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启兴的头像

周启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8
分享

寻找年味

春节,这个最具传统色彩的节日,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悠扬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寻找年味的旅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用各种方式,传承着千年的习俗,寻找那份渐行渐远的年味。

年的味道,藏在习俗里。那是小时候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临近,家里便会忙碌起来。母亲会在小年那天打扬尘,清扫厨房上上下下每一个角落,打扫屋前屋后,慎重迎接春节的到来。父亲把那卷成香烟似的小钞票小心翼翼地掏出来讨价还价买一副春联和小灯笼,吃好年饭后就搬来小矮梯子张贴春联和挂灯笼,挂好小灯笼仔细端详一番,又自嘲地说“茅屋挂纱灯”,并鼓励我好好读书,指望我能书写春联。我则兴奋地跟在他后面,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也就萌生一种将来自己撰写春联的想法,渐渐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18岁那年,全村的春联都是我写的,父亲则是跟在我身后,观看春联,满面春风,绽若芳华。

小年那天,村里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祖仪式。我们会在祖先的牌位前,点上香烛,献上鲜花和水果。大人们还会跪拜,祈求祖先的庇佑。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了年的神圣和庄重。

除夕夜,全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的佳肴,鱼、肉、蔬菜、饺子……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除夕夜,我们家家户户烧树蔸,烧大火,火越旺寓意来年财旺福旺身体旺。还有老者用火钳钳十二个火种在火炉边“一”字排列在一起,哪个火种先暗下来预示来年哪个月份的雨水多,是否有科学道理,儿时的我不得而知,只知道老者这样做好玩。我们围坐在火炉边守岁,边吃边聊,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那份温馨和融洽,让人感受到了年的温暖。

年的味道,也藏在美食里。春节的美食,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包坨、饺子、年糕、汤圆、腊肉……每一种美食,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包坨,也叫大坨、粑坨、薯粉坨。基本原料是用薯粉揉制的坨皮和各种不同的原料(鲜肉、腊肉、豆芽、油豆腐、胡萝卜、花生米、竹笋、韭菜)做成的馅。坨皮用山药或用芋头和成的,蒸煮则宜;坨皮冲芡和成的,煮熟后炒着吃更佳,香味四溢。

饺子,是春节必备的美食。它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每年春节,母亲都会亲自包饺子。她手法熟练,饺子皮薄馅儿多,味道鲜美。我们一边帮忙包饺子,一边听母亲讲述关于饺子的故事。那些故事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让我们对春节有了更深的理解。

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我们俗称粑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吃年糕,祈求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步步高升。年糕的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我有一诗云:

庭前按印喜扬扬,木板轻敲乐未央。

白粉揉匀情意重,红模雕刻福光长。

腾腾热气房弥漫,嘿嘿欢声人促忙。

共庆丰年祈岁稔,垂髫黄发话休祥。

汤圆,是春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形状圆润,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吃汤圆,感受那份甜蜜和温馨。

年的味道,还藏在歌声里。春节期间,人们会唱各种歌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祝福。《恭喜恭喜》、《新年好》、《步步高》……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寓意吉祥。每当听到这些歌曲,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欢快和愉悦,情不自禁地跟着大人们哼唱起来。

在春节期间,各地还会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如玩龙灯打狮子、唱花鼓戏等。这些演出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年的气息。

年的味道,还藏在故事里。春节期间,人们会讲述各种关于春节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年兽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年可不是过年的意思,而是一个很凶狠的怪物。它一挥手,就能打破一幢房;它一跺脚,就能跺出一个大坑;它吼叫一声,就会地动山摇。

有一年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山顶封了,小动物们都躲在山洞里;草地都被大雪封了起来,年找呀找呀,到处都找不到吃的,肚子饿极了。忽然,它眼珠一转,想起山外面有个小村庄,村庄里有猪、有羊、还有很多人。于是,它爬过高高的山峰,向着村庄走去。

村里的人们远远的看见一个大怪物向这边走来,非常害怕。于是慌慌张张地躲进屋里,把门窗紧紧地关上。年闯进村庄,看见猪就吃猪,看见羊就吃羊,有人来不及躲起来,也被它塞进嘴里吃掉。

这时,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扛着锄头回来。原来他在田里干活,根本不知道有年进来。他一看见年,吓得两腿发软站不起来,肩上的锄头哐当一声摔到地上。

年听到声音,转身向他走过来,这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两条腿吓得直哆嗦。躲在屋里的人们见到这个情形,都把头扭到一边,不忍心看下去。可就在这时,怪事发生了。年一看见他穿的红衣服,头一伸转身就逃,不一会就消失在茫茫大雪里。

人们奇怪极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说:“我听人说过:年这个怪物,别的什么都不怕,只有三样东西能吓走他。他怕红色、怕火、还怕巨大的响声。”“好!要是以后它再来害人,我们就用这三样东西吓走它。"

到了第二年冬天,年又来害人,它找呀找呀,却连一个人也没找到。连猪,鸭、羊也躲了起来。它正想闯进人家,可抬头一看,这家人的门上挂了一个大红色的桃木门板。

它吓坏了,大叫一声,转身就跑。它在村里串来串去,看见家家门上都挂着红色的桃木门板。年吓疯了,见到什么就扔什么。把村子弄得乱七八糟,忽然,村里响起“砰”的一声巨响,年不顾一切地横冲直撞起来。

这时,藏在村里的人们全都出来了,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又是敲锣又是打鼓。年吓坏了,接着人们又在空地上放起了火,火苗照着人们的衣服更是鲜红。年再也受不了了,抱着头飞快地逃出了村庄。

从此以后,年再也不敢来找人们的麻烦了,就算它来了,人们有好办法对付它,所以再也不用怕它。

另外还有《灶君的故事》、《春联的起源》……这些故事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让人陶醉其中。它们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在故事中感受到了年的韵味。

年的味道,最终藏在心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节的向往,都不会改变。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传统的习俗和美食逐渐被遗忘。然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那份渐行渐远的年味。

我们可以回到家乡,和亲人一起度过春节。在那里,我们可以体验到最浓郁的年味,感受到最真挚的情感。

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地的春节习俗和美食。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那份温馨和融洽。

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年味。比如,亲手制作美食、布置家居、写春联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魅力。

总之,寻找年味,就是寻找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乡,和亲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在寻找年味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在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寻找年味,感受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在年的味道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对未来的期许。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和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