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群贤的头像

何群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4
分享

稻草人

为何制作稻草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或许印象较为深刻;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依稀有点模糊记忆;零零后,“稻草人”恐怕大多数只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人”了。

稻草人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吓鸟赶鼠、看鹅护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种原始的“工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前段时间,某旅游点推出稻草人童话景观区、稻草人专题摄影展区、稻草人制作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稻草人”被赋予艺术的美名。来自农村,看到曾经熟悉的平民化的物件霎时变成草根艺术、草根文化,走上城市的舞台,重新吸引大家目光,自己有点莫名的兴奋。

在乡村成长的岁月里,稻草人这一特有的田间景观,在我脑海里留有深刻的印象。乡下人最实惠的就是将稻草人制作得惟妙惟肖——等于聘请了一名老实耐干的看护工。

稻草人制作简单。几把稻草,几支竹竿,就可以做一个稻草人。主竹竿直接插地上,把稻草梢卷成球做头,竿上束捆稻秆当躯体,扎两个结实的草把作为手,一个与人高度相仿的稻草人制作基本完成。讲究一点的,农人将旧衣服往稻草人身上一套,头上盖顶草帽,稻草人更显得活灵活现。夏季和深秋季节,乡下的稻草人最多,田间地头,只要有粮食有果实的地方,几乎全是它们的领地。鸟雀基本上是被吓着了,偶有胆大者,知道是毫无杀伤力的“人”,肆无忌惮地飞来啄食,殊不知就偏偏落到正在休憩的真人面前,农人一晃锄头,就把麻鸟砸个正着——这就是“鸟为食亡”了。何止是鸟分不清真与假,在漆黑的夜里,这些忠实的田间守护者,冷然让人碰上,“真实”得可以把人吓着。

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机械化的驱鸟工具。稻草人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出。

景点组织开展稻草人制作比赛,我恰巧在现场。出来本是爬山健体之意,偶遇这个活动显得兴趣盎然,忍不住驻足观看。骄阳流火的夏日,一百多名学生情绪高涨地比拼着。大家似乎都没有制作稻草人的经历,动作笨拙,思维创新,他们制作的稻草人显然艺术性强于实用性。大腹便便的猪八戒、威武的古代武士、废弃饮料瓶罐点缀的机器人、潇洒的单车稻草人等等,这些稻草人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我相信农田上从没有出现过它们今天的形象。学生们利用废弃物,给传统意义上简朴的稻草人增加了不少亮丽的颜色和时尚潮流打扮。未见过或从未亲手做过稻草人的零零后让稻草从手中新颖地“站”了起来,让人惊喜。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游客,老老少少的也凑上来讨点稻草,自得其乐地弄个稻草人出来。平民的快乐来得自然而简单。

一种草根工艺,从农村走来,如今再次被大家关注,不能不说是一种传承的力量。但愿“古老可以变时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