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群贤的头像

何群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6
分享

奔跑

这次去英德,起因是我们这群文学爱好者要完成一项集体工作。

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大家是不愿落下工作的。都是单位的一颗螺丝钉,铆足劲还生怕哪根桩少了自己哪一锤。开展兴趣爱好,把休息时间也用上,再作一点贡献。

居住于市区的团体成员,自驾一车前行。司机露大哥,助手汤教授,从清新出发到清城,接上我和梅大姐,单凑齐人,就在市区转悠了半个小时,一行终于可以往英德进发。一路上,汤教授指指点点,走这近,绕那快。露大哥却坚持听他的导航。这并不影响俩人对各自观点的执着。动口的由不得动手的。几个回合下来,我终于明白,此行要走汕湛高速。

汕湛高速去年通车,自己还未走过。相比已经通行几年的广乐高速,其车流量还算少。市区距离汕湛高速凤城入口较近,之前骑行偶遇,看到指示牌,才大概弄明白,这条回乡从桥下穿行、散步沿笔架河䠀过、骑行随轮子上转动——贯穿东西的大桥,是汕湛高速!它已经不是报纸上的规划,也不是大家的期盼,而是实实在在的已经运行了。这条沿笔架山系修建的高速公路,把我戳了一下。

凤城入口上高速后,不久就路过黄腾峡入口。远处,黄腾峡风景区那个巨大的透明玻璃桥,就在山谷中悬着,还有广告比它更闪亮吗?五年前,到张家界游玩,是日,正值“云天渡”玻璃桥项目推出,据说有限的接待人流量把入门券抢到近千元每张。当时,已领略了天门山上玻璃栈道的惊险,虽有继续猎奇的心理,也没了挑战的胆量和时间。没想到,就是几年的时间,玻璃桥如雨后春笋般,在身边的景区中飞架。

汕湛高速、广乐高速,为沿线带来了便利与繁荣。所到之处,把当地的经济带热。

在珠三角国企工作的英德同学,返乡投资搭棚办农家乐。市区土生土长做生意的朋友,到英德租用土地办起民宿。洗脚上田长年在外打拼的原住民,回乡整合土地,点豆种瓜养鱼栽花,办起生态旅游。英德旅游,随着高速的开通,一路奔跑。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一路疾驰。到达连江口浈阳小镇。与分别来自连州的、英德本地的朋友,三路人马会合。

第一件工作:采风。

从浈阳坊旅游小镇上船。这是连江与北江双汇后的水域,暮春的江面开阔、平静。经过江咀口后,游船甩开连江,进入小北江。江面收窄,一面壁立万仞,无路可遁,顽强的草木竭尽全力,用绷爆的根须紧紧吸附崖石;一面是水漫山腰,从山体往外抛建的连江口栈桥,川流不息。吃水深的大货船与滚着八个轮的大货车,比拼体型,比拼肚量,还在暗暗地在水运与陆路交通中比拼着速度与效率。孰优孰劣,真不好说。流淌的北江,没有流走航运这段历史。远处的连江口大桥,跨江而过,呼啸的汽车,似乎向着江下慢吞吞的船只扬扬得意。船只稳稳地驮着庞大的物料,劈波斩浪毫不示弱。

姑嫂庙在连江与北江交汇处的江口咀,英德的女神文化,又窥一斑。曹主娘娘等等传说中的人物,无不是北江流域妇女的优秀代表。

回程时,凉爽江面,呼呼地从峡口吹来,掀起波浪层层,两层的船舶,乘载百人仍然在江面上上下跃动。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荡江河,最后都会归入到汪洋大海。

翁江、连江、北江三江交汇,这条缓缓流动的河流,不舍昼夜,奔向珠江,汇入大海,走向世界。

流动的中国,流淌的幸福。

在百度地图上,从连江口一路向西、向北,水域弯弯曲曲,我找到了鱼咀村,一个拥有汉县建制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鱼咀村因水为财,便利的水上交通,曾繁华与热闹了这个村庄。当然,随着交通的改善,鱼咀水运日渐式微。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鱼咀村。办完入住手续,落实好晚上会议地点等事宜,走出门来,已是暮色四合。走在欲暗还明的村庄,恍惚间,精神穿越回到儿时农村。此时,正是牧牛归家,忙完白天的抢收抢种,最悠闲的一刻,在牛蹄踏着石板路,哒、哒、哒……缓缓走来。阳光褪尽,瓜果菜苗,焕散出甜甜的味道,混合着柴禾燃着的烟气,那是乡村吐纳的气息。淘米烧饭,填饱自己;剁草煮潲,喂足牲口。家家户户淡淡的灯光里,藏不住人与禽畜的热闹。

以前都说城里好。谁会想到,现在农村挺好。

2016年以来,在帮扶单位等的大力推动下,面对眼前那些破碎却厚重的历史与石头屋,就地取材打造独具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民宿。于是,在不破坏原有乡村景观的基础上,曾经一度被人遗忘的小村,如今变成了另一番模样。民宿、书吧、咖啡厅……

鱼咀村夜晚,宁静。一觉醒来,到村里走走。这是鸟的天堂。所到之处,吱吱喳喳。鸟藏在树中,躲在檐下,或在房顶舞蹈,或“嗖”一声从身旁飞过。早起的人,已在树下乒乓球桌上对垒,不亦乐乎。俩老人家,挨着椅背悠闲而坐,面对连江,侃侃而谈。那个开心的样子,甚是富足。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更多的是与农村浑然一体的配置。石头房子、菜畦、村巷,拾掇整齐,江边坡面,瓜菜盎然,簇簇丛丛很层次分明开花挂果,似乎闪耀着农民的智慧,亦分不清是人为设计还是本来模样。现代气息与乡村风味自然融合。没有完全把城里人抛在荒山,也没有把乡下狠狠绑架,里里外外的人都给了满足与幸福了。连江河,静静流淌。在鱼咀村拐了一个小弯,形成天然港湾。千疮百孔的英石,伏卧岸边,淘尽沧桑。鱼咀码头、大码头、二码头、古城墙就是当年鼎盛的见证。在二码头旁边,我见到“鱼水潆洄”四个字,创作于清朝道光元年。足见当年,选址这个地方作为码头的合理性。

在喳喳的鸟鸣声中,徜徉在河边。有鸟儿贴着水面飞过,也有鱼儿在水面上冲浪,划破平静的湖面。远处的竹林,妖娆着两岸。隔江望去,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女人,在水中浣刷。湖光山影,混然一体。

逛了一圈,到村里餐厅吃早点。服务员正与几个客人熟络聊天。我侧耳细听。原来,服务员是本村的农民,客人是村民的亲戚。她们都认识!相遇在村里,一个领着工资,一个享受服务,估计她们做梦都没想到。

我以为,我们此行,是一次闪电式的突袭和收割。没有想到,村庄,正以不同的姿势奔跑,在广袤的大地上,跑出了惊叹的速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