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养花,自然也少不了养秋菊。它总会在万物萧瑟的秋季傲然绽放。每当金黄的秋风轻抚大地,我便被那一簇簇迎风摇曳的秋菊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以绚烂的色彩装点着秋天,更以独特的品质赢得了我的敬佩与喜爱。
秋菊之美,首先在于它的不畏寒霜。与春花争艳的娇嫩不同,秋菊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当百花已凋零,退隐于冬的前奏中,秋菊却选择在这最冷清的时节,展现生命的顽强。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一场不期而遇的秋雨过后,满地落叶间,秋菊却依然昂首挺胸,雨珠挂在它的花瓣上,晶莹剔透,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勋章,昭示着它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这份对逆境的坚韧,让秋菊成为了秋日里最温暖的色彩。
再看秋菊的形态与色彩,它们的多样性令人赞叹。从洁白如雪的“白雪安妮”,到金黄耀眼的“金秋光辉”,再到深紫含蓄的“暮秋紫梦”,每一朵秋菊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们的花瓣层层叠叠,紧密排列,既有规律又不失灵动,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秋的画卷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而那丰富的色彩,不仅为秋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也让人在观赏之余,感受到生命的多样与奇妙。我常常沉醉于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心中涌起一股对生命力的无限赞叹。
秋菊的用途,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在古代,它就被视为“花中君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的实用价值。秋菊不仅能入药,有清热解毒、养生保健的功效,还能作为食材,制作成菊花茶、菊花糕等美食。我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阿母就会采摘新鲜的秋菊,晒干后泡水喝,说是能清火明目。那淡淡的菊香,伴随着秋风,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温馨的味道。而如今,走进任何一家茶馆,总能在秋日的菜单上看到菊花茶的身影,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功效,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更令人敬佩的是,秋菊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人历代文人人格化,或赞其品貌,或美其风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味穷。宁可枝斗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一身傲骨,特别是“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的野菊花,生命力更为旺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菊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与隐逸。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秋菊自喻,抒发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态的超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更表达了他对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秋菊,在这些诗人笔下,成了高洁情操的象征,它那不畏风霜、自开自秀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秋菊,这个看似平凡的花朵,却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多样的形态、实用的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深深打动着我。每当我面对生活的挑战,或是迷茫于前行的路途时,总会想起那片在秋风中傲然绽放的秋菊,它们似乎在告诉我: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只要心怀坚韧与美好,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秋菊,以其无声的语言,教会了我如何在风雨中成长,如何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它,是我心中永远的楷模。
写于甲辰年冬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