它的头部分枝较多,结出来的果实形状不同。刚长出来的小风铃椒,淡黄绿色。随着体形变大,颜色逐渐加深,后来变成翠绿色。
秋光渐老,靠近柄端的绿色风铃椒上慢慢现出酱紫色,再过几天,酱紫色变成红色,红色的部分从柄部向下扩大,最后整个辣椒全部变红,鲜红发亮,饱满圆润。成熟的风铃椒,像风铃,像灯笼,像元宝,四周有不规则的凹凸,中间略微突出,萌萌的,惹人怜爱。
想把风铃辣椒种好,人懒了不行。春秋两季,一周浇一次水,一次浇透即可;夏天两三天就要给它浇一次水,墒不够,它就会抗议,叶子蔫下来,无精打采的。除了保证水够,肥足也很重要,我会时不常把菜叶、西瓜皮等厨余垃圾往风铃椒的根部埋。
经过几年的种植实践,我发现了风铃椒的一个“惊天秘密”:原来它可以多年生长,而不是网络上所说的一年生!
繁艳根枝在,明年向此期。
只要天气转凉时及时把它移栽室内,对它细心呵护,保证它的根不死,枝还在,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风铃椒就还会抽出新的嫩叶,绽放出新的花朵,结出新的果实。
截止目前,我种的风铃椒,寿命最长的两株,3年又3个月了,按年头论,已经跨4个年头了。2016年8月间,我随手把几粒风铃椒种子撒在同事的小花盆里,没成想,它们越长越大,竟然把同事先前种的花苗给挤死了,独占了那个小花盆,真是鸠占鹊巢。
目前,这两株风铃椒仍活得好好的,株高1.2米左右。因是常年在花盆里生长,盆里的土壤总量、肥料添加数量有限,它们最多只结了30多个辣椒。
今年我移栽屋里的这一株风铃椒,到现在只有两年,年岁不是最长,但由于夏季时它尽得天地阳气、日月精华,茎杆直径接近7厘米,冠幅1.6至2.2米,空中覆盖面积2平方米以上,如此巨椒,不是树又是什么?称它为树,也是实至名归。
几年前我种的另一株跨年风铃椒,瘦瘦高高的,弱不禁风,是“风铃椒中的林黛玉”,为了不让她倒下,我用两根细竹竿搭架子支撑着她的身体。“林黛玉”最后长到2米多高,170公分的我需要高举手臂才能够得到它的顶部。它是近四五年间我所种风铃椒中个头最高的一株。
风铃椒可以食用,但其观赏性更是可圈可点。我总是眉飞色舞地给邻居和同事大讲它如何如何惊艳动人,他们就向我要种籽,也开始种植。风铃椒的种籽,成了传播友谊的种籽。
初冬时节,北风呼啸,百叶凋零,移进室内的风铃椒,在我的精心照顾下,躲过了风霜雨雪,续写着生命的传奇。它的叶子逐渐变枯变黄,不小心碰到它的枝干,那些金黄间绿的叶子便如天女散花,盈盈飘落。
等叶子掉得差不多了,那一个个赤艳如火的小风铃,仍然倔强地挂在枝头,迟迟不肯谢幕。最顽强的,一直挂到第二年,等到新生的风铃椒变红仍不肯离去。
冬日的暖阳透过玻璃照射在这一株风铃辣椒树上,我凝望着这场景,思绪不由得飞向远处,我仿佛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棵硕大无比的风铃椒树下,在“叮当,叮当……”的铃音伴奏下,一群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歌曰:
帘外北风吹,
寒鸟林间叫。
最喜冬来瑞雪飞,
窗下枝头俏。
春见绿婆娑,
秋见猩红绕。
应是天公爱欢愉,
百种千般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