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从小就脑子活,想法多,但总是和阿爸想得不一样。
阿德毕业后,阿爸看不惯他到处浪,非要让他跟自己在家门口摆一个早点摊卖米粉。每天早上,阿爸弓着腰,用一双长竹筷把汤粉捞里的二两粉拨到案板上的一只空碗里,随后放下长竹筷,一只手拿起勺子在卤水锅里舀起半勺卤水,浇在米粉上,阿德则站在摊子的外侧,接过阿爸的这碗米粉,熟练地往碗里加配菜,油辣椒、酸豆角、酸笋干……
“最近吃米粉的客人越来越少了。”闲下来时,阿爸跟阿德感叹。
“天天吃一样的东西,自然都吃腻了,谁还来吃。”阿德硬生生地回答。
“你想怎么样?”
“把卤水改成奶茶,做成奶茶米粉,肯定吸引人。”阿德摇晃了一下脑袋。
“瞎扯。”阿爸气得举起了手里的长竹筷。阿德赶紧端着米粉碗,转身快步走向小餐桌旁一位等候的客人。“老脑筋”三个字仍轻轻地飘进阿爸耳朵里。
三月后,阿德就不干了。他要开奶茶店。阿爸拿着长竹筷“啪啪”打着卤水铁锅,把铁锅沿儿敲裂一道缝,也没有打住阿德开店的心。
阿德求朋友,在正阳街找好地段,盘下一家店面。可是开店的钱还差一大块儿,阿德去找阿爸,阿爸沉着脸,低头半天没有说话,最后叹一口气,用长竹筷敲了一下卤水铁锅,去了银行。回到家,阿爸把自己养老的一笔钱交给阿德,说:“安安心心开店,不要再乱想了。”
新年第一天,阿德奶茶店开业了。开张前三天大优惠,生意火爆。可是三天后,客人便越来越少。原先满街的人好像谁吹了一口气吹走了一样,也全都不见了。有人说,是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人带回了病毒。不久,街道封闭了,店面也停止营业了。阿德从店里回到家那晚,一直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过完年,阿德就跑了。
直到三年后,又到过年时分,阿德才回来。他在最好的大酒店摆宴席,请亲戚朋友吃饭。大家问阿德如何发达的?阿德说:“人不能钻牛角尖儿,脑子还是要灵活。”说着他扭头看了眼阿爸,“跟不上时代变化,还走老路一条,不行。”
原来,阿德跑去了广州,参加了一个电商培训,学着在网上做电商直播带货,现在直播间很火爆。
阿德喝了一杯酒,接着说:“我打算把家乡的米粉也带到直播间,卖到全国去。”
新春初始,阿爸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看着手机。手机里,阿德正在直播间里举着一袋米粉:“我没有见过北极光的绚丽光彩,没有去过太平洋看鲸鱼浮出海面喷出的水柱,没有在夏日午后的树荫下翻阅喜爱的书,没有在滑雪场展开身姿体验盘旋翻滚的快乐,但我看过辛苦的农民弯着腰在水田里插秧,顶着烈日收割水稻,我看过老婆婆把稻米磨成了粉,压成了米粉,我看过我的老阿爸流着汗用长竹筷捞米粉……我似乎又看到自己在摊子旁做卤水配菜的样子,似乎又闻到了家乡米粉的香味。来,家人们,闻一闻,这袋米粉香呀,有家乡的味道呀。点击下方购物车……”
阿德真的把家乡的米粉卖到了全国各个角落。
阿爸用手指在屏幕上连点了几个“赞”,又摇摇头,低声说:“这孩子,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